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影評:不要用一生完成一部絕唱

2020-12-03 擁有奮鬥目標

《黑天鵝》是在一零年上映的一部影片,圍繞一個芭蕾舞演員的故事展開。提起芭蕾舞,大家一定會想到四小天鵝,而後就會想到芭蕾舞演員的美麗與純潔,這部影片就為我們揭示了這些演員們背後的努力與辛苦。影片在中國市場的反映也很好,在豆瓣獲得了8.5的高分。

先為大家剖析一下劇情。主角是一個認真、努力的芭蕾舞演員——妮娜,她和退休的芭蕾舞演員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有著強烈的控制欲,對妮娜的生活照顧的無微不至,同時把自己對芭蕾舞的追求施加在自己女兒身上,這讓妮娜感到沉重的壓力。母親平時面帶微笑,像照顧一個小孩子一樣對待女兒,可發現女兒背後的「紅疹」時,臉色大變,強制剪下女兒的指甲。

像往常一樣,妮娜早上去芭蕾舞室練習,可路上卻感覺到有人跟著自己,一路尾隨到芭蕾舞室,她沒多在意,和同事們一起練起了舞蹈。芭蕾舞對演員十分挑剔,只有那些年輕漂亮跳舞又好的人才能在公演中拿到角色。妮娜漂亮、努力練舞,可她快到了芭蕾舞的限制年齡,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場公演是她最後的機會,在臺上實現母親和自己兩個人的夢想。

很快,主管宣布新的一場公演就要開始了,而這次公演出現了主角空缺,扮演天鵝皇后的那個人由於不再適合角色被淘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所有人都想拿下這個角色,來宣告自己芭蕾舞事業的成功。這個公演的主角在演出中需要一人分飾兩個角色,一個是清純美麗的白天鵝,一個是狡詐妖豔的黑天鵝,這就需要主角在兩個角色之間切換自如,出了技術要求還有心理要求。上一個天鵝皇后被淘汰的原因就是,她已經只能扮演黑天鵝了,現在的她已經不再有白天鵝那樣的清純與善良。

公演的製作人在海選角色時對妮娜說,現在的她簡直就是白天鵝的最佳人選,她有白天鵝高貴的清純,有白天鵝拘謹的溫柔,可唯獨缺少了黑天鵝的傲慢與狡詐,所以這個角色不一定屬於妮娜,這時妮娜的同事莉莉卻受到了製作人的讚揚。妮娜滿心不服,莉莉芭蕾舞技術跟自己可不能相提並論。回家後的妮娜心情鬱悶卻無處排解,她扔掉了所有陪伴她的玩具,把母親鎖在門外,冥思苦想自己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

終於,在第二天,妮娜主動像製作人要求再次嘗試角色的舞蹈。製作人為了喚起妮娜藏在內心深處的黑天鵝部分,在舞蹈時強吻了她。妮娜下意識地咬了製作人的嘴唇,這讓製作人看到了妮娜身上黑天鵝的希望,妮娜意外拿到了這個角色。可這時的妮娜內心出了喜悅更多的是擔憂和壓力,她回到家後發現母親為她準備了慶祝蛋糕,可母親的那些畫竟像活了般,妮娜異常恐懼將自己鎖在衛生間。

在接下來的排練中,妮娜依然沒辦法展現出黑天鵝致命的吸引力,老師再次提出,妮娜不能只注重舞蹈技巧而是要突出情感表達。妮娜為了探尋自己的黑暗部分,開始注重自己的隱私權,與母親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母親從不會主動給妮娜隱私,仿佛女兒的全部生活母親都要參與。

在一場酒會上,製作人打算將妮娜當選天鵝皇后的消息公之於眾為接下來的公演造勢,可那個被淘汰的主角卻出現在妮娜面前。妮娜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王者如今的狼狽模樣,內心有種說不出的複雜。直到這個曾經的皇后車禍死亡,妮娜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選擇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她開始瘋狂探尋自己的陰暗面,和莉莉混夜店,同時自己的幻聽幻視也越來越嚴重,直到妮娜出現了第二人格——真正的黑天鵝。

妮娜的第二人格一直妄圖和第一人格搶奪角色,她臆想莉莉為了角色和製作人發生了關係,她發現自己的動作和鏡子中的自己不同步,她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終於,公演要到來了。母親為了不讓女兒的病情繼續惡化,把女兒鎖在房間。可妮娜為了公演,衝出了家門。在舞臺上的妮娜在演繹第一章白天鵝時意外失誤,可她不承認自己的失誤,把責任推到了舞伴身上。第二章開始前,妮娜在嫉妒心的唆使下,殺死了她看到的莉莉並處理了屍體。她體內的黑天鵝人格得到激發,在舞臺上完美演繹了黑天鵝角色。在回到化妝間準備第三章時,妮娜收到了來自莉莉的祝賀,驚恐的她發現那個被殺死了莉莉不在自己藏屍的地方。當演繹最後一章時,白天鵝人格回歸卻發現當初黑天鵝想要殺死的竟是白天鵝這個人格。看著自己身上的傷,妮娜和白天鵝皇后一樣從舞臺上跳下去的瞬間得到了釋然和解放,那仿佛才是她生命的歸宿。

這部影片多少是有點恐怖因素的,尤其是背景音樂,有點詭異的《天鵝湖》伴奏,還有整部影片帶來的沉重的壓抑感。很多人會不喜歡裡面的主角人設,從白月光蛻變成了一個心機、小氣甚至為了角色能去殺人的腹黑女,倒更加襯託出女二性格的開朗,但主角演技很在線,芭蕾舞跳的也確實驚豔。整個故事線也符合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

從這部影片到底學到多少東西呢?其實也沒有許多,只是覺得像主角那樣有時候太過執著於一份事業並不是一件好事,白天鵝跳不了黑天鵝的誘惑,黑天鵝同樣跳不出白天鵝的純潔,為了一個角色傷害朋友、傷害唯一的親人、傷害自己,那這部絕唱到底值不值得呢?也希廣大的父母群體看到這部影片後也能明白,孩子終將會長大,你不能一直像風箏線那樣把他們固定在自己身邊,也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畢竟家才是你們最終的避風港灣!

相關焦點

  • 《黑天鵝》影評——人與戲的交織 白與黑的轉換
    《黑天鵝》影評——人與戲的交織 白與黑的轉換資料介紹:《黑天鵝》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導演的一部劇情驚悚片。這部影片來自於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對芭蕾舞濃厚的興趣,早在許多年之前,他的妹妹在學校裡的表演課中學習芭蕾舞的時候,阿羅諾夫斯基就開始構想一部關於芭蕾舞演員的影片。劇本的故事發生在紐約的戲劇界,講述了一個演員通過角色發現了自己的心理陰暗面。
  • 影評《黑天鵝》,我雖然很愛你,但我不是你的專屬物品!
    影評《黑天鵝》,我雖然很愛你,但我不是你的專屬物品!整部電影的格調優美而令人窒息,摻雜著原始的激情與黑色的暗潮。控制與反控制,二重身,性與解放,死亡的完美,多重主題體現了阿倫諾夫斯基構想的宏大。一部不足120分鐘的影片,當然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於是每個主題都只是剛剛綻放出它的觸角,而所有這些又糾纏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壓抑。很難斷定是Nina選擇了芭蕾舞還是芭蕾舞選擇了Nina,她那控制欲極強的母親,用自私的理想纏裹著小心翼翼的女兒,用白天鵝壓抑著黑天鵝。而一旦Nina找到了微小的出口,自我的力量就要不顧一切地決堤而出,阿倫諾夫斯基將這種力量命名為,自戕,性,爭奪,死亡。
  • 「乖」的本質是天性的壓抑——《黑天鵝》影評
    《黑天鵝》講述的是在母親培養的乖乖女Nina,從小練習芭蕾舞,舞藝也非常好,母親希望她能擔任領舞。而劇團因為之前的領舞Beth離去,決定重新海選領舞。在面試中,她表演的白天鵝非常出色,但是黑天鵝卻不太好。她私下找到了總監要求總監再給她一次機會,總監趁機強吻了她,她狠狠咬了總監。最後,她居然被錄取了。
  • 隨機漫步的黑天鵝
    回歸正題塔勒布的《黑天鵝》明示了我們小概率的事件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估計今年大家的觀感尤甚,美國向全球尤其中國發動了貿易戰;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原油價跌到負值;美股創紀錄的熔斷數次……好像窩居的黑天鵝突然炸了窩,四處奔竄。也許吧,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傾倒,後續的黑天鵝正在加速向我們奔來。塔勒布說:黑天鵝無法預測。
  • 《黑天鵝》:影評
    小時候的單純,大概都是大人們用自己的臂膀保護住的。父母用自己的愛為我們遮住了世界的不完美。電影《黑天鵝》裡的妮娜,就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下,與世界的不完美和黑暗隔絕。妮娜的母親是芭蕾舞演員,她非常清楚芭蕾舞世界裡的種種黑暗。所以,她對妮娜的管束非常嚴格,有點令人感到窒息。妮娜的電話上,總是顯示著「Mom」。
  • 《黑天鵝》影評:極致美麗的芭蕾藝術,極致瘋癲的內心世界
    可黑天鵝雖是芭蕾舞題材的電影,卻不是表達藝術的這樣一部作品,它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把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解剖給觀眾來看。黑天鵝的故事內容很簡單,講的無非就是芭蕾舞演員追逐藝術的過程,以Nina的視角來給觀眾們看,她們對於藝術的追逐能到什麼地步。
  • 《黑天鵝》影評:不完美的完美
    不完美的完美  李夢  最近重溫電影《黑天鵝》,一則忍不住感嘆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的出眾演技,二來也對柴科夫斯基的芭蕾音樂添多幾分好感。我向來難被芭蕾音樂的魅力觸動,常覺得那些配合劇情的樂音過於煽情、流於淺表,無法與老柴宏闊幽深的交響曲相提並論。
  •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影評全稱電影評論,屬於一種特別寬泛的體裁,它和文學評論有點像,但是因為其有影像和聲音的形式,所以可評價的範圍更加廣泛。在我看來,浩如煙海的影評其實主要從兩個角度分類,內容上和技術上。技術上一般比較專業,比如拍攝、鏡頭運用、燈光、演員表演、結構形式等等。
  • 《阿麗塔:戰鬥天使》恐怕成絕唱,不會有續集,到底發生了什麼?
    去年上映了很多好看的科幻大片,在這些大片中,《阿麗塔:戰鬥天使》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佳作。這部電影由好萊塢名導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因此影片本身質量就有一定保證。當時根據電影本身出色的表現看來,續作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現在根據最新的狀況看來,這部電影恐怕將會成為絕唱,或許不會有續作,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阿麗塔 :戰鬥天使》這部電影是由21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影視作品,當時這部電影的成功,也讓福克斯獲利不少,但是在去年的12月6日,迪士尼正式收購的福克斯,由此21世紀福克斯公司成為了迪士尼的子公司之一。
  • 爛片避雷針+專業影評寫作指南=《如何寫影評》
    電影也是一樣,如果觀眾在觀影可以之前先看一下專業的影評,那麼在觀影時就能獲得更多的樂趣。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看影評的好處,網上的影評也越來越多。但是網上影評的水平參差不齊。那麼我們如何鑑別影評是否專業,如何寫出一篇專業的影評呢?推薦大家看一下《如何寫影評》。
  • 《如何寫影評》:3步教你學寫影評
    又覺得寶貴時間來之不易,每看一部電影,就有點挑,挑題材、挑評分、挑演員……很多次,我挑該看哪部電影的時間,就佔去前奏的一大半。看電影的過程,當然是愉悅的。但看完後,總覺得有些東西不吐不快。其實,跟看電影一樣,寫影評也是件有趣的事兒。畢竟,對電影思考的越深入,你的觀影愉悅感,才會更加精微和美妙。
  • 影評應該怎麼寫?觀後感不等於影評的三個理由
    尤其是以時光網、豆瓣電影為平臺的一些國內主流平臺讓電影評論成為每一個人的工具成為可能,即便是不知道蒙太奇為何物的初中生,也可以寫電影觀後感走上熱門,被稱為精彩影評。究竟什麼是影評?至少不是觀眾的觀後感。一、影評幫助觀影者理解電影具有深度的電影往往不只是戳中觀影者的淚點、激起觀影者的興奮,而是一些社會背景後面,有思考傾向的藝術表達。
  • 2020年飛來的黑天鵝:黑天鵝帶來的影響,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或許可以這樣說,黑天鵝是一件讓人猜不到甚至不敢相信其會發生的事件,但是發生之後,又會給人一種「果不其然」的感覺。 似乎少數的黑天鵝事件幾乎能夠解釋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變化。事實上也幾乎就是這樣,是為數不多的黑天鵝事件推動了世界的發展。
  • 梅豔芳出演的五部文藝片,《胭脂扣》太出色,《男人四十》成絕唱
    梅豔芳出演的五部文藝片,《胭脂扣》太出色,《男人四十》成絕唱文/霹靂貝貝梅豔芳雖然一生短暫,但留給影壇許多經典,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經典涉及諸多類型,包括文藝、喜劇、武俠、動作等等,於筆者而言,最喜歡她在文藝片中的表現,如果究其原因的話,大致有二:一是她在歌壇多以前衛形象示人
  • 不要讓深海中那一聲聲傳來的鯨歌,在未來成為絕唱
    不要讓深海中那一聲聲傳來的鯨歌,在未來成為絕唱!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錦鯉青年(ID:iiijinli)寫在最後:鯨落,雖名鯨落,但並不是所有鯨死後,都能有鯨落現象。不要讓深海中那一聲聲傳來的鯨歌,在未來成為絕唱!■關於作者:錦鯉青年,當代錦鯉聚集地。公眾號:錦鯉青年(ID:iiijinli)
  • 塔勒布之《黑天鵝》
    對於這樣的認知顛覆,英國哲學家羅素用了這樣一個更生動的例子來說明:有一隻聰明的火雞,從出生以來,已經安逸舒適地活了1000天。主人對它按時投喂,精心照料。經過這1000天的謹慎觀察、嚴格論證,這隻火雞得出確定無疑的結論:被精心照料、按時投餵是一隻火雞享有的不可剝奪的生活方式。
  • 影評應該怎麼寫?寫影評的13個切入點是什麼?
    直到近代,蒙太奇剪輯手法的出現,使得有故事情節架構的電影不斷產生,有故事就有人物,有人物就有情感交雜,有情感就有評頭論足,於是影評出現了。但,讀故事的評論只是普通大眾對影評的認識,專業的影評至少有十三個要說的點。
  • 《當黑天鵝遭遇黑天鵝事件》
    說話時如果能夠時不常地用用這兩個詞,能夠產生出一種部分聽眾因為聽不懂而發蒙或肅然所產生的「即時百度現象」。       言歸正傳。黑天鵝會有什麼黑天鵝事件呢?這個真實的關於黑天鵝遭遇的黑天鵝事件發生在這兩天正在由於大幅度降溫而經歷極寒天氣的北方城市,而且仍處於正在進行時。
  • 黑天鵝影評:在現實中的女性,或多或少都被壓抑了自己的陰暗面
    今天,在三八節前夕,我與《黑天鵝》相遇,這是一種上天的指引,提醒我要做的功課。女主從小是個乖乖女,受媽媽的控制。所以她能夠把白天鵝演得很好,純潔美好脆弱,但不夠舒展。她要成為頭牌,必須要演好雙生姐妹黑天鵝,也即她的另一面黑暗面的時候。
  • 給「西安黑天鵝事件」
    一部分人認為它們就是野生的,一部分說中國就沒有黑天鵝分布,不要人為搞出一個現實版黑天鵝事件!今天我們就來答疑解惑。     首先,回到17世紀,那時候歐洲人一直認為天鵝就是白色的,但西班牙航海家託勒斯發現澳大利亞後,竟然見到了一隻黑色的天鵝,徹底顛覆了當時歐洲人的三觀!後來人們就用黑天鵝事件代指那些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