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多能幹細胞可「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2020-12-03 央廣網

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肺臟一旦受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影響。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最新研究證實,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幹細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相關成果2月19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已有研究表明,在肺組織受到損傷時,多種肺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替代補充受損死亡的細胞,以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運行。他們功能強大,但也只「專精」於一個領域:不同位置的上皮細胞只負責維持並修復各自區域的上皮層。

近年來有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的肺多能幹細胞——支氣管肺泡幹細胞(BASCs),它位於小支氣管與肺泡交界處,同時擁有支氣管上皮棒狀細胞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分子特徵。但這群細胞在體內是否真實存在以及是否具備分化潛能一直備受爭議。

周斌研究組利用一種新型雙同源重組標記技術,在實驗小鼠體內實現了特異性標記和示蹤BASCs,證明BASCs確實存在的同時,發現在正常條件下,BASCs可以實現緩慢地自我更新,維持肺臟功能運轉。研究人員還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BASCs在不同損傷模型中具有「跨界」多向分化潛能。當利用藥物損傷肺支氣管後,BASCs能增殖、分化為支氣管上皮棒狀細胞和纖毛細胞;而當利用藥物損傷肺泡後,這群BASCs又能增殖分化為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進而恢復肺功能。

該研究為肺臟的損傷修復以及再生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為肺部疾病幹細胞治療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記者王春)

相關焦點

  • 滬科學家最新研究: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原標題: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據《勞動報》報導,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肺臟一旦受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影響。
  • 如果人的器官可以再生,患哪些病的人就有福了?實現再生指日可待
    通過再生新的心肌細胞來重新啟動它們的心臟,新的心肌細胞負責健康器官的強大收縮力。這項研究或許可以幫助人類今後能夠更有效地治療心臟疾病。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明確知道了再生基因是什麼,而且構成再生的蛋白質產物以及一系列參與再生過程的細胞都在實驗中一一解鎖,這對於下一步的研究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肺臟支氣管肺泡幹細胞具有雙向分化潛能
    該研究基於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利用細胞克隆分析技術揭示了單個支氣管肺泡幹細胞(single BASC)在支氣管和肺泡區域都損傷情況下具有同時再生這兩個區域上皮細胞的能力。這一發現為肺臟的再生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作為一個複雜的多功能器官,肺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肺上皮細胞對肺臟穩態的維持及肺損傷後修復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 毛囊可再生!南工大團隊跨界科研,製備可再生人造皮膚
    針對這一難題,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蘇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金陵臨床醫學院、東部戰區總醫院王革非教授「跨界」合作,探索出一種新策略,利用微流控氣噴紡絲法製備大面積高強度的人造皮膚,在腹壁缺損修復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另外,它也避免了臨床應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術的風險。近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 科學網—實現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黃艾嬌)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左為團隊利用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人類肺臟再生。
  • 同濟大學團隊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這一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最新一期《蛋白質與細胞》雜誌,標誌著人體自身內臟器官的再生正逐步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現實,也是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從肺病患者的支氣管中無損刷取一些細胞,從中篩選出幹細胞加以培養,將其移植到小鼠受損的肺上。
  • 重大進展 | 同濟大學左為團隊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幹細胞可參與肺損傷修復
    左為教授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經證實了人肺臟中存在著KRT5/P63雙陽性細胞,這群細胞具有自我更新並分化成為不同類型成熟肺臟細胞的潛能。同時目前也有文獻報導肺臟中的TM4SF1陽性的細胞,可以再生受損的支氣管和肺泡組織。因此,左為教授認為,在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發生的肺部上皮組織再生過程中,研究肺幹細胞在其中所發揮的再生修復的作用,如肺泡細胞的再生和上皮屏障的重新構建等。
  • 正本清源,打造真正的再生醫學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飛速發展,各國家密集發布支持性政策,多種成熟產品陸續走向市場,2017年3月,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科共同主導的「人自體支氣管基底層細胞(肺幹細胞)移植治療間質性肺病臨床研究」項目,獲批成為國家衛計委和食藥監局首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
  • 人肺再生成為現實!中國完成世界首例成體肺幹細胞移植,患者症狀已...
    同濟大學左為教授團隊近日發表了「Regenerationof functional alveoli by adult human SOX9+ airway basal cell transplantation」 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培養和移植技術再生肺臟的突破性工作。該成果發表於Protein & Cell雜誌最新一期。
  • 天津大學:從病毒到新冠病毒,從感染到肺部再生機制,你想知道的都在...
    而在肺臟ACE2蛋白主要存在於II型肺泡細胞和氣道Club細胞這兩種肺臟祖細胞表面,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呼吸道後,就牢牢吸附並進入這些祖細胞內進行複製、增殖,並損傷肺臟再生系統,這也是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對免疫力和肺臟修復能力低的患者會造成嚴重損傷的原因。  2.病毒通常以什麼方式進行傳播,不同的傳播方式具有怎樣的特點?
  • 前沿播報 | 新型光波波長轉換系統、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自帶「空調」電子元件、無人機領域先進技術…
    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同濟大學醫學院近日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手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肺臟再生。該項研究從患者支氣管取出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修復了損傷組織。
  • 肺「重生」再現普羅米修斯神話 ——詳解全球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成果
    不久前,一個重磅消息從同濟大學傳出,該校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這一幹細胞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雜誌,標誌著人體自身內臟器官的再生正逐步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現實,也標誌著同濟大學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劉興國課題組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跨界「蝴蝶效應」
    多能幹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課題組,運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和轉錄組測序聯合分析、靶向代謝物組學、染色質開放性測序等多組學技術,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肺臟細胞圖譜獲重要進展,人類向攻克肺癌又邁進一步
    自2018年以來,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於肺臟細胞及肺癌疾病機理,人類又有了許多新的發現。人類已不再單獨著眼於肺癌細胞,而且也關注腫瘤微環境,即腫瘤周圍的組織、免疫細胞、血管和細胞外基質共同形成的微環境對腫瘤的生長和侵襲至關重要。
  •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之路有多遠
    核心閱讀   一方面,涉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參與市場的政策種類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等,政策之間的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預測精度相對較低,參與市場交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在市場規則設計中予以考慮,兼顧經濟性和系統安全。
  • 幹細胞與皮膚衰老和再生
    而在皮膚衰老過程中,主要是DNA所累積的受損及蛋白質損害造成不穩定性,另一個是內源性幹細胞群的耗盡,此群幹細胞有助於維持細胞組織穩定和損傷組織的修復。多項研究也證實衰老與幹細胞完整性密切相關,因此許多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目標就是研究這群細胞來逆轉衰老及其伴隨的功能影響。
  • 如何調養肺臟
    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肺臟首當其衝,易被外邪所傷。又「肺主氣,司呼吸」,肺臟不但負責著人體內外的氣體交換,也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日前,新冠肺炎形勢嚴峻,適值早春仲月,逢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多發,大疫當前,調養肺臟,刻不容緩!傷容顏,易生癌肺主宣發,若霧露之溉。可將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輸於皮毛,使皮毛得以滋養而榮潤。
  • 胰島細胞的遷移、增殖與再生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當胰腺前體細胞確定了向內分泌細胞分化的命運後,它們就會逐漸脫離上皮細胞,最終在胰腺的間質組織中分化成熟。遷移事件的發生與細胞黏附分子有關。有報導整聯蛋白家族成員α5β3及α5β3參與了內分泌前體細胞的遷移運動。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