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業內資深媒體人士,報導轉基因近10年,採訪過國內外眾多科學家和業內專家,參觀過眾多實驗室和育種基地,準備全面講解轉基因問題,保證你只要具備初中水平,就能完全看懂!這是一個系列,每篇就講一個問題,會持續更新40個問題。
文/洪廣玉
答:「轉基因違背自然」,這大概是很多反對轉基因的萬能理由,但是你要問他,到底啥叫「自然」,轉基因為什麼「違背」自然,很少有人能說出個道理來。
有些人認為轉基因違背自然,可能是基於兩種模糊但錯誤的認識,一是認為物種的基因是不能動的,二是認為「轉基因是跨物種的基因轉移」,突破了生物屏障,聽起來很可怕。
從進化的常識來說,生物自身基因的改變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這是生物能適應自然選擇的基礎,也正是有基因的改變,才有了生物的多樣性。
但另一方面,不同生物確實有生物屏障,基因攜帶著生物體的遺傳信息,如果不同生物間的基因能很容易進行「轉移」「交流」,那生物界豈不是亂了套?轉基因其實並未改變自然界存在生物屏障這一根本現象,因為轉基因在進行操作時,先要對功能基因(即供體基因)進行複雜的修飾,將其改造成適應植物基因組的結構和屬性——就好比要在兩個不同的電腦作業系統中拷文件,要先將文件的語言、格式進行調整,否則拷過去也識別不了,可能是個廢文件。
201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全球各地的291種紅薯品種中都含有農桿菌的基因,也正為農桿菌的侵入,紅薯的根塊才膨大,變成了適合人類的食物。由於科學家進行轉基因操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藉助農桿菌侵染,因此可以說,「轉基因」其實是自然界已經發生的現象。但要注意,雖然農桿菌可以侵入多達數百種植物,但侵入後它的基因能在這種植物中駐紮並繁衍起來的,目前還只有紅薯,也可見「轉基因」並不容易,不同物種間的「基因轉移」並非可以輕易發生,完全不用恐慌。
農桿菌侵染紅薯,是經過了上千萬年的「碰運氣」,而人為的轉基因,則要經過複雜調整、測試,其中失敗的也是多數,轉基因能做成,恰恰是符合了生物學的規律:即基因在目標作物裡良好表達的條件都具備了,否則即使「轉了基因」,那個基因也不會產生作用。新的轉基因作物只是新增或改變了一個或幾個基因,而作物本來有上萬個基因,轉基因並沒有改變作物整體的屬性(只是多了一種「技能」),它原有的生物屏障也沒有改變且仍在發揮作用。
簡單概括:農業轉基因當然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如果不符合,轉基因作物根本就研發出來。
系列作品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1謠言為何多|2絕對安全|3動物實驗夠嗎|4蟲子不吃|5沒有定論
6技術太新|7需長期餵養|8不能發芽|9要吃三代|10政府態度
11科學家都說好話|12利益集團|13是否標識|14知情權|15外觀辨認
16進口大豆|17影響生態|18抗性|19美國不吃|20美國不種小麥
21歐洲禁止|22俄羅斯不種|23癌症|24崔永元|25奧運會世博會
26種子權|27基因武器|28老鼠實驗|29不缺糧食|30增產
31違背自然規律|32謹慎應用|33偷種|34總有壞處吧|35綠色有機
36黃金大米|37窮人才吃富人不吃|38未知風險|39領導吃|40公眾為何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