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 金屬輔助化學蝕刻技術製造高深寬比的β型氧化鎵高功率三維半導體器件結構

2021-03-01 ACS美國化學會
英文原題:High Aspect Ratio β-Ga2O3 Fin Arrays with Low-Interface Charge Density by Inverse 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作者:Hsien-Chih Huang, Munho Kim, Xun Zhan, Kelson Chabak, Jeong Dong Kim, Alexander Kvit, Dong Liu, Zhenqiang Ma, Jian-Min Zuo, Xiuling Li

通訊作者:Xiuling Li,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郵箱:xiuling@illinois.edu

β型氧化鎵(β-Ga2O3)由於其極大的能隙(~4.8 V bandgap)、高崩潰電壓(8MV/cm)和較氮化鎵(GaN)更佳的襯底商業可用性,近來被視為未來高功率器件的強力候補。然而至今發表的β型氧化鎵組件皆因蝕刻所致的缺陷以及過低的通道深寬比(aspect ratio),導致其導通電流仍舊小於主流的氮化鎵組件。因此研發嶄新的β型氧化鎵蝕刻技術對高功率組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的Xiuling Li教授研究團隊致力於複合型半導體納米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本項研究中,該團隊研發出β型氧化鎵的金屬輔助化學蝕刻技術(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MacEtch),並成功實現當今最高深寬比的氧化鎵納米結構陣列。使用該技術所生產的納米結構不但有著較幹蝕刻(dry etching)更為平整的蝕刻表面,其與氧化鋁介面缺陷密度(interface trap density)更與未蝕刻的表面無異,因而十分適用於高性能器件的製造。該團隊及其合作者(UIUC的Jian-min Zuo教授團隊)也分析了晶體取向對蝕刻的影響以及蝕刻後表面的肖特基勢壘高度(Schottky barrier height)、化學組成與晶體結構。此項工作有利於拓展對β型氧化鎵高功率器件的理解與認識並推動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相關工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Nano,並被Phys.org, EurekAlert!, 

ScienceDaily, AZOMaterials, I-Connect007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迄今為止他們的MacEtch超高深寬比蝕刻專利技術已被證明適用於包括矽,鍺,砷化鎵、磷化銦等三五族以及氧化物在內的多種半導體 (http://mocvd.ece.illinois.edu/research/MacEtch.html).

 

圖1. 金屬輔助化學蝕刻(MacEtch)所產生的各式β型氧化鎵納米結構與其相對應的晶體取向分布。

圖2. 各式β型氧化鎵結構蝕刻表面與鉑的肖特基勢壘高度。

圖3. β型氧化鎵蝕刻表面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圖與晶體結構。

圖4. 各式β型氧化鎵結構與氧化鋁的界面電容-電壓測量結果與其界面缺陷密度。

ACS Nano 2019, ASAP

Publication Date: June 17, 2019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1709

Copyright ©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掃描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ACS美國化學會"

點擊「閱讀原文」 Click 'Read more'

相關焦點

  • ACS Nano:美國Xiuling Li教授在金屬輔助化學蝕刻研究領域的進展
    同時,β-Ga2O3是一種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具有單晶塊基片和可控n型摻雜濃度,在整個範圍內小於1014且大於1020 cm-3。然而,已發表的β-Ga2O3電晶體仍然存在電流密度低的問題。與此同時,β-Ga2O3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反應離子刻蝕(ICP-RIE)的蝕刻質量仍然有限且需要高蝕刻溫度(150 ℃),表面會遭受高能離子誘導損傷。
  • 高深寬比無裂紋微結構之飛秒雷射製造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Minghui Hong研究團隊,採用飛秒雷射在藍寶石上實現了高深寬比、無裂紋的微結構製造。提出一種用於提高雷射加工透明材料的吸收能力的優化策略;精確的控制雷射輻射的臨界通量,避免了裂紋的形成,在藍寶石上實現了無錐度、高深寬比的微結構製備;可以在透明材料上實現不同顯微結構的製造。
  • 功率半導體氧化鎵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氧化鎵並不是很新的技術,多年前就有公司和研究機構對其在功率半導體領域的應用進行鑽研,但就實際應用場景來看,過去不如SiC和GaN的應用面廣,所以相關研發工作的風頭都被後二者搶去了。而隨著應用需求的發展愈加明朗,未來對高功率器件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人們更深切地看到了氧化鎵的優勢和前景,相應的研發工作又多了起來,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研究熱點和競爭重點。
  • 第三代半導體又有新成員?氧化鎵有什麼優點?
    實際上,氧化鎵並不是很新的技術,多年前就有公司和研究機構對其在功率半導體領域的應用進行鑽研,但就實際應用場景來看,過去不如SiC和GaN的應用面廣,所以相關研發工作的風頭都被後二者搶去了。而隨著應用需求的發展愈加明朗,未來對高功率器件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人們更深切地看到了氧化鎵的優勢和前景,相應的研發工作又多了起來,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研究熱點和競爭重點。
  • 氧化鎵:有望帶來高功率密度、低功耗的新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在《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新實驗展示了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氧化鎵(Ga2O3)被設計到一種納米結構中,從而使得電子在晶體結構中移動得更快,因此Ga2O3 有望成為一種用於高頻通信系統和節能電力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 氧化鎵溝槽肖特基勢壘二極體具有超低洩漏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日本的新型晶體技術公司近期聲稱單斜形β-多晶型氧化鎵(β-Ga2O3)肖特基勢壘二極體(SBD)具有最低的洩漏電流。在相對較高的擊穿電壓1232V下,顯示出低的洩漏電流密度小於1μA·cm-2。該器件採用溝槽結構製作鰭片,側壁上有金屬 - 絕緣體 - 半導體(MIS)疊層,以減少表面場效應,抑制反向偏壓下的洩漏。
  • 氧化鎵光電器件材料助力半導體產業高速發展
    其中,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材料及其器件獲得了廣泛關注,該材料具有適合日盲紫外波段的禁帶寬度以及極高的耐擊穿場強,在日盲紫外光電探測,高功率、低損耗半導體器件製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在航空航天、5G通訊、軌道交通、高端裝備、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志來團隊在p型氧化鎵深紫外日盲探測器研究中...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志來研究團隊在高質量p型β-氧化鎵薄膜與高性能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超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鎵在紫外透明電極、高溫氣敏傳感、深紫外探測以及高壓功率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其材料生長與器件製備技術備受關注。目前,氧化鎵的p型摻雜仍面臨巨大挑戰。然而,這是高性能的氧化鎵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應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
  • 盤點寬禁帶與超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最新進展
    盤點寬禁帶與超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最新進展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2 16:49:01 為紀念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由中國電子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共同主辦的
  • 世界上首個縱向氧化鎵電晶體研製成功!
    近日,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與東京農工大學演示了一種縱向的氧化鎵(Ga2O3)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它採用「全離子注入」工藝進行N型與P型摻雜,為低成本、高可製造性的新時代 Ga2O3 功率電子器件鋪路。
  • 光電化學蝕刻可用於製造氮化鎵中高縱橫比深溝槽
    該團隊希望該技術能夠在高場中能夠利用GaN的高擊穿場和高電子遷移速度為電力電子技術開闢新的器件結構。具有p型和n型材料列的「超結」結構是需要通過深度蝕刻技術來實現的。當這種結構結合到橫向場效應電晶體中時,擊穿電壓能夠達到10kV以上。這種超結漂移區和其他深蝕刻結構也會對垂直器件有益。對於雷射二極體,晶片切割應用和微機電系統(MEMS)的脊形製造,同樣需要高質量的快速蝕刻速率工藝。
  • 兼具高響應度和快速恢復的氧化鎵光電探測器
    近年來,雙端氧化鎵(Ga2O3)光電探測器(PDs) 被廣泛研究,但由於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普遍存在大量的氧空位(Vo)缺陷,由光照產生的光電導在光照撤除後長時間保持不變,這種持久光電導(PPC) 效應會導致雙端Ga2O3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速度較慢,進而阻礙了器件性能的提升。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後第四代呼之欲出 日本已重金...
    據日本媒體最新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正準備為致力於開發新一代低能耗半導體材料「三氧化鎵」的私營企業和大學提供財政支持,METI將為明年留出大約2030萬美元的資金,預計未來5年的投資額將超過8560萬美元。近年來,隨著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等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在極端環境下控制電流的功率半導體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 超寬禁帶半導體β-Ga2O3單晶生長突破2英寸!
    近期,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慧麗副教授、徐軍教授團隊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模法技術成功製備出2英寸高質量β-Ga2O3單晶。獲得的高質量β-Ga2O3單晶,X射線雙晶搖擺曲線半高寬27″,位錯密度3.2×104 cm-2,表面粗糙度<5A,該項研究成果將有力推動我國氧化鎵基電力電子器件和探測器件的發展。
  • 氧化鎵的光輝潛力(上)
    按步驟劃分的Ga2O3襯底製造成本問:為什麼氧化鎵有望實現低成本?SR:器件的成本取決於襯底的成本。碳化矽是一種硬質材料,需要昂貴的材料來生產襯底,例如金剛石基拋光液,因此製造成本很高。而生產氧化鎵晶體與生產藍寶石晶體非常相似,藍寶石晶體是用來製造LED的。因此,氧化鎵有望實現低成本。 AZ:與化學工藝相比,熔體單晶生長還具有其他優勢,這些優勢沒有直接體現在襯底成本上,但可能會影響器件成本,例如,襯底的缺陷密度更低,後續器件製造的良品率更高。
  • 2英寸高質量氧化鎵單晶在國內誕生
    獲得的高質量β-Ga2O3單晶,X射線雙晶搖擺曲線半高寬27″,位錯密度3.2×104cm-2,表面粗糙度<5A,該項研究成果將有力推動我國氧化鎵基電力電子器件和探測器件的發展。  氧化鎵(β-Ga2O3)單晶是一種第四代直接帶隙超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其禁帶寬度為4.8~4.9eV,具有獨特的紫外透過特性(吸收截止邊~260nm);擊穿電場強度高達8MV/cm,是Si的近27倍、SiC及GaN的2倍以上,巴利加優值分別是SiC、GaN的10倍、4倍以上,並且可以採用熔體法生長大尺寸體單晶,因此β-Ga2O3已成為超高壓功率器件和深紫外光電子器件的優選材料之一。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1)微製造 有兩種不同的微製造工藝方式,一種是基於半導體製造工藝的光刻技術、LIGA技術、鍵合技術、封裝技術等,這些工藝技術方法較為成熟,但普遍存在加工材料單一、加工設備昂貴等問題,且只能加工結構簡單的二維或準三維微機械零件,無法進行複雜的三維微機械零件的加工;另一種是機械微加工,是指採用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及其他成形技術等傳統加工技術形成的微加工技術,可進行三維複雜曲面零件的加工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在超淨高純試劑方面,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純電鍍硫酸銅電鍍液已進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量產工藝製程,浙江凱聖氟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純氫氟酸已通過多條 8 in 和 12 in 生產線的認證並供貨,蘇州晶瑞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鈦鎢蝕刻液已實現進口替代。
  • 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解析
    應變矽、高介電金屬閘極、多柵電晶體現已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的製造,進一步提升器件性能的重點將在III-V族元素材料和鍺。與矽器件相比,這些材料將使器件具有更高的遷移率。為了利用完善的矽平臺的優勢,預計新的高遷移率材料將在矽基質上外延附生。
  • 氧化鎵的光輝潛力(下)
    問:您認為哪家公司會將第一批器件推向市場?日本的Flosfia? AZ:我們的SPIE和Joule論文是關於β-氧化鎵,它具有單斜晶體結構。而Flosfia正在研究α-氧化鎵,它具有類似藍寶石的六角形「剛玉」結構。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技術。尚不清楚哪家公司將成為β-氧化鎵器件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