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6大關鍵技術

2020-12-04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核裂變動力技術具備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可長時間供能

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宇航局正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

先進推進系統

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可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美國宇航局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其中,核電推進系統效能更高,但推力不足;核熱推進系統的推力更大,更適用於深空探測任務。美國宇航局計劃在未來數十年內發射首個太空核裂變系統,驗證核熱推進系統的各項關鍵技術。

充氣式隔熱罩

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究一種充氣式隔熱罩,採用高纖維製成,可摺疊放置,大幅減少佔用空間。藉助這種設備,太空飛行器可以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完成減速,實現安全著陸。未來,採用這種充氣減速技術方案的太空飛行器可以實現在火星上海拔較高的南部高原,或其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著陸的地區著陸。

高科技火星太空衣

美國宇航局正在研製的高科技火星太空衣採用模塊化設計,配備可攜式生命保障系統與溫度控制系統,並加強對宇宙輻射的防護,確保航天員在火星表面安全行走。

據介紹,這款太空衣具有防塵功能,可抵禦-121℃的極端低溫,也可承受121℃高溫。太空衣內的人形壓力衣可保證太空人自由活動,免受外部環境威脅。頭盔內配備新型通信系統,可自動連接外部通話要求。新太空衣還設計有可互換部件,可調整為適用於微重力條件下的行走模式等。

火星漫遊車

為減少在火星表面著陸的設施數量,美國宇航局將研發一種居住和實驗一體化的火星漫遊車,配有航天員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和實驗設備,可維持數周。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對相關技術進行測試,並將測試數據用於在月球上使用的加壓式探測車。美國宇航局將 結合加壓式探測車在月球上的實際使用情況,進一步改進火星探測車。

可持續動力系統

由於火星上的周期性沙塵暴可持續數月,因此核裂變供能系統比太陽能系統更可靠。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測試了核裂變動力技術,證明該技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可長時間使用。美國宇航局計劃先在月球上使用這一系統,然後用於載人登陸火星任務。

雷射通信系統

美國宇航局計劃使用雷射通信系統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傳輸數據。雷射通信系統具備速度快、損耗低等優勢,可向地球發送大量實時信息和數據,包括高清圖像和視頻。另外,使用無線電通信系統向地球發送圖片需要9年,使用雷射通信系統僅需9周。美國宇航局已於2013年在月球演示中證明雷射通信的可行性。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成高帥 趙雲

相關焦點

  • 美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6大關鍵技術
    核裂變動力技術具備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可長時間供能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宇航局正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先進推進系統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可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美國宇航局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其中,核電推進系統效能更高,但推力不足;核熱推進系統的推力更大,更適用於深空探測任務。
  •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導語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2030年代實現載人火星任務,NASA正在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先進推進技術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能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NASA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
  • 美NASA計劃2033年登陸火星 2024年載人登月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3日消息,由於與地球距離遙遠,實施火星太空任務將需要至少2年時間。太空飛行器飛到火星需要6個月,遠遠長於飛到月球的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已經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重新把航天員送上月球,但它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
  • 馬斯克稱2年後嘗試不載人火星飛行 4-6年人類登陸火星
    來源:澎湃新聞馬斯克稱2年後嘗試不載人火星飛行,4-6年人類登陸火星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綜合報導SpaceX將在2年後嘗試不載人火星飛行,4-6年完成人類火星登陸當地時間12月1日,馬斯克在德國柏林的一個網絡頒獎典禮上說,「我們想在2年後向那裡發射不載人太空飛行器。」而載人著陸火星的目標「從現在起大約6年」可實現,他表示,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只需要4年登陸火星。地球有時候在追趕火星,有時候又在遠離火星,大約每26個月會相遇一次。
  • 2024年載人登月或延期?新法案或改變時間表,將研究載人登陸火星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載人登陸月球或許只是載人登陸火星的「墊腳石」。在這一份長達102頁的報告中,提及了美國的太空探索目標應該是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不過在載人登陸火星之前,先展開載人登陸月球是必要的,可以驗證登陸外星球的相關技術,以降低登陸火星的風險。畢竟,月球和火星都屬於外星球,整體的環境和地球區別很大。
  • 火星載人登陸的最大困境:為何人類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其實按照現有的技術來說,我們前往火星雖然花費巨大,但是在技術上是沒有難度的。可是現在的困難不是去火星,而是返回地球。載人登陸火星後,就再也不能回來了,你還願意去火星嗎?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很多,更大推力的火箭,更精密可靠的控制系統,這些我們必須承認。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神秘未知的火星星球我們人類早期於1969年就實現了登陸月球,時隔已過去51年了,載人登陸「火星」至今還是紙上談兵,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擁有這項科學技術。這項「航天科技」問題逐漸向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招手,為什麼登陸「火星」這麼難?
  • 2030年或迎火星採樣「返回潮」,大量高風險關鍵技術需提前部署攻關
    科技導報:美國火星探測技術處於領先地位,2030年美國MSR任務中關鍵步驟和目標是什麼?科技導報:為順利完成2030年火星採樣計劃,我國需首先突破哪些關鍵技術?範全林:關於無人火星採樣返回,目前的預研表明,火星樣品採集封裝、火表起飛上升、火星軌道交會捕獲、樣品轉移收納、地火返回及再入等多個環節,涉及大量關鍵技術環節,都具有較高的技術風險,需要提前部署攻關突破。
  • 馬斯克:載人登陸火星可能需要10年期限
    馬斯克:載人登陸火星可能需要10年期限 新華網 | 2020-12-03 08:38:03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12月1日說,他依然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到2026年載人著陸火星「高度自信」。
  • 從地球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為什麼美國至今無法載人登陸火星?
    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載人飛船成功登陸月球已經過去了51年,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卻還只停留在發射探測器探測的地步,載人登錄火星的計劃似乎只是紙上談兵。縱觀歷史自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已經過去了60年。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項目,它集合了當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經過漫長的6個多月的航行,洞察號終于于11月27日凌晨3點53分成功在火星的預定著陸點登陸。洞察號在火星的成功登陸讓關注它的人們鬆了一口氣,很多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洞察號這次的任務是什麼?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時光網特稿 2020年6月10日,美國太空人盧克·格雷厄姆將和來自歐洲的太空人,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火星,他們經過6個月時間後會抵達目的地。  火星電影在2015年《火星救援》上映之時終於迎來巔峰時刻,1.08億美元投資換回全球6.3億美元票房,是《火星任務》的5倍,而且IMDb評分也有8分,火星電影終於有了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代表作。現實中 人類到底哪一年會登陸火星?
  • 馬斯克:2024年開始執行載人火星登陸計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日下午消息,身兼特斯拉和SpaceX兩大公司CEO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向來不缺乏野心,在宣布特斯拉2018年的產量將達到50萬輛後,他又表示SpaceX可能在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 NASA發布六項火星登陸前沿技術,美國向中國天問一號發起挑戰
    有意思的是,中國天問一號會創造一項歷史(在我前面的文章介紹過):第一個發射一枚探測器一次性完成「環繞觀測火星」「登陸火星」「在火星上完成巡視」三個任務。在天問一號出發不久,美國NASA就抓緊對外公布了他們正在研究「載人登陸火星」的六個關鍵前沿技術。按照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籤署的法案,美國在2030年前要實現火星的載人登陸。如此一看,美國NASA的這一舉動頗有幾分秀肌肉,要和中國在火星探索上較量一番的味道。
  •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
    載人登陸火星為什麼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人類登陸月球是個已解決的問題,但是載人登陸火星卻一直未實現,為什麼會這麼困難?距離是最大的限制!一直以來,人們一直觀測火星的含水量,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的形成時間、內部結構和初始環境與地球相似。為什麼探索火星如此困難?首先,當火星靠近地球時,將是探索火星的最佳時機。然而,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長的距離超過4億公裡。不同時間不同距離是著陸的最大挑戰。兩者之間最近的距離是在2003年8月27日,當時的距離是5576萬公裡,是6萬年來的最近一次!這也意味著錯過最佳距離將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 NASA研火星制氧儀器Moxie 為載人登火星任務鋪路
    NASA研火星制氧儀器Moxie 為載人登火星任務鋪路(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劃2030年可以送太空人登陸火星,但目前未解決如何運送足夠氧氣和燃料支持火星任務。NASA為此正研發一個名為Moxie的儀器,它可收集火星上的二氧化碳,抽取當中的氧原子,並結集起來製造氧氣,有望為載人登陸火星任務鋪路。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12月5日電 (記者 王歡)美國最大的火箭於東部時間5日清晨7時05分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宇航局(NASA)「獵戶座」深空太空艙首次試飛進入軌道,開啟包括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在內的人類新一輪太陽系探索的第一步
  • 2050之前中國有望載人登陸火星,2020的這一計劃足以證明
    最近,中國又發出一則猛料,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要知道,人類早期探索火星的任務,大部分都是以失敗告終,登陸到火星的探測器至今僅有四個,而且全部是由美國NASA發射的,可以除了美國之外,還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近距離觀察火星,今年中國將會發射火箭飛向火星,也就是中國最新的胖五火箭改良版。不過,我們也能體會到科學家們的艱辛,目前首個火星探測器還在進一步研發中,結果到底如何?
  • 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為什麼載人登月過了51年,人類還沒到火星?
    人類早在1969年就實現了登陸登月,然而51年過去了,載人登陸火星至今是紙上談兵,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這項技術。 登陸火星 登陸火星的第一難,難在距離。我們知道,地月距離平均為384403.9千米,月球在近地點時,與地球的距離是36.3萬千米,遠地點的距離是40.6萬千米。
  • 「天問一號」飛行1800萬公裡,中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又近一步
    在2020年的中國航天大會上,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的王小軍,在大會上表示,未來中國也將進行載人火星登陸,目前來看,完成載人登陸火星,一共需要逐步完成以下三個階段。第一步:派出機器人抵達火星後,在火星上進行詳細的考察工作,這些考察工作的主要內容有: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和火星上的資源利用系統建設等。在完成第一步的考察工作後,就會著手進行載人火星的初步探測和實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