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使用美元的國家及地區外,各國的貨幣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匯率方式。想要兌換都需要通過美元來結算。但是如果都用美元結算,本國的貨幣就失去了結算的意義。所以「去美元化」這種機制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更多的國家之間進行直接的交流,而不用再通過美元來實現,因此,美元的地位也會大大降低。
在美國大肆印刷美元,濫用美元地位的背景下,全球的「去美元化」已經無法避免。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34個國家決定「去美元化」了,也採取了一種或多種方式去實現。同樣,我國也在各個方面努力實現「去美元化」。
拿下鐵礦石定價權後,中國又有新行動
繼中國拿下鐵礦石定價權後,中國又有了一個新目標。據11月18日最新報導顯示,2011年11月19日,我國將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向全世界推出一個新的銅期貨合約(INE期銅)。事實上,銅期貨合約在期貨品種中,算得上是我國較早上市的。這也說明了我國推行的銅期貨合約可能會開啟有色金屬類期貨的國際化。同時,這也是我國繼鐵礦石定價後,為實現「去美元化」的又一行動。
眾所周知,我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鐵、銅礦的進口大國。但現貨市場一直由於美元的影響而沒有明確的價格參考基準。所以全球的鐵、銅礦的價格絕大多數都只能根據美元指數價格來定製收購價。不過,自從我國繼鐵礦石期貨上市之後,又推出了銅期貨合約。我國的人民幣地位顯著提高,也將有望減弱美元對銅期貨的影響。
中國很可能會成為價格制定者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一共進口鐵礦石10.7億噸,達到了史上第二高進口量,也佔據了2019年全球鐵礦石可供交易量的50.4%。中國鋼鐵總產量佔據全國鋼鐵產量的二分之一以上。中國在鋼鐵產量這一方面很強大,所以中國無疑是掌握著全球鐵礦石的進口,也是支撐其價格的中堅力量。
據相關報導,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董事總經理John Browning曾預計,由於我國銅消費量大,INE期銅最終或將成為地區性的指標銅價。另外,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計價陣容也在不斷擴大,我國很可能會成為價格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