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紫宸6月22日,河鋼集團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礦石超市在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簡稱「北鐵中心」)正式上線運行。
鐵礦石超市由河鋼集團與北鐵中心共同打造。經濟觀察報記者從河鋼方面獲悉,未來,不僅河鋼自身的鐵礦石現貨貿易移至超市,同時,河鋼供應鏈之外的買家和賣家也能夠參與線上交易。
對於鐵礦石的線上交易來說,目前其普及程度還遠不如鋼材線上交易。這家線上鐵礦石超市,意義不僅在於提升河鋼自身的效率,也被寄予了「發現」鐵礦石價格的希望,正如北鐵中心成立之時的初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駱鐵軍近日表示,從目前運行情況看,北鐵中心平臺功能的發揮沒有達到成立之初設定的預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通過平臺的交易來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價格,仍是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需求佔世界海運鐵礦石市場需求的70%左右,以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現貨成交量已超過以美元計價的鐵礦石現貨成交量。中鋼協希望指數機構將以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現貨成交情況納入指數編制的方法論中,逐步客觀反映現貨市場的整體情況。
業內分析人士向經濟觀察報分析認為,理論上說,河鋼的業務給平臺帶來了一定的交易量,這有利於擴大北鐵中心的交易額和影響力,同時交易的價格、交易的活動的進一步公開化,有利於發揮其價格發現的作用,對於國際和國內的指數編制機構來說,將獲得一個更有價值的數據採信平臺。
但中鋼協希望的「價格發現」依然任重道遠。對此,業內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基於某些交易活動的機密性,企業未必願意全部公開。同時,超市未來的交易量如何,依然需要時間的驗證。
線上超市開張
根據北鐵中心的介紹,6月22日,鐵礦石超市業務板塊上線運行當天,申報47筆共計257.67萬噸,其中成交7筆共計48.15萬噸。
河鋼方面7月3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上線至今,交易量約有數百萬噸。在這個線上超市,河鋼既是鐵礦石交易的主要參與者,也是鐵礦石交易的運營方。也就是說,不僅河鋼自身的鐵礦石現貨貿易移至超市,同時,河鋼供應鏈之外的買家和賣家也可以參與線上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是由中鋼協、北交所、寶鋼、鞍鋼、首鋼、河鋼、中國礦產、中化國際、中信金屬、淡水河谷(Vale)、必和必拓(BHPBilliton)、力拓(RioTinto)和佛蒂斯(FMG)十三家股東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外合資股份制公司,是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運營機構。北鐵中心的經營範圍包括提供鐵礦石等礦產品現貨交易服務、市場管理、商務諮詢等服務。
2012年1月1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簡稱「北礦所」)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平臺於2012年5月8日啟動交易,由北礦所運營。
根據北鐵中心的介紹,礦石超市是北鐵中心為河鋼集團開設的鐵礦石交易專屬板塊,河鋼集團及其下屬企業於該板塊向其他會員採購或銷售在途現貨和港口現貨。礦石超市的港口現貨既包括進口鐵礦石,也包括國產鐵礦石,進口鐵礦石計價單位為元/溼噸,國產鐵礦石計價單位為元/幹噸。
與北鐵中心合作的河鋼集團是國內第二大國有鋼企。經濟觀察報記者7月3日從河鋼方面了解到,線上超市業務只是河鋼鐵礦石現貨貿易的一部分,並非全部。
根據北鐵中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北鐵中心累計成交鐵礦石2155萬噸,其中6月成交605萬噸,再創平臺單月成交量新高。此前,北鐵中心年交易量穩定在3500萬噸左右。自2012年5月正式上線至2020年5月,北鐵中心累計成交量超2億噸。
價格發現與鐵礦石定價
北鐵中心總裁遊松近日對外表示,平臺成交價格已成為國內外主流指數機構的重要數據源。
目前,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國內外均有推出,如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編制的普氏價格指數,中鋼協編制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以及北鐵中心推出的曹妃甸鐵礦石價格指數。
鐵礦石價格指數為整個鐵礦石交易市場提供參照,因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在國際和中國的鐵礦石交易中,普氏指數依然是最具影響力的價格指數。
在此之前,普氏指數相關負責人曾就定價機制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普氏會對參與現貨交易的礦山公司、貿易商、鋼廠、貨運商、金融機構等數百家市場參與者進行詢價,包括詢盤與報盤、交易意向、之前已達成的交易、市場參與者所提供的價格信息。
上述普氏指數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向普氏提供價格信息的市場參與者可分為兩類,即價格制定者(經資質審核,在市場更具公信力的市場參與者,可向普氏提交詢報盤)和價格追隨者(只能針對現有的詢報盤進行對敲交易,但不能在普氏數據計算的過程中提交詢報盤)。而在現有的「價格制定者」名單裡,中資企業佔比80%以上,更細化而言,中國鋼企的佔比達到50%。整體而言,在普氏採納的價格信息中,來自中國市場的價格信息佔比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
儘管普氏指數明確表示,編制指數的樣本豐富且具有較高的代表性,但普氏指數究竟採納了多少樣本以及不同類型樣本的具體權重,依然不為外界所知。普氏指數推出多年來,也因此一直伴隨著來自中國鋼鐵市場的爭議。
這種爭議就包括鐵礦石現貨交易分散且不透明,成交價格難以核實真偽,信息缺乏公信力,指數機構採納較少,這導致龐大的以人民幣計價的現貨市場成交價格無法成為鐵礦石定價的依據。
駱鐵軍呼籲國內鋼企主動作為、共同努力,儘快做大平臺交易量,通過以更多固定價成交的方式,實時反映美元和人民幣計價的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價格情況。
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的最大買家,以中鋼協為代表的行業組織一直在力推中國自己的鐵礦石價格指數。從北鐵中心成立的初衷看,北鐵中心在發現鐵礦石價格方面也被寄予了一定的希望。但從北鐵中心每年3000多萬噸的交易量看,依然不足以對現有鐵礦石定價體系產生撼動。
鋼鐵業內分析人士在7月1日向經濟觀察報分析認為,河鋼線上超市的上線,實際就是把河鋼自己內部的礦石的採購和銷售的業務放到了北鐵中心的平臺上。理論上說,起碼河鋼的業務給平臺帶來了一定的交易量,這有利於擴大北鐵中心的交易額和影響力,同時交易的價格、交易的活動,會更加公開化一些,這可能是北鐵中心希望得到的東西。
不過上述人士認為,對於一家大型鋼廠的礦石貿易,未必所有的交易都願意公開,因此線上超市能公開到什麼程度,以及能形成多大的交易量,還需要時間驗證。
上述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看,這個超市主要還是以河鋼集團自採自用為主,多餘的部分進行交易。此外,也吸引其他的貿易商和礦山到平臺上來交易。
歐冶雲商首席分析師曾節勝在7月1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鋼鐵平臺交易已經有近10年的歷史,鋼材超市在鋼鐵電商平臺比較多見,鐵礦石交易方面以前較少這方面的實踐。
曾節勝認為,這個舉措有一定意義,有利於鐵礦石現貨交易的透明化,也有利於我國增強鐵礦石國際定價權。河鋼作為一家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礦石需求量大,國產礦資源也多,它本身有涉足這個業務的優勢。「儘管如此,線上超市未來效果如何依然很難說。礦山和鋼廠體量都很大,平臺化交易不太容易開展。還是要看以後的交易量怎麼樣。超市要有一手資源,同時要有大量買家,尤其終端鋼廠買家,這個有難度,需要時間檢驗。」曾節勝說。
來源: 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