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學家最新研究: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據《勞動報》報導,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肺臟一旦受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影響。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最新研究證實,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幹細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相關成果北京時間2月19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肺泡是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單位。通過呼吸作用進入肺部的氧氣可以經過肺泡向周圍血管彌散,血管腔內含氧量低的靜脈血就會轉變為含氧量高的動脈血,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同時,人體代謝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經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通過呼吸作用排出體外。

已有研究表明,在肺組織受到損傷時,多種肺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替代補充受損死亡的細胞,以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運行。他們功能強大,但也只「專精」於一個領域:不同位置的上皮細胞只負責維持並修復各自區域的上皮層。

近年來有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的肺多能幹細胞———支氣管肺泡幹細胞(BASCs),它位於小支氣管與肺泡交界處,同時擁有支氣管上皮棒狀細胞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分子特徵。但這群細胞在體內是否真實存在以及是否具備分化潛能一直備受爭議。

周斌研究組利用一種新型雙同源重組標記技術,在實驗小鼠體內實現了特異性標記和示蹤BASCs,證明BASCs確實存在的同時,發現在正常條件下BASCs可以實現緩慢地自我更新,維持肺臟功能運轉。該研究為肺臟的損傷修復以及再生醫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對肺部疾病幹細胞治療提供堅實理論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陳晨、軒召強)

相關焦點

  • 肺多能幹細胞可「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肺臟一旦受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影響。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最新研究證實,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幹細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
  • 如果人的器官可以再生,患哪些病的人就有福了?實現再生指日可待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明確知道了再生基因是什麼,而且構成再生的蛋白質產物以及一系列參與再生過程的細胞都在實驗中一一解鎖,這對於下一步的研究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假如有一天能夠實現肺臟的再生,得病了換個新肺就能重新好起來,這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實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續推進。 我國的科研團隊在2019年證實了在人體中存在一種參與肺臟再生的肺多能幹細胞,它可以「按需分化」,完成肺臟內部的「跨界維修」。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了2019年2月的《自然 遺傳學》期刊上。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港澳臺)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據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 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人肺再生成為現實!中國完成世界首例成體肺幹細胞移植,患者症狀已...
    同濟大學左為教授團隊近日發表了「Regenerationof functional alveoli by adult human SOX9+ airway basal cell transplantation」 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率先報導了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培養和移植技術再生肺臟的突破性工作。該成果發表於Protein & Cell雜誌最新一期。
  • 肺「重生」再現普羅米修斯神話 ——詳解全球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成果
    不久前,一個重磅消息從同濟大學傳出,該校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這一幹細胞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雜誌,標誌著人體自身內臟器官的再生正逐步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現實,也標誌著同濟大學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科普:一篇看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
    該實驗,是全球首個嘗試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的案例,同時也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再一次帶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Cell Metab:科學家找到人類多能幹細胞的「命門」 有助解決幹細胞治療成瘤問題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在缺乏葡萄糖和穀氨醯胺的情況下無法生存,由於hPSC存在特殊的基因表達模式,因此無法有效利用丙酮酸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肺臟支氣管肺泡幹細胞具有雙向分化潛能
    該研究基於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利用細胞克隆分析技術揭示了單個支氣管肺泡幹細胞(single BASC)在支氣管和肺泡區域都損傷情況下具有同時再生這兩個區域上皮細胞的能力。這一發現為肺臟的再生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作為一個複雜的多功能器官,肺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肺上皮細胞對肺臟穩態的維持及肺損傷後修復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 帶來新希望的「多能幹細胞」廣州科學家將助其走向臨床應用
    2012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長期從事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醫學界發現了通過誘導體細胞可以轉變為多能幹細胞,隨後利用這一幹細胞又能轉變為心臟、神經細胞。神奇的魔法,讓醫學有了無限展望的未來。
  • 器官再生、損傷修復…袁平團隊新發現助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更進一步
    你知道多能幹細胞嗎?多能幹細胞在體外有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並且具有分化為各種成體組織細胞以及形成再生器官的潛能,是再生醫學的重點研究對象,該領域的研究曾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相關技術在藥物篩選、器官再生、損傷修復和疾病治療等方面都極具應用前景。2014年,多能幹細胞分化的視網膜細胞被首次用來治療眼部黃斑變性患者,開啟了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隨後更多的多能幹細胞臨床實驗獲批開展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症候群、再生障礙性貧血、角膜疾病、肌營養不良症和心臟病等。
  • 同濟大學團隊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這一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最新一期《蛋白質與細胞》雜誌,標誌著人體自身內臟器官的再生正逐步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現實,也是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從肺病患者的支氣管中無損刷取一些細胞,從中篩選出幹細胞加以培養,將其移植到小鼠受損的肺上。
  •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05:37 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Danwei Huangfu課題組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ichael A.
  • 科學網—實現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黃艾嬌)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左為團隊利用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人類肺臟再生。
  • 科學家發現細胞命運調控的「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跨界蝴蝶效應
    8月24日, Nature子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提出由母系轉錄因子Glis1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的 「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跨界級聯反應新概念,表明Glis1實現衰老細胞重編程並穩定基因組的強大功能,揭示Glis1介導「表觀組-代謝組-表觀組」的級聯反應中,糖酵解代謝組驅動的組蛋白乙醯化和乳酸化修飾在前期和後期的表觀遺傳組連接中發揮「他山之石」的核心作用。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肌腱、神經、心肌、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由於其具有再生、多分化、易於分離,來源廣泛、免疫原性低等優點,因此幹細胞是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學中最常用的幹細胞。
  • 研究揭示小鼠基態多能幹細胞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添加MEK和GSK3抑制劑(PD0325901、CHIR99021)的無血清培養基條件(2i+Lif, 2iL)下的小鼠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比傳統血清條件(serum+Lif, SL)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更接近著床前胚胎的內細胞團,因此2i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又被稱為基態多能幹細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潛能,而S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則被稱為亞穩態多能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