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2020-07-24 國防科技要聞

導語

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2030年代實現載人火星任務,NASA正在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1. 先進推進技術

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能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NASA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2. 充氣式隔熱罩

NASA正在研究一種充氣式隔熱罩,與剛性隔熱罩相比,該隔熱罩可大幅減少佔用運載火箭的空間。該技術可以將太空飛行器降落在任何有大氣層的星球上,可有效幫助太空飛行器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完成減速,以實現安全著陸。採用這種充氣減速技術方案的太空飛行器將可以實現在火星海拔較高的南部高原,或其他由於海拔過高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著陸的地區著陸。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3. 高科技火星太空服

NASA正在研製的高科技火星太空服採用模塊化設計,配備可攜式生命保障系統與溫度控制系統,並加強了對宇宙輻射的防護,可確保航天員在火星表面自由行走。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4. 火星漫遊車

為了減少在火星表面上著陸的設施數量,NASA將研發一種居住和實驗一體化的火星漫遊車,該漫遊車配有航天員所需的一切生活用品和實驗設備,可維持數周。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5. 可持續動力系統

由於火星上周期性的沙塵暴氣候可持續數月,因此核裂變供能系統比太陽能系統更可靠,NASA已經在地球上測試了核裂變動力技術,並證明了該技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可長時間供能。NASA計劃首先在月球上演示並使用核裂變動力系統,然後在火星上進行演示。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6. 雷射通信系統

NASA計劃使用雷射通信系統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傳輸數據,雷射通信系統可向地球發送大量的實時信息和數據,包括高清圖像、視頻等。使用當前的無線電通信系統,向地球發送火星地圖可能需要9年,而使用雷射通信則僅需要9周。NASA已於2013年在月球演示中證明了雷射通信的可行性。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唐睿

編輯 | 劉偉雪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NASA積極研發6大關鍵技術推動載人火星任務

製造

=

相關焦點

  • 美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6大關鍵技術
    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宇航局正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先進推進系統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可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美國宇航局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
  • 美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6大關鍵技術
    核裂變動力技術具備安全性和高效性,且可長時間供能長期以來,將航天員送往火星是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計劃的首要任務。為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宇航局正積極推進6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先進推進系統地球到火星約2.25億千米,推進能力的提高可大幅減少航天員抵達火星的時間並降低相關任務風險。目前,美國宇航局在推進技術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電推進與核熱推進。其中,核電推進系統效能更高,但推力不足;核熱推進系統的推力更大,更適用於深空探測任務。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這對於實現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至關重要。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NASA的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將與這些公司協商,籤署裡程碑式的公司固定價格合同,合同期限長達五年。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NASA在創新技術演示上的重大投資共由美國九個州的大小企業領導,這一舉措將為太空和月球表面探索提供更多可能。NASA和工業界正聯合增強一系列的任務準備功能,以支持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三、任務詳解 火星 2020 任務的關鍵階段是發射、巡航、到達(也稱為進入、下降和著陸),以及火星表面操作。 在為期至少一個火星年(約 687 個地球日)的主要任務期間,「毅力」號對耶澤洛隕石坑的探測將解決火星探測的高度優先科學目標,包括有關火星上生命潛力的關鍵問題。 火星車的天體生物學任務將搜尋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描述地球的氣候和地質特徵,並為將來返回地球收集樣本。
  • NASA研火星制氧儀器Moxie 為載人登火星任務鋪路
    NASA研火星制氧儀器Moxie 為載人登火星任務鋪路(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劃2030年可以送太空人登陸火星,但目前未解決如何運送足夠氧氣和燃料支持火星任務。NASA為此正研發一個名為Moxie的儀器,它可收集火星上的二氧化碳,抽取當中的氧原子,並結集起來製造氧氣,有望為載人登陸火星任務鋪路。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三、任務詳解火星 2020 任務的關鍵階段是發射、巡航、到達(也稱為進入、下降和著陸),以及火星表面操作。在為期至少一個火星年(約 687 個地球日)的主要任務期間,「毅力」號對耶澤洛隕石坑的探測將解決火星探測的高度優先科學目標,包括有關火星上生命潛力的關鍵問題。火星車的天體生物學任務將搜尋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描述地球的氣候和地質特徵,並為將來返回地球收集樣本。毅力號還將收集有關應對未來人類火星探險挑戰的技術知識,並證明其可行性。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我們與美國商業夥伴一起創造了歷史,作出了開創性的發現,推動了科學進步,進一步深化了航空研究和技術研發,甚至還參與了抗擊COVID-19疫情的鬥爭。我們度過了充滿挑戰的一年,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並為持續的成功開闢了道路。」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在執行主要任務期間,著陸和運行「毅力號」火星車的費用大約是 3 億美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投資了大約 8000 萬美元來建造火星直升機,並投資了大約 500 萬美元來運營這架直升機。火星 2020 任務的關鍵階段是發射、巡航、到達(也稱為進入、下降和著陸),以及火星表面操作。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這次任務大約需要兩年,包括往返地球和火星表面的時間。 技術開發已經開始,最早在2030年代就能實現載人火星任務。許多技術將首先應用在「阿爾忒彌斯」月球探索計劃上,其他系統更適合深空環境。以下是美國宇航局(NASA)為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而正在研究的六項技術。1. 強大的推進系統,讓我們更快到達(和回家!)
  • ...日主論壇15項報告: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
    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結束後,主論壇精彩紛呈,15位大咖作特邀和主旨報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作題為《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主旨報告時講道。當天,張榮橋還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更多配置細節:量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臺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任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  不過,NASA顯然不會任由這種情況持續太久,但這次研發的主角由他們自己轉變為商業公司。在決定退役太空梭的同一年,NASA就宣布了下一代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此後,兩家企業——馬斯克的SpaceX與波音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NASA則為兩家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 NASA發布最新《載人探月戰略計劃》:Artemis計劃
    •驗證火星載人登陸計劃的技術和能力;•鞏固美國在太空的領先地位和戰略存在;•激勵新一代投身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理工科事業;•引領科技變革;•擴大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拓展美國在深空領域的產業和國際合作。2.先月球後火星登月計劃中,太空人距離地球只需要3天的航程,風險可以接受。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來源:NASA但不同於有著稠密大氣的土衛六或者有著一般般大氣的地球,火星的大氣可就太稀薄了。火星表面大氣壓僅有地球的0.6%,在這樣的星球上開無人機,「飛起來」的難度要大得多。而靈巧號的應對之法也很直接:自身儘可能輕小,槳葉儘量大,轉速儘量快。整個靈巧號僅重1.8公斤,而槳葉總長達1.2米,轉速高達2400轉/分鐘[3,4]。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MSR)如果採用電力推進,則需要強大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目前航天領域的太陽能電池板技術已經較為成熟,這種技術可以減輕傳統化學能火箭的搭載負荷。根據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澤博爾特(Wolfgang Seboldt)介紹:「通過利用可靠的技術,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在2020年以後將會變得更加成熟。」有研究表面,太陽能電池板功能的電力推進系統還可能加快火星間的往返進程,並最終應用於載人火星探索任務,贏得空間飛行過程中的時間,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減少太空人在高能宇宙射線環境中暴露的時間,降低任務的危險程度。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最獲得觀眾注意的,其實是當中的中國元素,在這場太空援救當中,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拯救關鍵,中國捐出了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幫助NASA發射新的救援火箭。究竟助推器是個什麼東西?中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目前處於什麼地位?太空人又是怎樣甄選的?
  • 登陸火星,坎培拉在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
    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的階段通常被稱為「恐怖七分鐘」,但在本周五上午7點55分NASA毅力號探測器按計劃登陸火星之前,CSIRO坎培拉深空通信中心的團隊要經歷另外四分鐘的關鍵時間。「自2020年7月發射以來,我們的CSIRO團隊一直是毅力號任務的一部分。在飛船飛往這個紅色星球的八個月旅程中,我們一直與太空飛行器保持每日聯繫,並將繼續支持其對火星的探索。」坎培拉團隊將再次為任務提供關鍵支持,該任務希望通過澳大利亞人的創造力進一步解鎖火星的秘密。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國際火星探測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要驅動力,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新高潮,並在技術發展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其中,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飛掠、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技術難度更大的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
  • 國外載人航天發展回顧
    進入21世紀,隨著近地軌道載人航天技術日臻成熟,近地軌道以遠載人航天探索活動正逐漸成為熱點。美國取消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後,提出了「21世紀太空探索」新戰略,更加重視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旨在更快、更經濟、更安全地實現載人近地軌道以遠的探索。目前正在研製新型載人飛船和運載火箭,將具備到達包括月球、小行星、火星及附近區域的能力。
  • 揭秘:NASA如何為美國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在這個載人航天的新時代,NASA正在為地方和全國的經濟做出貢獻,推動那些未來關鍵領域行業的增長,並為美國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每年NASA只投入聯邦預算的0.5%,就能產生可觀的經濟年產出。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國際上對於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上共發射了44個火星探測器,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國際火星探測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要驅動力,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新高潮,並在技術發展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