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全稱電影評論,屬於一種特別寬泛的體裁,它和文學評論有點像,但是因為其有影像和聲音的形式,所以可評價的範圍更加廣泛。在我看來,浩如煙海的影評其實主要從兩個角度分類,內容上和技術上。技術上一般比較專業,比如拍攝、鏡頭運用、燈光、演員表演、結構形式等等。這種影評一般都是專業人士寫,需要細緻地拉片,觀看不止一遍。大眾寫的大都是從內容評價,比如電影主題風格、社會意義、思想性、情節、人物等。所以既然有這麼多方面,那寫影評之前一定要想好,你從哪個角度去寫?影評切忌泛泛而談,什麼都說就相當於什麼都沒說。我們以電影《霸王別姬》為例,因為這種經典電影各個角度其實都可以寫,所以你必須要確定你的方向,你必須一擊即中,不能空洞無物更不能拾人牙慧。寫之前可以簡單看下劇情簡介大致了解下,但是不要看太多其他人的評論免得先入為主。看之前可以先定個大方向,以便帶著問題去看,然後再細分,假定在看電影之前我們就確定了要從人物角度寫,我們選取男主角程蝶衣,看的時候最好記錄下,他在什麼時候遇到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做出了什麼選擇,遇到震撼你的經典臺詞最好也記一下免得後面翻找,這樣一部電影看完你其實算以程蝶衣一生的線索簡單拉了個片。觀影結束我們進行分析,發現他的一生其實很長,可寫的東西也很多,如果影評字數有限就需要再確定更細的主題。如果確定不了可以給自己提問然後回答,程蝶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出身、性格等等,他與身邊人包括父母、師父、師兄弟、以及袁四爺等有影響的票友都是什麼樣的關係?每一次他做了什麼樣的選擇,他的選擇導致了什麼樣的轉折?對他最後的命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於他的命運你是什麼看法?在提問的時候你自己就會發現你對什麼感受最深刻,最震撼的你的地方、你最想說的話在哪裡,就從哪裡入手。可以分析這個人一生的悲劇從何而來?或者再縮小範圍,電影中反覆出現兩句話,「不瘋魔不成活」「你是真虞姬」,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如果就分析這兩句或者其中一句呢?我們捋順下他的人生,程蝶衣出生在妓院,從小做女孩打扮,因為年齡漸長沒法留下而被母親送到了戲班。由於外貌出色學了旦角,和師兄兩人搭檔唱《霸王別姬》,後來兩人一舉成名,而程演的虞姬讓人驚嘆,這是「真虞姬」。師兄也無數次說他是真虞姬,自己是假霸王,什麼意思呢?程入戲太深,人戲不分,甚至產生了性別障礙,真的愛上了自己的師兄。可惜他人戲不分,師兄卻分的清清楚楚,還娶了一個淪落風塵的女子。這幾乎導致了師兄弟兩個後面半生的矛盾。但是分道揚鑣的他們卻沒有各自安好,兩人遇上了時代的悲劇,命運幾經沉浮無法解綁,直到十年浩劫之後才又言歸於好,人人都以為是新的開始,可是程蝶衣卻在最後這場戲中拔劍自刎了。當年的「真虞姬」三個字成了他的讖語,他的一生和虞姬綁在了一起,虞姬的霸王死了,所以她隨著霸王而去。程蝶衣呢?他的霸王也「死了」,所以他又何去何從?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就是虞姬,虞姬就是他!虞姬謝幕了,他不用演戲了,入戲太深的人就無處可去了,最重要的是他被這個時代拋棄了,他除了演戲還能做什麼呢? 所以,他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這一生的悲劇幾乎從一開始就種下了,從他的出生,明明是個男孩,卻被當女孩養著,還在那個風塵之地,所見都是媚眼如絲的女子,而後面的學戲,師兄是給了他唯一溫暖的人,也是他的依靠,可是師兄卻不是他的「依靠」,唱完了戲,師兄去各種瀟灑,他卻永遠是孤獨的,可是他卻看不清這些。包括後來的袁四爺,一個個不過是他短暫的「依靠」,可是最後都會離開他,到了最後他依然是一個人。他收養的小四,更是給他上了一課,這世上多得是狼心狗肺的人。到了最後,他一無所有也一無所依,這時候的他與其孤獨地活著不如在戲中死去吧……在最後一場戲他終於又說回了當年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何嘗不是對命運的無奈和控訴。如果分析人物,大概這是其中一個角度。如果從其他方面,步驟也差不多。總之,最重要的幾點,首先不要泛泛而談,一定要沿著某個方向深入下去;其次不要空洞無物,要談細節;最後,行文要有層次性和邏輯性,開篇可以總體概括下電影,給一個整體評價,然後再切入自己的角度一二三細緻地談,最後可以談談主觀感受,但是所有的都是來自電影本身,不能脫離電影,否則就不是影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