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太爾(Michael McIntyre )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他提出了著名的寫作清晰度三法則:有機變化法則(the organic-change principle)、相干排序法則(the coherent-ordering principle)、顯式直白法則(the explicitness principle)。 本文對這幾個法則進行解讀,希望對作者寫出更容易理解的論文有所幫助。
麥金太爾的文章中,居然有中文例子(McIntyre,2002)說成「你若當真,我便當真」,而不說成「你若當真,我也會」——麥金太爾先看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如果你當真,那麼我也當真」。這裡,「當真」一詞重複出現。 第二個例子是「小石子落在水面會產生漣漪,小雨滴落在水面也產生漣漪」。這裡,「漣漪」一詞重複出現。
站在高中作文的角度,一個單詞重複出現顯得缺點文採,但科技寫作上則需要嚴謹,該重複的時候必須重複。對同一事物應使用相同的術語,對相似或可比的事物可使用相似的術語,對不同的事物才使用不同的術語。這便是有機變化法則所要求的。
如果將第二個例子改為「小石子落在水面會產生漣漪,小雨滴落在水面也產生小波浪」,那麼讀者會琢磨「小波浪」和「漣漪」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思考。在一個句子或段落中多次使用同一個單詞表達同一個意思沒有錯。如果試圖使用不同的單詞,讀者會覺得第二個詞有稍微不同的意義。
除了詞彙需要滿足有機變化法則,語氣和寫作的其它方面也需要滿足。例如,字體、語法、數據、表格和圖形的風格,不該變的不變,該變的適當變化。就像歌星唱歌,不能無緣無故由男高音變成男低音。即使不得不有突然變化,也需要有所提示,如同我們行車的道路突然變窄,需要有過渡路段,需要有路牌提示一樣(見下面的相干排序法則)。
如果我們有三個獨立的原因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更偏向於對結果的某一種解釋,那麼用相同的語法來表達這三個獨立原因。這樣讀者對結構熟悉後,就可以專注於內容。
原來,生物演化的過程是緩慢而漸變的。生物的形態也是漸變的。比如說一棵參天大樹,必然枝繁葉茂,而不是直接從粗大碩壯的大樹幹上長出很多葉子。人的認知能力也適應了這種有機變化原則。正因為如此,有押韻的古詩能朗朗上口,流傳百世。音樂之所以成為世界的普適藝術,也是因為通過柔和的曲調來滿足有機變化原則。
相干排序是指,引入任何新的元素之前,需要建立上下文關係。這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
1)承前啟後順序,即被用到的放在前面。
2)因果順序,即原因放在前面,推理放在中間,結果放在後面。
3)時間順序,即先發生的放在前面。時間順序也可以推廣到空間或尺度順序,如由近到遠,由窄到寬,由小到大,由低到高。
4)由次要到重要的順序,因為最後的容易被記住。重要的東西儘量別放在中間。
5)由淺入深的順序。這是因為,先理解能理解的,才能進入深奧的內容。
6)由簡入繁的順序。這和由淺入深的道理相似。
7)背景、內容、結論順序。這是一種自然的邏輯順序。
第二個層面的意思是,相鄰兩個單元(句子、段落、章節)具有相似性、相關性或無關性時,需要有過渡詞、過渡語句或過渡段落之類的提示,是指單元之間過渡要順利完成。
為了理解這一原則,設想我們開車時需要經過兩條前後連結的道路。肯定會有指路牌提示這種連結。比如說,提示是前一條路的延續(延續到另一個縣市),提示由普通公路進入高速公裡等。
恰當的過渡詞句可以讓讀者看出上下文關係,主題或論點與上一單元相比是否有變化。例如,前後有邏輯關係時, 用「正因為如此」、「於是」、「結果表明」等過渡詞。前後情況不同時:,用「然而」、「相反」等過渡詞。前後情況相似時, 用「類似的」、「同理」等過渡詞。後面對前面是補充時: 用「此外」、「另一方面」等過渡詞。
如果相鄰大段之間有意思的轉折,可以用過渡段落來交代上下文關係或轉折。例如,「以上我們介紹了...,下面我們分析...」。對於大綱級別的相接,如由一章到另外一章,那麼可以通過小結來總結這一章有什麼,會在下一章用到什麼。例如,對一些具有平行地位的內容,使用並行法則介紹。具體而言,如果你有幾項地位平行的內容需要介紹,那麼分成地位平等的段落,用相同的語氣和風格逐一介紹這些平行的內容。並行結構使文本更容易閱讀,因為讀者熟悉這種結構。介紹一個論點時,相關的句子或段落應該串在一起,而不是被無關的內容介紹打斷。例如,用於解釋一件事的兩個原因應該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而不能被隔開。(The explicitness principle)
【1】McIntyre ME, Lucidity principles in brief, 2002, updated 2019
http://www.damtp.cam.ac.uk/user/mem/lucidity-in-brief/
【2】McIntyre ME. Lucidity and science I:Writing skills and the pattern perception hypothesis.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 1997, 22(3):199-216.
【3】Mensh B and Kording K. 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PLoS Comput Biol,2017, 13(9):e1005619.
撰文 | 學位論文寫作工作組
排版 | 琳月
校對 | 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