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十多億年來,維持自轉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2020-12-04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自從地球誕生46億年以來,一直圍繞著太陽作周期性的公轉,同時自身也在繞著地軸自轉,這種運動形式在宇宙天體中再自然不過了。如果深入地追溯一下,為何地球會至始至終地發生著這樣的運動呢,其提供運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哪裡呢?

按照牛頓運動定律,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或者受到外力合力為零的情況下,會保持著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的趨勢,即呈現出慣性。地球處在宇宙中運行,每時每刻都要受到太陽和其它星體的引力作用,因此所受到的外力不可能為零,因此只能是所受到的外力合力在一定時間段時保持基本為零的狀態,這也是地球能夠進行周期性的公轉和自轉的根本原因。

從地球的公轉來看,其在運動過程中勢必會受到以太陽引力為絕對主導的「拉扯」作用,這個引力大小,按照萬有引力定律,與雙方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之所以地球沒有被太陽的萬有引力拉到其內部,主要原因在於地球擁有一定的公轉線速度。在公轉的過程中,其沿著運行的切線方向行進所造成的「拉遠」距離,正好與太陽萬有引力對其「拉近」的距離相同,對外表現就是向前行進阻止了向太陽內部的墜落。從物理學上分析就是萬有引力正好充當了其圍繞太陽公轉的向心力,那麼與向心力相對應的,我們可以假設出一個離心力來,這個離心力在一定的運行線速度、距離引力源一定的空間距離條件下,正好與萬有引力相平衡,確保了地球穩定地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無論是地球的公轉還是自轉,按照能量守恆定律來講,這個初始速度的獲得,必須要有一定的能量輸入,這一點毋庸置疑。而能量的來源,則需要追溯到太陽系的形成階段,也就是距今50億年左右。那個時期,太陽系內還是被一大團星雲物質所籠罩,而這些星雲物質則是由上一任質量較大的恆星,在生命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發所釋放出來的。超新星爆發的能量其中就有一部分轉化為這些星雲物質的內能,也就是組成星雲的星際氣體、塵埃物質所具有的動能以及引力勢能的綜合。在星雲中,每個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內部的原子,都在發生著不同程度地運動,從而表現出相互摩擦和碰撞,最終會使星雲在整體上,呈現一種在方向和速率上佔據主導優勢的運行特徵。

這些星雲物質團在漫長的引力擾動下,會發生相互的吸引和聚集現象,而在距離質心越短的短軸上,星際物質由引力勢能降低而角動量增加所獲得的吸引效果就越明顯,從而逐漸地將星雲物質組成的星雲團聚攏成圓盤的形狀,越靠近核心區的物質角動量越大,從而形成了圍繞這個核心、眾多星雲物質以不同軌道和不同速度運行的局面。在非常靠近核心的區域,由於所吸聚的物質越來越多,引力也會越來越大,從而使得星雲坍縮進行得就越劇烈,從而不斷提升核心區的質量,而在星雲物質坍縮過程中,在引力勢能轉化以及物質不斷碰撞過程中,熱量的積累、壓力的積聚也會越來越高,在量子隧穿效應的作用下,在較低的溫度,即1000多萬攝氏度時,就激發出了「溫和」的核聚變反應,太陽就這樣形成了。

在太陽的形成過程中,其圍繞核心運行的眾多星雲物質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角動量。而沒有被太陽吸引的物質,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也會相應發生著引力擾動和相互碰撞聚合的情況,經過幾億年的醞釀,從而在與太陽不同距離的各個軌道上形成了固態行星和氣態行星。這些聚合的星際物質,其原有的角動量不會平白無故消失,而是被形成的行星成繼承,成為行星自轉的能量源泉,奠定了行星現在自轉速度的重要基礎。

在後來行星的演化發展進程中,其自轉速度、自轉傾斜角度還會受到其它天體的幹擾影響,比如較大質量星體的撞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星體的自轉速度,根據碰撞的方向和力道,有可能使行星自轉速度增加或者減少,以及引發自轉軸的傾斜,甚至倒轉情況的發生。像太陽系內眾多行星不同的自轉傾斜角度、金星格格不入的相反自轉方向、天王星「躺著」自轉等,都極有可能是受到大質量天體的撞擊所形成的。

解決了行星自轉的能量來源問題,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自轉為何沒有停下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行星在宇宙空間中的運行,所受到的阻力實在是太過於微小了。我們對小行星墜落地球印象深刻,當它們衝入地球大氣層之後,會與大氣層中的大氣分子發生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會瞬間將周圍空氣等離子化,我們從地面上看來就像燃燒起來了一樣。在太空環境中,星際氣體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密度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每立方釐米才僅有零點幾個原子存在,地球在這樣異常「稀疏」的星際空間中運行,所受的阻力與其強大的動能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對於地球來說,能夠影響其自轉速度的因素並非是星際空間中的氣體,而是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地球與其它行星表面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就是擁有廣闊的海洋,由於海水具有流動性,其在外部引力作用下產生的形變,要比巖石等固態巖石明顯得多。雖然月球的質量較小,但由於它與地球的距離很近,因此,它對地球海水的潮汐力要比太陽還要大6倍左右。

從地球的自轉來看,其自轉角速度遠大於公轉角速度,也遠大於月球的公轉速度,因此來自月球和太陽的引力,會將地球表面的海水向著反方向「拉扯」,從而使海平面在部分區域發生隆起,然後海水在重力勢能的影響下,隆起的海水又有向著其它區域回落的趨勢,因此就產生了漲潮和落潮現象。在反覆的潮漲潮落的作用下,海水與海底巖石以及海岸發生著周而復始的摩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給地球自轉「剎車」的作用。

據科學家們研究,地球在剛誕生時自轉周期僅為4個小時左右,目前已經下降到24個小時。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減小,角動量的損失逐漸被月球所繼承,月球的公轉速度會相應變慢,距離地球的軌道也會越來越遠,預計在8-12億年之間,月球的公轉速度會達到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的地步,大約為46天左右,屆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將不再變慢,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也將被固定下來。

相關焦點

  • 如果不存在永動機,那地球一直在自轉是咋回事?能量來自於哪裡?
    可是因為這個就有人提出如果不存在永動機,那為什麼地球一直在自轉?能量來自於哪裡?,地球現在的自轉已經持續了四十多億年了,這個時間在人類看來就和永動機差不多。但其實地球自轉並不是一種永動現象,而是和太陽系有關,準確的說地球自轉是一種慣性。
  • 地球自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更何況,即使地球自轉是與生俱來的,是由於太陽系形成時的慣性,那麼這個與生俱來的動力又是什麼呢,地球不會無緣無故的就自己轉動起來吧?不管怎麼說,自轉是需要動力呢?這是毋容置疑的一點。這個動力也許有太陽吸引的因素,有形成初期慣性的因素,有月亮的因素,有的早期行星撞擊的因素.畢竟,地球在宇宙中肯定會受到好多外在的影響。
  • 地球為什麼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從哪來呢
    永動機圖例如,我們駕駛的汽車需要消耗汽油燃燒所產生的熱能來驅動,我們使用的風扇需要消耗電力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我們消耗的核能來自核燃料釋放的能量,因此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純粹外部做功的物體。地球繞太陽運行地球自轉46億年,表面上沒有外力,這似乎是一種永動機,但如果深入研究,你會發現地球自轉並非由自身造成的,而是需要依靠外力才能產生的,那麼引發地球自轉的外力究竟來自何方?
  • 地球自轉的能量哪來的?會不會有一天消耗完能量,而停止自轉!
    人們都知道,地球無時無刻地都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又繞地軸自轉!如果有人問你,地球自轉的能量來自哪裡;地球是否一直在自轉;等等這樣的問題,你或許會感到提問者物理不及格。你也許會用慣性來回答此問題。但是地球自轉的情況並非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 可地球自轉已持續46億年,它的能量到底是什麼?
    這個矛盾的源頭就是來自我們人類,來自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雖然人類科學家一致的在否定著永動機的存在,世間其實真的並不存在永動機這樣的痴心妄想,可是,這樣舉一個例子呢?如果有個人,提出拿地球的自轉當作永動機存在的一個例子,那麼你會信服這個理由嗎?
  • 科學家證實2020年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最短天文日記錄達到28次!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由西向東進行自轉的,自轉一周的實際時間大約是23時56分4秒,不過這個時間並不是每天都保持不變,很多時候受到洋流、地核運動以及潮汐的影響,地球自轉的時間會出現變慢或變快的開發部,近日科學家公布地球的自轉速度在2020年裡比往年都要快,其中有28天都記錄到了變快的現象,這也導致了原子鐘的時間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時間要快
  • 什麼力使地球產生自轉與公轉?
    自從形成之日起至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已經持續了46億年。不過,地球的持續自轉和公轉並不是因為被什麼力一直推動著,而是因為角動量守恆。太陽系在還沒有形成時,只是一團瀰漫在宇宙空間中的星雲。剩餘少部分星雲繼續圍繞太陽旋轉,它們互相碰撞,最終形成了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其中就包括地球。由於角動量守恆,地球會繼承來自原始星雲的角動量,所以地球本身會自轉,並且也會繞著太陽旋轉。又由於太空基本上是真空環境,幾乎沒有阻力作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角動量損失很小,所以地球能夠持續自轉和公轉長達數十億年,並且在未來還會繼續維持下去。
  • 地球為何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是誰給的?
    ,世界上根本沒有不消耗能量就可以對外做功的物體。,如果它不是永動機,那麼驅動它自轉的能量又來自哪裡?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從表面上來看,地球自轉了46億年而且看起來又沒有外力已經算是一個永動機了,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你會發現地球的自轉並不是自己產生的,而是需要依靠外力才可以產生的,那麼引發地球自轉的外部力來自哪裡呢?
  • 太陽每天都在向地球輻射能量,可為什麼地球的溫度基本不變?
    太陽每天的確是在源源不斷地向地球輻射能量,地球上生命能夠維持的本質,也是依靠著太陽輻射的能量,但是其實地球接收的太陽的能量,本身只佔了太陽向外輻射的能量的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就是這一小部分也足夠地球上萬物生長了。地球的溫度基本不變。
  • 《流浪地球》中人類使地球停止了自轉,這需要多少能量?
    《流浪地球》中,人類用發動機將地球停止了自轉。讓地球停止自轉的科學原理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現在的人類即使將所有的手段都拿出來也無異於蚍蜉撼樹。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分析出需要消耗多大的能量才能使地球停止自轉。
  •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的話,為什麼地球能自轉這麼久?
    因為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永動機的存在是不被允許的,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其系統總能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而要想讓一個物體實現永遠的運動,那就需要一個能讓它運動起來的初始能量,此外還需要一種永久的能量來維持這種「永動」狀態。永動機意味著在物體的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能量的損耗,但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 為什麼地球能夠自轉46億年而不停止?它的能量來自於哪裡?
    地球從誕生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自轉,到現在已經自轉了46億年,於是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地球能夠自轉46億年而不停止?它的能量來自於哪裡?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站在物理學的角度,世界上是不存在永動機的,曾經有一段時間,研究探索永動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不少的人們都試圖研究出永動機而聞名世界。
  • 地球為何能轉幾十億年?地球自轉是慣性還是規律,動力從哪來?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在不停自轉的!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 地球自轉幾十億年也沒停下?動力是從哪來的?
    地球自誕生以來,幾十億年來都在轉動,不禁讓人想起了永動機,當然根據能量的守恆原則來說,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地球的動力來自哪裡呢?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知道的越多,就會越覺得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因此關於地球的動力來源一直有著多種說法。
  • 地球已經自轉了45億年,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在繞著太陽公轉,自身還在不斷地自轉。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就是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引起的。高速旋轉的陀螺都會停下來,40多億年了,地球為何現在還在旋轉?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難道有什麼神奇力量在暗中推著地球轉?
  •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是什麼?又是什麼推動著地球的自轉?
    大家都知道地球一直在自轉和公轉,想必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地球每公轉一周是一年,每自轉一周是一天,也正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才又有了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但是大家知道地球為什麼自轉、公轉呢,地球旋轉的動力又是什麼呢?
  • 是什麼力量使地球自轉了46億年?用科學來解釋
    地球會自轉,這是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學過地理課就知道的事情,這是所有人公認的真理。有了地球的自轉,黑夜和白天才能有區別,有了自轉軸與公轉軌道之間的夾角,一年四季才能有不同的變化。地球為什麼轉個不停?地軸為什麼是歪的,並且還一直在變?下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一一尋找答案。地球為什麼要自轉?
  • 地球為何會自轉,它逐漸加速的原因是什麼?為何地球自轉從未停止
    要回答這個難題,我們就要回到45億年前剛誕生的地球來提出我們的疑問:「為何地球在誕生之初就開始了自轉?」當我們的太陽系由一種叫做星雲的氣體雲團形成時,在重力的作用下,眾多宇宙塵埃與氣體聚集在一個並環繞著一個中心開始旋轉。
  • 為何地球從46億年前誕生開始,一直在自轉,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為何地球從46億年前誕生開始,一直在自轉,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2020-11-25 11:21 來源:科技看天下
  • 如果地球突然以2倍速度自轉,會發生什麼?西瓜視頻UP來科普
    首先咱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轉,什麼是公轉?  地球自轉:地球本體的旋轉運動,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同時,自身也在不停低轉動,而自轉一圈時間大概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的一天。  地球公轉:地球在太陽引力影響下,在近似於圓形軌道上運行轉動,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