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2021-01-09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郭紘志說,人類多能幹細胞含有大量的環形RNA,其中一種環形RNA─circBIRC6可維持幹細胞的多能性。通過控制circBIRC6的表現,研究人員可以調控多能幹細胞維持多能性或啟動分化,這就如同發現了一個能控制多能幹細胞的「開關」。  據介紹,人體的細胞會受傷、老化,多能幹細胞則是修補身體的契機。多能幹細胞可被分化成各種不同的細胞,以替代已損壞或老化的細胞,為再生醫學、發育生物學、疾病致病機制與新藥開發研究帶來諸多希望。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正以此類幹細胞為基礎進行臨床細胞治療及藥物開發。  郭紘志說,人類多能幹細胞包括胚胎幹細胞與誘導式多能幹細胞(iPSC)。前者取自胚胎,不易獲得;後者可以人工方法誘導人類細胞成多能幹細胞,其發現者——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曾獲得諾貝爾獎。  多能幹細胞為再生醫學帶來希望,但這種細胞的多能性如何維持及其分化成各種細胞的機制尚不清楚。  環形RNA的存在是近幾年的新發現。基因從DNA轉錄成直線式的RNA,再通過反式剪接形成環形RNA。 「環形RNA過去被認為是基因轉錄過程的錯誤,但目前的研究顯示:環形RNA可以調控細胞內的基因表現,非但不是錯誤,反而有重要功能。」郭紘志說。  他說:「環形RNA除了開啟多能幹細胞的應用潛力外,未來也可能有助於發展創新醫療技術,將環形RNA作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標的。」  郭紘志團隊認為,這一研究有望為癌症、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法;通過控制環形RNA,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分化出特定體細胞,或藉此誘導出更好質量的iPSC,降低細胞移植後可能出現的癌化現象,提高細胞治療的安全性。  據了解,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完)

相關焦點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有望推動再生醫學研究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喻菲)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據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 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厲害了中國科技:誘導多能幹細胞助推再生醫學
    後期,又有科學家利用化學小分子替代山中伸彌因子誘導出了多能幹細胞,但存在步驟多、時間長、效率低、機理不清楚等缺點。裴端卿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攻關,開發出一套高效、簡單的化學小分子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即化合物誘導幹細胞多能性。
  • 神經幹細胞有望再生腦細胞 有助找回遺失的記憶
    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望利用神經幹細胞再生人腦細胞,幫助恢復記憶。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再生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阿什克·謝蒂及其團隊將提取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海馬體中,發現其幫助恢復了記憶。相關研究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   據謝蒂介紹,海馬體在學習、記憶及情緒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體積會不斷縮小,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
  • 科普:一篇看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
    該實驗,是全球首個嘗試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的案例,同時也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再一次帶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
  •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05:37 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Danwei Huangfu課題組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ichael A.
  • 器官再生、損傷修復…袁平團隊新發現助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更進一步
    你知道多能幹細胞嗎?多能幹細胞在體外有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並且具有分化為各種成體組織細胞以及形成再生器官的潛能,是再生醫學的重點研究對象,該領域的研究曾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相關技術在藥物篩選、器官再生、損傷修復和疾病治療等方面都極具應用前景。2014年,多能幹細胞分化的視網膜細胞被首次用來治療眼部黃斑變性患者,開啟了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隨後更多的多能幹細胞臨床實驗獲批開展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症候群、再生障礙性貧血、角膜疾病、肌營養不良症和心臟病等。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類對病人的皮膚細胞或血細胞進行重編程而產生的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含有存在缺陷的線粒體DNA。Cell Stem Cell:幹細胞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被移植入胚胎後將正常發育。
  • 帶來新希望的「多能幹細胞」廣州科學家將助其走向臨床應用
    2012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長期從事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醫學界發現了通過誘導體細胞可以轉變為多能幹細胞,隨後利用這一幹細胞又能轉變為心臟、神經細胞。神奇的魔法,讓醫學有了無限展望的未來。
  • 自噬調節幹細胞多能性,再生醫學有望取得新突破
    發表該論文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向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這在幹細胞生物學領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發現,合理的幹預或引導這些功能可能成為提高再生醫學方法效率的有力途徑,讓研究人員和醫科學家獲得更好地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1.PNAS:將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轉化為產生睪酮的睪丸間質細胞doi:10.1073/pnas.190820711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成功地製造出人體中產生睪酮的細胞,這就為有朝一日利用個性化的替代細胞治療低睪酮患者鋪平了道路。
  • 日本科學家將實驗: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修復人體心臟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下文簡稱 iPS 細胞),又稱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一種由哺乳動物成體細胞經轉入轉錄因子等手段脫分化形成的多能幹細胞。2006 年首次由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團隊發現,其本人也因此項技術於 2012 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研究揭示小鼠基態多能幹細胞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添加MEK和GSK3抑制劑(PD0325901、CHIR99021)的無血清培養基條件(2i+Lif, 2iL)下的小鼠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比傳統血清條件(serum+Lif, SL)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更接近著床前胚胎的內細胞團,因此2i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又被稱為基態多能幹細胞,具有更高的分化潛能,而SL條件下的胚胎多能性幹細胞則被稱為亞穩態多能幹細胞。
  • 滬科學家最新研究: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原標題:肺多能幹細胞「跨界」參與肺臟再生 據《勞動報》報導,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肺臟一旦受損,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也將受到影響。
  • 牙齒有望像指甲一樣再生?科學家們再造牙齒的細胞竟然來源於......
    實際上,牙齒能夠再生也不是最近幾年的發現。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趙銥民教授及其團隊長期致力於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的研究,再生醫學也是他和其團隊研究的重要方向。他介紹,自2000年首次發現牙髓幹細胞以來,每年都有新的與口腔頜面組織相關的幹細胞被發現,有很多研究機構認為,組織工程牙齒有可能成為人類第一個再生器官。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綜述:多能幹細胞療法的未來與挑戰!
    自上個世紀60年代被發現至今,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在幹細胞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使其一躍成為當下生物醫學研究領域最為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截止到2020年3月,在 ClinicalTrial.gov 上註冊的幹細胞相關臨床研究已達5432項,其中我國有469項。截止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研究領域已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幹細胞治療最為突出。全球範圍內,幹細胞移植已過百萬例。
  • 廣州生物院等通過特定因子誘導多能幹細胞實現再生T細胞技術突破
    該研究首次鑑定出誘導多能幹細胞高效產生T細胞種子細胞(T cell Precursors)的關鍵轉錄因子組合Runx1和Hoxa9,為再生T細胞臨床轉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借鑑。T細胞是一類抗腫瘤、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細胞。近年來,T細胞免疫療法(如CAR-T,TCR-T)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技術。部分腫瘤患者經此法治療後病情得到緩解,生存期延長。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
    2015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明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被移植入胚胎後將正常發育。這些研究結果2015年12月17日發表於《Cell Stem Cell》期刊,對再生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 北大鄧宏魁等團隊首次將擴展多能幹細胞誘導為功能性肝臟細胞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人類多能幹細胞具有巨大的潛力,可用於再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