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2020-08-05 PT現代塑料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SIROPAN前驅體旨在利用RAFT 聚合、FLOW工藝和新的計量方法,通過加強控制來將碳纖維的性能提高20%以上。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Carbon Nexus(左)專注於碳纖維生產的最後步驟,包括氧化和碳化,而CSIRO(右)專注於碳纖維生產的第一步,包括PAN前驅體的聚合與紡絲。將他們結合在一起,意味著吉朗(下右)正在對整個碳纖維工藝鏈進行革新(圖片來自ArchDaily.com、Carbon Nexus、CSIRO和吉朗)

大英國協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簡稱CSIRO)是澳大利亞的國家科學機構,目前正在開發下一代的碳纖維。

具體而言,其研究人員旨在通過控制聚丙烯腈(PAN)前驅體的分子結構及其生產過程,來確保生產出的碳纖維質量更優、價格更便宜且性能更好。

「到目前為止,碳纖維只實現了10%的理論強度。」CSIRO的碳纖維團隊負責人Andrew Abbott表示。

「限制強度的因素主要是纖維的表面缺陷和微觀結構,以及前驅體中的雜質。」CSIRO的纖維計量項目負責人Tony Pierlot解釋說,「因此,控制前驅體的結構能夠提高碳纖維的強度。」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該碳纖維團隊組合了CSIRO的高分子化學和紡織技術專業知識(圖片來自CSIRO)

2017年,CSIRO與迪肯大學的Carbon Nexus設施(該設施於2013年推出了其碳化生產線)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溼法紡絲生產線,用於生產PAN原絲。

CSIRO和Carbon Nexus都是迪肯大學位于吉朗(墨爾本西南約75公裡)的Waurn Ponds校區的一部分。

這些組織正在與作為吉朗先進纖維集群一部分的當地複合材料行業展開合作,包括知名的複合材料製造商如Carbon Revolution和Quickstep(同樣在Waurn Ponds校區內),以及GMS Composites、Sykes Racing和ACS Composites等。

「CSIRO的研究集中在碳纖維生產的第一步,包括將丙烯腈聚合成聚丙烯腈,然後紡絲並進一步加工PAN 以生產出更高質量、更便宜的原絲纖維。」Abbott解釋說。PAN的生產過程,佔碳纖維成本的50%,但卻決定了碳纖維70%~90%的性能。「迪肯大學的技術涉及碳纖維生產的最後步驟,包括氧化和碳化。」他繼續說道,「他們已授權給LeMond Composites公司(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技術可用於快速氧化,目的是降低這些最後生產步驟的成本。」

為實現其開發下一代碳纖維的目標,CSIRO正在使用一套戰略工具,包括:RAFT 聚合、FLOW化學工藝和CarbonSpec計量方法。

「我們的目標是,生產一種強度提高了20%的航空級別的碳纖維。」Abbott表示,該團隊希望到2020年底有一些初步結果。

CSIRO碳纖維團隊

憑藉5000名員工、55個基地、8個業務單元和大約10億美元的預算,CSIRO 項目涉及的主題廣泛,如3D列印、生物聚合物、醫用植入物、智能服裝、天文/太空探索,且每年有2800多名合伙人加盟。

「CSIRO發明了無線網絡並取得了專利,然後用這筆收入資助其他研究。」Abbott解釋說。

其55個基地之一位於美國加州的矽谷。CSIRO US讓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參與到美國項目中,以加速太空、農業、節水、野火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科技進步,目的是集聚深入的研究能力和處理各種現實問題的經驗,實現開放式的創新合作。

「在複合材料方面,CSIRO開發了新的樹脂和工藝技術。」他繼續說道,「我們還在複合材料建模和工藝模擬以及碳纖維性能測試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比如,我們開發了測量碳纖維橫向模量的新儀器,然後我們輸入測量結果以改進我們的建模和仿真。」

「CSIRO與波音公司擁有30年的戰略合作關係。」Abbott說,「我們在2016和2017年被認定為波音的年度技術供應商。」CSIRO的碳纖維團隊還與美國密西西比南部大學合作。

溼法紡絲試驗生產線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CSIRO的溼法紡絲生產線包括熱水噴淋(左上)和控制拉伸用輥(圖片來自CSIRO)

為了完成有關碳纖維前軀體的必要研究,CSIRO首先必須建成自己的溼法紡絲生產線。

「世界上只有少數的製造商能生產碳纖維,且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技術機密和專利配方。」CSIRO的總裁Larry Marshall博士在2017年新的生產線啟動儀式上如是說。這條試驗生產線由專業生產聚合物和纖維加工設備的機器製造商MAE公司(義大利Fiorenzuola d'Arda)為其訂製。「它被設計成像一條商用的生產線,但規模較小。」Abbott解釋道。

CSIRO在其博客中用「做義大利麵」來描述這條生產線的工作原理。

類似於做義大利麵的麵團,一種名為dope的聚合物溶液被用於紡制PAN原絲:好比是將麵團揉好,然後壓制使其通過模頭,製成細長的義大利麵條。Dope經混合、凝固後,通過多孔的噴絲板以進行紡絲,從而生產出500~12000股不同的PAN纖維,所有這些纖維比人的頭髮絲還細。在進行纏繞從而進入Carbon Nexus的碳化生產線之前,這些纖維會得到清洗、在輥筒上拉伸、在一系列溶液中穩定,然後是蒸乾。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CSIRO的溼法紡絲生產線(圖片來自CSIRO)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完全理解了如何製造碳纖維及其前體原料。」Abbott說道,「沒有人真的想幫助我們,所以我們只能自己學習。然而,現在我們已經完全控制了前驅體的製備過程,這是關鍵,然後我們使用碳鏈進行碳化。」

RAFT聚合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RAFT為聚合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包括聚合物的大小、組成和結構。它利用聚合物主鏈中的反應端基來增加功能以及複雜的結構,如接枝、星形和梯度聚合物等(圖片來自CSIRO)

CSIRO正在使用的另一個工具是其專利的以及商業化的RAFT(可逆加成-裂解鏈轉移)技術。

RAFT是一種複雜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形式,能以對成分和結構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力來實現訂製聚合物的合成。

從新型藥物輸送系統到工業潤滑油和塗料,RAFT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雖然如此,CSIRO的碳纖維團隊卻用它來控制PAN的聚合過程。

「從單體到聚合物的常規聚合會產生廣泛的多分散性,或者說,聚合物鏈有很多不同的長度。」CSIRO的高分子化學團隊負責人Melissa Skidmore說,「但是,如果我們加入RAFT 試劑,現在我們就能得到長度幾乎相同的聚合物鏈,這樣,分子量的分布就更窄。我們仍然使用相同的引發劑、單體和溶劑,只是加入了RAFT。」

「分子量影響紡絲液的黏度。」Skidmore說,「傳統上,dope溶液中較高的分子量導致原絲纖維表面出現溝槽。加入RAFT則降低了dope溶液的黏度,導致更高的固體負荷。去除該聚合物中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可能帶來纖維中更好的分子排列以及性能的改善。」她補充說,低分子量對纖維有塑化作用。 「利用RAFT生產出的PAN聚合物,可以獲得更密集、更均勻且結構缺陷更少的前體纖維,這也有助於加速碳化並降低成本。」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利用RAFT生產的PAN聚合物擁有控制更好的分子量,從此圖更窄的分布中可以看出(左),從而得到了總分子量較高的dope,但與目前商用的PAN相比,它的黏度仍然較低(右)(圖片來自CSIRO)

「這也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複雜的聚合物結構。」Skidmore表示,「RAFT允許對聚合物基團作進一步的化學處理。」一個可派上用場的例子是,當dope溶液得到處理而凝結成纖維時。「在聚合物溶液的理想特性和混凝條件之間,存在一個微妙的平衡。」她補充道,「該聚合物是95%的 PAN 和5%的添加劑。由於RAFT聚合物的行為不同,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減少一些傳統的添加劑,將較高百分比的纖維轉化為高固體含量的纖維,以減少缺陷。我們正在進行測試。」

儘管目前還不是受關注的焦點,但RAFT依然憑藉其能在聚合過程中添加功能而變得非常有趣,比如,研究人員們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一種複合材料,使其具有捕獲CO2的高吸附性能,也就是說,CO2會附著在複合材料的分子表面。

多功能的複合材料已經受到飛機和電動汽車製造商們的青睞,因此,新型PAN和擁有添加功能的碳纖維可能成為未來複合材料行業的重要解決方案。

連續的FLOW工藝

「利用RAFT,我們可以控制聚合反應。」Abbott說,「但利用FLOW,我們可以對纖維的形成作更多的控制。」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間歇式與流動式聚合反應器示例

FLOW將聚合轉化為連續過程而不是間歇過程。

Abbott和Skidmore解釋說,雖然目前使用的間歇式反應器已經很成熟,不僅易於設置,還能有效混合和監測反應動態,但需要的容量卻比連續加工的反應器更大,這意味著建立工業化規模的間歇式反應器是昂貴的,而且這些大容量的間歇式反應器在佔用空間和能耗方面也是低效的。

與間歇式工藝相比,連續加工的反應器更小更便宜,易於擴展,更加節能,可提供卓越的過程控制和更好的再現性。

但是,由於是一條專用的連續生產線,因此在不同的參數和產品之間切換時缺乏靈活性。

此外,還有安全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優勢。

「目前,PAN的生產在環境上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在毒性方面。」Skidmore說,「要持續改善聚合過程的安全性,就要隔離那些有毒、有氣味和易燃的反應劑,並用自動化的設備來處理,但這將增加生產線的複雜性,需要採取更高程度的監控。」

雖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但Abbott認為,FLOW聚合技術是積極有效的:「碳纖維本身是可變的,所以你可以做任何能夠減少這種可變性以提高性能的事。」

CarbonSpec:管理措施

CSIRO的碳纖維方法的最後一個工具是CarbonSpec。「它基本上由我們開發出來,是用來測試我們生產的纖維以更好地理解『性能-材料』之間關係的計量方法。」Pierlot解釋道,「如果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改進它。我們還能通過對PAN和碳纖維的最少量測試來更好地預測碳纖維的性能。」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CarbonSpec是CSIRO碳纖維團隊用於理解和預測纖維性能的計量方法,它包括新方法的創建,以及用於測量橫向和

「在碳纖維行業中,標準的做法是,使用同步輻射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法測定纖維的微觀結構(同步加速器是足球場大小的粒子加速器,能產生非常明亮的X射線,該X射線被定向到相鄰的光束線進行成像等)。」Pierlot說,「在澳大利亞同步加速器的光束線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發了一種新的專用特徵描述協議,用於掃描單個PAN前驅體和碳纖維的微觀結構,只需幾分鐘,就能獲得直徑小於5µm的單個纖維的微觀結構圖。SAXS信號有助於了解纖維中的孔隙發展情況,而WAXS信號有助於確定優化纖維模量的關鍵微觀結構參數。同時使用這兩個信號,我們可以從PAN dope到碳纖維生產這一過程的每個階段,監控和優化機械強度和剛度。」

Pierlot指出,利用CarbonSpec,該團隊還在開發新的儀器和測試方法。「比如,除了通常報告的纖維的軸向特性外,我們正在測量橫向模量和強度。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使用我們為此而開發的新方法來測量軸向壓縮強度。」後者長期以來一直是一項挑戰,因為單根碳纖維或PAN纖維的直徑很小,通常只有5~10µm,這使得在不引起屈曲的情況下施加真實的軸向壓應力變得非常困難。

強度提高20%的下一代碳纖維

「我們已經加強了我們對如何將聚合物轉化為纖維的理解,現在正在生產商用纖維。」Abbott說,「我們正在將這些技術工具應用於其他前體聚合物以製造SIROPAN,這是使用RAFT技術的CSIRO版本的PAN,現在我們能按公斤生產這種纖維。」

「下一步是評估使用RAFT聚合物的好處。」他繼續說,「我們還在生產PAN,但我們在降低黏度的同時能更好地控制分子量並增加它,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強的碳纖維。」

有多強?

「還不確定,但我們的目標是強20%。」Abbott說,「我們知道,強10% 不足以使改變前驅體成為經濟上可行的一項改進措施,因此強20%是必要的。」

1. 利用RAFT技術開發新型前體聚合物(優質聚合物或不同的性質)。

2. 開發具有商業競爭力的聚合物工藝(FLOW)。

3. 了解聚合物轉化為纖維(溼法紡絲)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

4. 了解前驅體性能對碳纖維性能的影響,更好地預測碳纖維的性能,根據這些測量和預測優化流程(CarbonSpec)。

5. 通過工程化PAN和碳化纖維,生產適合特殊終端應用的訂製碳纖維。

「碳纖維行業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Abbott說,「我們希望與那些對改善碳纖維的質量、性能、成本和可持續性感興趣的成熟的和新的行業參與者展開合作。」

「我們正在測試6種不同的前體配方並將在Carbon Nexus對它們進行碳化。」 Skidmore補充道,「我們希望今年年底能有結果。從RAFT聚合物到白色纖維然後再通過碳化需要一段時間。」

這項研究獲得了科學和工業捐贈基金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汽車碳纖維的低成本應用技術
    但是,碳纖維的高成本仍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商業級的汽車碳纖維主要為PAN基碳纖維,其高成本問題主要集中在較高的PAN 原絲生產成本和較長的生產流程。因此,降低車用CFRP成本的主要路徑是降低汽車碳纖維原絲成本,尋求低成本纖維生產工藝以及低成本的CFRP製備工藝。
  • 全球汽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研究報告
    >1.比強度高,最佳輕質高強車體材料。1)改性瀝青日本三菱公司通過裂解輪胎冷凝物為原料,合成優質瀝青,規模化生產廉價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及納米碳管。,通過熔紡和碳化製成了低成本碳纖維。4)低成本高強PANCF原絲的製備東麗公司採用高與超高分子量混合聚合體,用溫度致變及力致變凝膠化紡絲方法紡絲,提高紡速百倍以上的創新工藝,製備了高強(超過T-1000)高模(超過M-50)低成本PANCF 原絲。東華大學也在跟蹤研究。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海洋領域,促進我國海洋能源開發
    它是以碳纖維為增強纖維,不飽和樹脂為基體材料,高溫下交聯固化後通過拉擠成型工藝生產製得。2001~2003年我國在純梁油田中使用碳纖維抽油杆和普通鋼製抽油杆做了試點,使用碳纖維抽油杆能明顯提高出油量,減少電機的載荷,相比之下更節能。而且碳纖維複合材料抽油杆比鋼製抽油杆更耐疲勞,抗腐蝕性能更好,更適合應用在海底油田的開發中。
  • 加點石墨烯,強度提高2.25倍,低成本碳纖維值得期待!
    相關結果為低成本碳纖維的開發設計提供了新策略。如今,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使用強度/重量比最高的碳纖維(CFs)材料能夠極大的降低車輛本身的重量,並提升能量轉換效率。然而,但是目前大多數的碳纖維是從比較貴的聚丙烯腈(PAN)得到的,限制了其在汽車工業中的廣泛應用。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根據碳纖維力學性能的差異,我國已於2011年11月13日頒布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國家標準(GB/T26752-2011)》,將碳纖維分為高強,高強中模,高模與高強高模四種,由於日本東麗在全球碳纖維行業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國內在一些相關報告中也會使用日本東麗的T系列與M系列標準進行分類。
  • 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國產高強中模T800H級碳纖維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強度和模量在高強型碳纖維基礎上的顯著提高,為高強中模碳纖維的系列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有企業報導突破T1000S的製備關鍵技術,並繼續向下一代高強中模T1100級碳纖維性能邁進。表1是某公司國產T800S級、T1000G級和T1100G級碳纖維的力學性能。
  • 【行業資訊】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因此,在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高強中模碳纖維仍將在航空結構複合材料中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國產高強中模T800H級碳纖維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強度和模量在高強型碳纖維基礎上的顯著提高,為高強中模碳纖維的系列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有企業報導突破T1000S的製備關鍵技術,並繼續向下一代高強中模T1100級碳纖維性能邁進。表1是某公司國產T800S級、T1000G級和T1100G級碳纖維的力學性能。
  • 光威復材:2019利潤增近四成 包頭萬噸級碳纖維項目有序推進
    公司以碳纖維為核心,以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鏈上下遊應用領域為主線,形成了從聚丙烯腈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到複合材料部件和複合材料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盈利模式。公司主要有五大業務板塊,即碳纖維板塊、通用新材料板塊、複合材料板塊、能源新材料板塊、精密機械板塊。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碳纖維復材則具有剛度大、強度高、密度低等優勢,是滿足大型葉片「輕質高強」要求的理想材料。  「未來,風電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大國產低成本碳纖維的批量、穩定供應,風電葉片和碳纖維產業也需要協同創新,通過智能製造助推碳纖維風電葉片提質增效。」牟書香說。
  • 【復材資訊】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及成型工藝
    但由於傳統複合材料成型工藝來源於品種多、批量小、高成本生產的航空工業,為了滿足車用CFRP 對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自動化製造技術的迫切需求,國際主流車企結合車身部件設計靈活、厚薄不均、複雜程度地不同的具體特點,開發了眾多差異化的新型快速成型工藝,以實現最小碳纖維用量下最大程度地發揮複合材料功效的目的。
  • 碳纖維:引領製造業的未來
    近20年,碳纖維開始在全球製造業各行業運用,未來最終的趨勢是大規模代替金屬材料。   之所以被人們寄予如此厚望,在於碳纖維有著極其優異的性能。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輕質高強」:比重只有鋼材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強度可以達到鋼材的5-7倍,同時還有鋼材無法比擬的抗腐蝕等特點。
  • 解密中國碳纖維龍頭:你所不知道的另一個高技術含量材料產業,全球...
    隨著我國在航空等領域的國防投入持續增加,以及公司毛利率的持續上升,公司碳纖維及織物的銷售利潤將進一步增加。隨著公司未來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和高模型碳纖維的開發,市場還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大。同時,隨著公司未來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和高模型碳纖維的開發,市場還將得到進一步擴大。公司募投項目產品T700已開始小批量生產,19年兩條千噸級生產線將實現30%產能,2020年有望全部達產。在碳纖維製品方面,公司近兩年新增了登機梯和風電碳梁業務,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 國際碳纖維會議:木質素產碳纖維是趨勢
    會議提出採用可再生原料生產低成本、高產量碳纖維是今後發展趨勢。  來自世界各國院校的教授介紹了碳纖維的新用途、新工藝、新發現, 以及對未來碳纖維市場的展望。  碳纖維發展的未來目標是低成本生產以便更多地應用在汽車上。
  • 木質素與碳纖維
    來自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的教授卡維杜(Calvado)指出:如果美國每輛汽車採用13 公斤碳纖維,那麼目前全球的碳纖維產量都滿足不了供應。同時他指出,低成本碳纖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每公斤 10 美元,理想目標是每公斤 5 美元,強度至少達到 1.72Gpa,模量至少達到170Gpa。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發現製造碳纖維的新方法
    研究小組結合計算機模擬和實驗發現,在生產過程中添加少量二維材料石墨烯,既可以降低碳纖維的生產成本,又可使纖維強度增強。 過去幾十年,碳纖維一直是航空製造業中的關鍵材料。碳纖維能得到於該應用,這基於碳原子長鏈材料比人的毛髮更細,輕巧、堅硬且高強,這些特質保證了碳纖維可在飛行器中廣泛應用,並能夠保證乘客的安全。
  • 【碳纖】碳纖維及製作、成型工藝詳解!
    2008年後,中國的碳纖維企業在軍品纖維生產方面實現了真正的突破,並在低成本民品纖維的研發開發上進行大量投入、以與海外產品展開正面競爭。同時長期的研發和生產經驗的積累也讓中國碳纖維企業開始衝擊高端民用碳纖維領域,與常規產品一道,豐富了中國碳纖維行業的生命力。
  • 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汽車輕量化必由之路
    作為一種輕量化材料,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以其輕質高強等優異性能被譽為材料領域皇冠上的明珠,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能顯著減輕產品的重量,被稱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理想材料之一,在汽車輕量化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是汽車輕量化的必由之路,其在汽車上成功實現產業化應用也必將引領輕量化的大潮。
  • 普通碳纖維加固,真的是萬能的麼?
    上世紀80年代日、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率先將碳纖維開始應用在結構加固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碳纖維技術進行研究和應用,並且由於碳纖維本身質輕、高強、施工簡便等特點受到了加固行業的青睞。在有些人的意識裡碳纖維加固可以解決一切的結構病害,那麼真的是這樣麼?
  • 軍用碳纖維無人機的應用優勢
    碳纖維作為軍用無人機中應用較多的一種先進複合材料,擁有著眾多的應用優勢,本文博實碳纖維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輕質高強   碳纖維複合材料與其他常規結構材料相比,具有明顯的質輕高強的特點。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密度僅有鋼的1/5,鋁的3倍,但其比強度卻是鋼的5倍,鋁的4倍,與金屬製件相比,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軍用無人機上可有效地減輕機體重量,減少燃油消耗,增加續航能力,從而提高無人機的運載能力和機動性能。 二、抗震抗疲性   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較高的自振頻率和震動阻尼特性,所以其吸振能力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