生命基礎存在,火星古老的湖泊存在氧化還原反應層,有利移民火星

2020-12-06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百度APP遊戲年度票選活動#

如果火星曾經存在生命,或者說將來要想孕育生命,就必然要發生化學反應,生命的本質就是一種化學反應。而為了探索火星上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科學家發現火星大風火山口存在氧化還原反應層,火星上的大風火山口曾經是由河流和地下水聚集而成的湖泊。

火星上發生著氧化還原反應

科學家分析了「好奇號」漫遊車對大風火山口的探測過程中3.5年的數據,以確定了火星古代湖泊中的化學條件。在靠近湖泊表面的地方,有大量的氧化劑和由大而緻密的晶粒形成的巖石,而較深的層則含有更多的還原劑,並由較細的材料形成。這種氧化還原分層導致火山口不同層次的環境完全不同,這為火星的氣候變化提供了證據,有助於我們了解火星何時何地宜居。

NASA的「好奇號」漫遊車任務的主要目標是探索和定量評估火星表面上的本地區域,作為過去或現在生活的潛在棲息地。該評估的必要組成部分包括對古代火星表面化學條件和古氣候的調查。大風火山口被選為好奇號的著陸點,大風火山口擁有約5公裡高的分層沉積巖山,夏普山。夏普山的巖石保存著火星環境狀況的長期記錄。根據好奇號的數據進行的地質重建表明,一個古老的,可居住的湖泊環境被流向火山口的河流維持了數萬至數千萬年。

大風火山口的位置環境

大風火山口位於河流分離的地形中,位於火山口南部高地和火星北部低地平原之間的半球形地形邊界以南,被稱為火星二分法邊界。以前的工作表明,大風火山口形成的在38億到36億年前。火山口的中央部分包含了形成夏普山的沉積礦床,可能包含一個中央峰。火山口形成後,大風火山口逐漸產生衝積風扇和湖泊沉積物。這些沉積物主要是由碎屑物質積累的。

淡水和碎屑物質是通過河流從河流系統中流過來的。溶解的溶質通過地下水滲流進入湖泊。氧化還原分層是由大氣氧化劑和可氧化陽離子的質量平衡差異引起的,導致氧化還原敏感性礦物組合隨湖水深度的變化而變化。河流流速減慢導致沉積物分餾成不同的沉積學聯繫。較粗,緻密的碎屑沉積在離河岸較近的地方,如赤鐵礦,呈現出一種層狀矽酸鹽相,而較細,密度較小的碎屑則進一步進入湖泊,如磁鐵礦,呈現矽質相。

科學家力圖限制大風火山口湖中的化學環境,以及大風火山口內和周圍的短期和長期氣候變化。科學家關注的是細粒沉積巖,這些沉積巖攜帶著有關沉積物出處,沉積環境,在埋葬期間(即巖化)沉積物向巖石的轉化以及後期改性(即成巖作用)的化學條件的信息。在大風隕石坑的火星車流動的前1300個火星日中,使用大量的地球化學和礦物學分析技術,並結合了各種規模的高解析度彩色圖像,對這些進行了研究。

科學家已經認識到兩個泥巖單元,都沉積在湖泊中。耶洛奈夫灣地層的羊床部分,一套較舊的地層,定義了地層剖面的基礎。相對年輕的穆雷地層在地層剖面中位置較高處。從羊床部分到默裡地層,化學變化指數(CIA)的古氣候指數增加了約10到20個CIA單位(以百分比表示)。根據礦物學,地球化學,構造特性和地層關係,可以將穆雷地層分為兩個沉積組合或相,赤鐵礦-頁矽酸鹽(HP)相和磁鐵礦-二氧化矽(MS)相。HP相的特徵是三價鐵豐富,並伴有層狀矽酸鹽的氧化物,以及錳氧化和痕量金屬濃度的跡象。這些性質與在氧化環境中的沉積相一致。幾乎完全不存在純三價鐵礦物,而高濃度的二氧化矽伴有磁鐵礦,這與缺氧環境中的沉積相一致,從而認識到了MS相。它們埋藏和石化後,這兩個相均受鹽漬套印的影響。

在近7.1億年前的地球巖石記錄中出現的新元古代鐵地層可能提供了類似於蓋爾隕石坑湖相泥巖的有用過程。不同於古代的古代宙斯和古元古代的對應物,這些鐵的形成似乎與有機質之間沒有強烈的相互作用。這些富含鐵的沉積物的出現在地球上要追溯到大氣氧的升高,這意味著新元古代海水有時能夠在溶液中運輸和濃縮亞鐵,並且該過程負責氧化海水中鐵的方法可能是簡單的氧化還原滴定法,涉及大氣氧化劑,這在某些方面與我們對以墨累高壓相代表的淺水湖提出的猜測相似。

火星充滿活力

根據火星大風火山口組織學和礦物學的觀察,我們推斷出羊床泥巖是由於近岸環境中的快速沉積而從大氣氧化劑的影響中分離出來的,在近岸環境中,沉積速率超過了氧化速率。結果,火山口保留了碎屑對氧化還原敏感的顆粒,並在羊床沉積過程中促進了沉積柱中的缺氧條件。鑑於羊床中CIA值較低暗示著寒冷的氣候條件,這時湖水所顯現出的冷水中氧化還原動力學遲緩是合理的,這也有助於減少含鐵和硫的礦物相的保存和沉澱。

科學家觀測到的火星變化與古代氣候在寒冷,乾燥和相對溫暖,溼潤的條件下的短期波動相一致。這些變化發生在湖床泥巖沉積過程中,該環境有利於大風火山口中存在一個長壽命的湖泊,我們認為這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的。

首先河源碎屑分餾是靠近河岸的淺水區中的較粗,較稠密的物質,以及將較深水的近海中的較細,較低密度的物質所形成的,從而形成了兩個墨累相的獨特性質。之後流入湖泊的河水流量減少。接著湖泊水體的氧化還原分層,這是由大氣氧化劑和溶解的地下水衍生的溶質的濃度隨深度的變化而引起的,導致淺水氧化條件和深水缺氧條件。在整個剖面的鹽水遷移後期,添加了鹽分礦物,記錄了大風火山口火星氣候的長期變化,這可能是由於全球大氣逸出過程所致。大風火山口湖中氧化還原層的認識為我們對古代火星水生環境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細節。

先前報導的在各種氧化還原狀態下檢測到的有機碳化合物,氮,磷酸鹽礦以及鐵和硫礦,再加上此處提供的相對穩定的氣候條件和流體氧化狀態梯度的證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所有物理,化學變化均在火星上面進行著,這說明火星依然保持活力,而不是死水一潭,為人類登陸火星的生存提供了基礎。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嗎?移民到火星是否靠譜?
    高爽解釋,最裡面有一個鐵的核心,中間一層是地幔,外面一層很薄的是地殼,也很堅固,「看起來有點像一個蘋果,有蘋果核、蘋果肉和蘋果皮三個組成部分。」  當然,火星和地球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區別。高爽介紹,火星上不光空氣稀薄得多,也缺少水,「火星比地球小一半左右,距離也很近。每兩年時間,會有一次火星和地球最近的時刻。
  • 火星南極地下隱藏的巨人湖泊,是火星生命的基礎嗎?
    那時候的火星可能有很多生命,甚至有可能也可能有更高的文明,然而在火星核心冷卻和磁場消失後,火星中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大氣被太陽風暴剝離,大氣和磁場的保護也失去了,火星的表面不再能儲存液態水,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火星裡有液態水嗎?
  • 火星曾經存在生命?
    由於火星與地球的相似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因此火星曾經還被人們稱為是地球的「姊妹星」,那麼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嗎?火星宜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我們知道,要想一個星球能夠孕育生命,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水資源,可是火星是一顆沙漠行星,地表環境比較惡劣,乾旱又缺水,火星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孕育生命。
  •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發現火星或存在湖泊,人骨照片難道與它有關?
    火星位於宜居帶關於火星的傳說一直未曾間斷,科學家認為,雖然目前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的痕跡,但在許多年前火星與地球一樣,或許都是孕育生命的星球之一,火星也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大氣層的厚度也比較適宜。地球上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四季,而火星的旋轉角度與地球十分相近,這也意味著在火星上也會出現分明的季節,也許與地球相比他們的時間會長一些,但這些現象都表明了,火星與地球的環境還是比較相似的,所以應該出現過生命。
  • 火星特快車更有力的證據顯示,火星南極冰層下存在地下湖泊
    「火星特快車」太空船的「火星地底和電離層遙測雷達」證實火星南極冰層下方有液態水早在2018年,「火星特快車」配備的先進地底和電離層遙測雷達(MARSIS)在冰下約1.5公裡處發現了一處地下湖泊,探測發現火星南極高原下方的回波強於地表回波,除了金屬,液態水也是產生強烈反射回波的材料。根據更多數據以不同方式進行分析,現在證實了存在三個湖泊,最大的地下湖面積約20×30公裡,周圍環繞著幾個小湖泊。科學家認為火星上的冰下湖泊應該具有相當高的鹽分,才能使水在低溫保持液態。
  • 火星冰川下可能存在湖泊,它們能支撐生命的存在嗎?
    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篇論文揭示,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出現的地方位於其表面下1公裡,那裡的冰川下分布著整個湖泊網絡。火星曾經並不如現在這樣寒冷乾燥。有充足的跡象表明:在遙遠的過去,水曾在火星的表面流動,但如今連一條能夠稱得上潮溼的縫隙都很難找到了。儘管如此,如今火星上還是有很多水,但實際上幾乎都是冰凍的,所以對生命沒有什麼作用。
  • 火星上存在生命之源「水」!火星上存在生命跡象?
    作為一個能夠向地球一樣負載這麼多人的星球一定要具備幾大要素,首先就是一定要有水源,其次要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最後還要確定該星球上已有一些生命體的存在。據相關科學探測表明火星上存在我們的生命之源「水」。經過這些年對火星的探測我們已經發現火星的兩極也存在大量的水冰,同時也證實了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流動的水源。
  •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浩瀚星海之大,很多人堅信地球並不會是唯一的生命家園,而近幾年宇宙探索的焦點,除了月球,幾乎全是鎖定在火星上,這個無數科學設想寄於希望的人類目標移民行星,一個在衰敗前可能存在過生命甚至有可能正在發育第二生命的火紅的星球。
  • 火星或存在生命?好奇號發現,火星湖泊與地球海洋有相似之處
    其中,火星和我們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整體的宇宙環境都是比較優越,因此有觀點認為,火星可能會存在生命。當然,我們目前沒有在火星上發現大型的生物,所以即使火星存在生命,基本上可能只是一些微生物了。在火星上面尋找微生物的跡象,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這些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很微小,所以我們沒法通過拍照的方法將它們找出來。
  • 火星南極地下隱藏巨型湖泊,是火星生命的基地嗎?
    40億年前,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適宜的大氣環境、廣闊的海洋。那時候的火星,或許存在大量生命,甚至很有可能存在高級文明,然而在火星內核冷卻,磁場消失後,火星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大氣層被太陽風暴剝離,失去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火星地表再也無法儲存液態水,逐漸變成現在的模樣。
  • 重大發現:火星湖泊曾因寒冷而結冰,而且火星還有氧碳循環存在
    但是科學家不是那種容易被嚇倒的人,火星上的軌道器和火星車已經證實,由於包括乾燥的河床、古老的海岸線和含鹽的表面化學等線索,表明這個火星曾經有過液態水。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科學家們發現了火星湖泊長期存在的證據
  • 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火星或存在遠古生命,移居火星不是夢
    ,這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對此有不少科學家都提出了大膽的猜想,認為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或許在遠古時期,火星與地球一樣,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雖然並沒有發現火星生命,但是好奇號在對火星巖石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了樣品中含有磷、氮、氫、氧、碳,這些都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
  • 火星存在遠古生命?科學家發現重要線索!或證明火星宜居的可能性
    火星曾經是科學家們的主要探索目標,因為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極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因為火星是在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星球,它與地球一樣都是類地行星,並且四季分明,火星的自轉周期與自轉傾角都與地球很相似。由於火星與地球的相似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因此火星曾經還被人們稱為是地球的「姊妹星」,那麼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嗎?
  • 英國《自然》雜誌:火星探測器首現湖泊,「火星生命」真實存在
    因此,科學家在探索火星和金星的時候也會格外留意上面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水資源。水被成為「生命之源」,正是因為有了水,才讓生命有了無限的可能。英國《自然》雜誌:火星探測器首現湖泊,「火星生命」真實存在!,判斷出在火星的南極存在一個巨大的鹽水湖。
  • 火星南部冰蓋下可能存在一個充滿水的湖泊
    火星南極的「卡布奇諾」景像(圖自:ESA)(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人類前往火星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維持正常生命運轉所需的一些資源。ESA表示,儘管當前的火星地表已無法穩定蓄水,但新研究還是為遠古湖泊可能存在於地下的可能性奠定了理論基礎(距今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歷史)。
  • NASA好奇號探測火星黏土地區或曾為湖泊 條件能夠支持生命存在...
    日前NASA宣布其好奇號探測器證實了它正在探索的火星地區存在粘土。這個被稱為「粘土承載單元」的區域是好奇號最新的興趣點,因為研究人員表示有跡象暗示粘土礦物的存在。NASA稱之為「粘土隱藏區」,這在名為Kilmarie和Aberlady的鑽探點得到證實。
  • 科學家:解開「火星之謎」曾經消失的「火星生命」以這樣形式存在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千百年來,火星對於人類似乎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為了滿足好奇心,已經有超過30枚探測器到達過火星。到目前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類了解最多的行星。人們普遍認為火星有可能成為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個地球。
  • 火星發現3個地下湖泊,或有生命存在,中國天問一號可以驗證?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湖泊可能是遠古火星溫暖時期留下來的,和地球上南極地區發現的冰下湖泊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南極的冰下湖泊已發現生活著大量被封存的古代生命,如果火星溫暖時期真的演化出了生命的話,這些湖泊無疑會讓人們充滿希望和遐想。看來搜尋外星生命的重點轉向金星還是要慎重考慮才行。
  • 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從內到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就是說金星地球火星排在第二、三、四位。而水星離太陽太近,一切都被烤焦了。木星以及更外圈的,離太陽太遠,一切都被凍僵了。這些行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離太陽距離適中的金星、地球和火星。用專業術語說,這三個星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地球位於宜居帶的中間,當然是各方麵條件最優的。
  • 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從內到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就是說金星地球火星排在第二、三、四位。而水星離太陽太近,一切都被烤焦了。木星以及更外圈的,離太陽太遠,一切都被凍僵了。這些行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離太陽距離適中的金星、地球和火星。用專業術語說,這三個星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地球位於宜居帶的中間,當然是各方麵條件最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