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首份「量子安全」白皮書發布,產業鏈合作共探發展圖譜
12月15日,我國首份《2020量子安全技術白皮書》發布,白皮書探討了量子安全技術應用和產業生態情況,圍繞什麼是量子安全技術、如何實現量子安全技術,如何在信息系統中使用量子安全技術等方面凝聚學術界和產業界共識。
-
量子計算機破解密碼誰能防?國內首份量子安全白皮書發布
12月15日,由中國信息協會牽頭舉辦的「2020量子安全應用開發論壇」12月15日在南京召開,《2020量子安全技術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在論壇上發布。這是國內首部以「量子安全」為主題的白皮書,由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牽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量子通信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聯合組織編寫,執筆專家來自國內企業、大學和研究所等 9 家單位,涉及經典信息安全和量子技術領域。
-
朱玉:我國量子通信實現區域、產品、應用三大擴展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有望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為未來信息社會的演進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量子科技將與通信、計算和傳感測量等信息學科相融合,形成全新的量子信息技術領域。昨日,2020量子安全應用開發論壇在南京舉行,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發表致辭稱,在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遠的未來,量子信息技術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
-
我國將發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近日將擇機發射,如果成功發射,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國內將初步建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中國量子通信網絡與應用論壇在京成功舉行
在國家戰略規劃引導和產業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完成多項科學實驗目標。2016年11月,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順利開通。2017年6月,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成立了量子通信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啟動了國家標準的研究工作。
-
首個開放型量子加密通信系統發布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群)記者從國盾量子獲悉,近日公司聯合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中興通訊、皖通郵電等合作單位共同發布了業界首個開放型量子加密通信系統,並進行了量子加密IPSee VPN、量子加密OTN傳輸專線等方案、量子通道與經典通道共纖波復用(WDM)傳輸、量子加密通信系統開放業務接口承載視頻會話業務等演示
-
什麼是量子科技? 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是誰
從長期來看,量子通信產業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包括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通信幹線、量子城域網、金融、國防等方面,整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什麼是量子科技?粵開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一般來說,在重磅會議上集體學習並發表講話的都是國家近年將重點扶持的戰略產業方向。例如,2018年的人工智慧和2019年的區塊鏈。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原標題:「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 量子技術突破天空限制 一個多月前,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將成果發表在6月16日的《科學》雜誌上,完成了「墨子號」一項科學任務即「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如今則將另外兩項任務一併完成:高速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在8月10日的《自然》雜誌上。 至此,屬於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已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
-
中國量子通信網絡與應用論壇在京召開
本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指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中國量子通信產業聯盟聯合主辦,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論壇分為產業篇、產品篇、生態篇三個部分。
-
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即將發射!傳統通信格局將被顛覆?
我國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在即,如果該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目前,量子通信這一前沿科技產業正受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將突破百億市場規模。未來,「量子網際網路」或將量子通信帶進尋常百姓家。 ▍全球首家!
-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為歷史,中國電信搶先布局為安全加碼
(視頻製作:陳小丹)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張志勇副總經理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中國電信積極踐行「建設網絡強國,維護網信安全」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全力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將安全作為企業「雲改數轉」的底座,同時,提前布局量子科技行業,著重形成可落地、可實施的量子安全保密技術示範應用,構築「量子+」產業生態。
-
國內首個量子產業規劃目標指向「世界級」
國內首個量子產業規劃目標指向「世界級」 第二看臺 「到2022年,將爭取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20億元;到2030年,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300億元,具備千億級產業發展能力。」這是近日獲批的《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透露的信息。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國盾量子致力於以量子通信技術服務國家信息安全,實現量子信息技術的全面產業化。從合肥建設全球首個規模化量子通信網絡「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開始,國盾量子的產品已應用於建設「京滬幹線」、北京、上海、濟南、合肥、武漢等地的城域網,以及「墨子號」量子衛星地面站,為金融、電力、政務、國防等領域客戶提供安全服務。
-
中國建成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潘建偉團隊再登Nature
魚羊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九章之後,潘建偉團隊又一研究成果登上Nature。這一次,是量子通信網絡在工程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我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已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這也是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
-
量子通信風口下,中國廣電和三大電信運營商布局幾何?
綜合整理:苗夢佳核心要點:日前,不少媒體援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官方消息稱,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唐媛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這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上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迎來新突破
·2017年9月29日,國際上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國家發改委「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總長超過2000公裡,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
中國量子通信佔領制高點,已實現1120公裡通訊
據人民日報消息,近期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成功實現1000km級的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邁出了實際應用的重要,也是全球首個真正實現量子通訊遠距離實操的國家。量子密鑰分發,也稱量子密碼,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信雙方安全的量子密鑰共享,再通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信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
-
預見2021 | 量子通信:一場不見硝煙的國際較量
基於量子通信技術,有望構建一張遠距離、可擴展、大規模的量子通信網絡,將分布在各地的量子信息處理器互聯,組成承載量子信息的「量子網際網路」,成為量子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它不僅可以實現遠距離、多用戶之間理論無條件安全的量子密碼應用;還可以將分布各地的量子計算機互聯以組成大規模、分布式或雲化的量子計算機,提供更強大的運算能力;同時,還可將不同地點的量子傳感器聯網實施分布式測量,提供更高的測量精度,帶來高精度授時網絡、分布式望遠鏡等先進應用。 基於量子通信構建「量子網際網路」,可以說是美歐量子戰略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