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2020-12-05 新高考前沿

先選物理試一試,留有退路,學不會再換歷史,新高考選科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做任何事情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這是一種正常想法,很多人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也存在著這種心態。

而今天「新高考前沿」想要告訴你: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也是新高考選科的「大忌」,不能憑著臆想去揣摩與理解新高考選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規律與現狀。

「新高考前沿」兩年來全程在一線參與孩子們的選科工作,作為班主任,見證了孩子們一路走過的風風雨雨,為此總結了新高考選科過程中真實失敗案例10季,希望能幫您在新高考選科中過程中避開一些「大坑」,少走一些彎路。

今天為您認真講述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您不知道的那些事,《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七季:換科改選,越是折騰越悲催》,又名《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毫無保留的真情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友情提示:文大概4600字,閱讀時長15分鐘。

正文開始:

自從2018年新高考3+1+2政策出臺之後,我接手了新高考第一批孩子的班主任工作,一件事情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新高考選科分班兩個月後,班裡一個女生來找我,話都沒有說,就開始一直流眼淚。我安慰了她好久,才知道她想換科。

當天晚上孩子媽媽打來電話,說孩子最近有些抑鬱,總是回家哭,學不會物理很著急,想要換科,特別擔心孩子想不開做出傻事。

雖然新高考政策允許中途換科半路改選,然而換科改選,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與容易。

到最後種種因素之下,孩子沒有實現改選換科,如今已經高三,每天物理課上十分萎靡,渾渾噩噩度日……

新高考模式實施的初衷是因材施教,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生涯規劃,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揚長避短,為自己的美好未來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然而在新高考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家長們面臨選科組合太多時,都糾結萬分。對於第一批加入新高考的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未知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根本無法了解其中具體真實情況,更體會不到其中酸甜苦辣。

小王是一名女生,班裡的英語課代表。平時性格開朗,對待班級工作十分熱情,擔任班幹部,是我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

學習上其他科都很優秀,只有物理是她的短板,根據她平時的學習情況,作為班主任以及物理老師,我建議她選擇歷史,而不是物理。

然而她出於對物理的熱愛,以及對未來專業以及物理覆蓋率的考慮,最後沒有聽從我的建議選擇了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留在了我的班裡。

一開始她是十分開心的,而且對未來充滿期望。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月之後分班第一次階段考試,她的物理成績只有30分,這個成績對孩子的打擊很大。

好強上進的她,在考完試之後情緒十分低落。她覺得自己根本學不好物理,已經十分後悔。

糾結之中又學習了一個月,第二次階段考試她的物理分數更低,只有26分,於是便出現了考試後找我崩潰痛哭想要換科的那一幕。

她想換科,然而她並不清楚換科將面臨什麼樣的阻力?原本以為,新高考政策允許,換科就可以隨意,而事實又真的如此嗎?換科的阻力,又到底有多大?

從新高考的政策設定來看,在高考正式報名之前,確實允許換科改選。

然而新高考3+1+2模式雖然在2018年啟動,但具體政策落地卻在2019年4月,政策落地太晚,所以新高考選科分班各個學校基本都在高一學期結束,高二學期開始時才正式進行。

經過高一長達一年的系統學習,孩子們已經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楚以及準確的認知。學校在正式選科之前已經三番五次的讓孩子們進行模擬選科,並在學生最終選擇時,要求家長與孩子進行了書面籤字確認。

所以選科應該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原則上學校並不允許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

而學校為什麼就不願意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呢?這又從何說起?不是應該一切都為了孩子們好嗎?

學校不願意換學生換科改選是出於客觀事實的考慮,新高考實施第一批學生經驗不足,學校也也是第一次,沒有任何經驗。

對於如何排課、教師安排、教室分配,學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安排妥當,尤其是規模小教學資源匱乏的學校,那叫一個捉襟見肘。

為了順利開展、有序推進教學,學校安排好之後,根本不再不願意做出任何額外改變。

有人說一個學生換科,會對教學秩序造成什麼影響?至於如此小題大做,殘忍拒絕嗎?

的確一個學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學校有更長遠的考慮,根本不想開這個口子。

有句話叫:動一發而牽全身。第一批新高考學生很多在糾結,甚至本身就抱著先選物理試試看,不行換歷史的心態。一旦學校不把醜話說在前頭,敢放開口子,可以任意換科改選,那麼孩子們普遍就會猶豫不決,三心二意。

任何一科的學習都是有難度的,而現在的孩子們畏難情緒比較重,一旦發現這科學不好,就想換一科學,學校只要答應一個孩子可以換科,那麼其他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口子開了以後就無法堵住。

一旦換科學生形成規模,換來換去學校的教學秩序將無法保證,根本沒有辦法正常教學。

所以學校對於這類想換科改選的孩子,都會想盡辦法勸阻,給班主任們下達工作任務,穩住現狀,儘量維持住大局。

當然學校在個別學生的強烈要求之下,也會頂不住壓力同意換科,但哪怕答應換科請求,也會一拖再拖。

比如學校提出在高二上半學期結束之後,開放一個窗口,允許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

可一旦孩子被拖住換科腳步,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孩子總被吊著胃口,學也不是,不學也不是,不但學業受影響被耽誤,心氣也被拖得全無,本來就糾結換不換科,慢慢的被拖得心思也就淡了。

高二上學期結束,高中過半再進行換科,孩子們內心也覺得恐怕也來不及了,哪怕窗口打開,也沒幾個孩子再折騰了。

這樣很多孩子就只能接受這個事實,而今年又更加特殊,高二下學期又遇見了網課。根本沒有正式開學,無法跟學校進行有效溝通,換科改選就更被耽擱了下來。

等到網課結束,再次會重返校園,已經是九月份高三開學。到了這個時期,還換什麼換?再換又有什麼意義?

而話說回來,哪怕學校只要你一旦提出來換科改選,立刻答應允許,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又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高中的學習不同於初中,難度更大,每一科都不好學。如果學校對孩子們聽之任之,那麼對於十分糾結的孩子與家長來說,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今天我試試這個組合,明天我試試那個組合,到最後只可能是哪個組合都學不好,白白浪費大把的時間,耽誤了自己的前途。

家長們通常以舊有的觀念來看:認為理轉文好轉,因為物理學不會,可以去學歷史,但是文轉理不好轉,因為物理只要耽擱一段時間沒學,就很難再趕上。

可是這種觀念的真對嗎?在新高考模式的今天,這種想法還符合實際嗎?物理轉歷史,孩子真的能學會嗎?抱著這種心態的孩子真能學好歷史嗎?

第一、本身這種想法的孩子就不應該去選擇物理,因為只有學不會的對自己沒信心的人,才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而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心態,沒有破釜沉舟的底氣,覺得自己有路可退,學習上的動力就會不足,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就會想著逃避,而不是想著去解決,天然就已經弱於其他堅定信心學物理的孩子。

都說輸人不輸陣,可試試看的心態之下已經讓孩子失去了進取的銳氣,在與其他孩子激烈的高考競爭中早已未戰先敗。

一個孩子,高中能否出類拔萃,學習品質很重要,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品質與精神,學哪種組合,都不會太出色。

第二、從知識的角度來說,物理轉歷史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物理是理科中最難學的科目,而歷史也是文科中最難學的科目。

如今的歷史學習已經大大不同於以前,知識點非常活,不像外界想像中的那樣背背就能拿高分,那是初中而不是高中。

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照樣能迎頭趕上,甚至得高分,是一種誤解。背書誰不會,試問如果背背就行,真如此簡單,高中的孩子豈不是人人都會拿高分,而現實卻是孩子們歷史能考個80分就不錯了!

而有的孩子改換歷史之後,發現歷史也學不會,又想換回物理,折騰來折騰去,就把自己折騰廢了,越是折騰越悲催,到最後毀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事不經過不知難,新高考選科不能憑著舊高考經驗,或者自己的人生閱歷與感受,一拍腦門就想當然。很多「細節」與「內幕」,我不說,你不在一線,永遠也不會了解。

那新高考選科該注意什麼呢?家長與孩子該做好哪些提前工作與準備?對於換科改選,又該秉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新高考前沿」選科建議:

新高考選科非兒戲,「新高考前沿」的建議也不過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今天給出4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相關焦點

  • 注意,新高考「3+1+2」模式下,不選物理也能讀理學專業
    而實施新高考後,特別是「3+1+2」模式下,首選科目是歷史的考生能選擇理學類專業嗎?又有哪些專業可供選擇呢?筆者結合河北省選科要求目錄,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供即將迎來新高考的考生及家長參考。一、理學門類專業範圍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理學門類下設12個專業類別,共42個專業。
  • 武漢大學新高考選科要求,首選物理可讀八成專業,學醫兩科目必選
    ,給大家簡要分析「3+1+2」選科模式下對於的大學能學專業情況。 「3+1+2」新高考模式選科實行兩步走:第一步是在歷史和物理兩科中二選一,第二步是在政治、地理、化學和生物四科中四選二。從武漢大學最新公布的選科要求來看,「首選科目要求」是重中之重,也即考生和家長在歷史和物理的選擇中要格外慎重。
  • 新高考:6選3的模式下,選物理、化學、生物有什麼利弊?
    新高考:6選3的模式下,選物理、化學、生物有什麼利弊?新一輪高考已經在全國8省市啟動實施,新高考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選科和錄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語數外3科必考科目,其它科目實行6選3模式。一、6選3選科問題成為學生首當其衝的問題,學科組合有20種選擇方案,如何最大程度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將來專業發展方向以及充分保障選科之後的生涯規劃和參加高考競爭力。
  • 新高考「6選3」,該選哪個組合,高考改革省市的高中家長趕緊收藏
    從2017年開始,山東、海南、天津等很多省市開始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而上海、浙江則率先完成了高考改革試點。這次高考改革的主要亮點和內容就是對學生學習科目、高考考試科目進行一次大手術: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組成,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了,就是所謂的「6選3」。
  • 2021高考,女生選哪三科比較吃香?選歷史學科還是物理學科?
    選這個組合的學習科目的考生不但能報考理科,而且還能報考文科。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如果考生不知道如何去選擇學習的科目和以後報考的專業,那麼這個組合「套餐」推薦給你,非常適用。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 新高考不會選課怎麼辦?這是一篇最全面的選課指導,請收藏!
    我覺著應該包括以下四點:專業基本不受限、高考容易拿高分、學習感覺很輕鬆、大學發展很順利。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1、專業基本不受限:選課必須要考慮專業,現在學生選課的一個誤區,就是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長遠利益,什麼好學選什麼。到大學志願填報時,有的學生就會哭了,這個專業沒法報,那個專業雖然能報,但是競爭太激烈,報了也會被刷出來。那個時候才會感嘆:現在眼裡流的淚,都是當初選課時腦子裡進的水。
  • 新高考暴露新問題,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學渣最好這樣選
    新高考從啟動到現在一共有6年了,今年採取新高考模式的山東省,出現了大面積滑檔情況,可以看出新高考暴露出了很多新問題,模式新並且還是第一次採取,大家對新高考都不了解,而2020高考結束之後,新增了8個省市地區採用新高考模式,那麼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呢,學渣又要怎麼選科呢?
  • 新高考7省市選科情況竟如此相似!
    目前,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福建、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重慶)考生已經在著手進行選科。 為了避免「3+3」模式下棄物理現象,8省市採用了「3+1+2」的選科模式,其中「1」指的是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
  • 高考到底應該選什麼科目?強烈建議選物理,選理科組合
    第三批8省新高考改革落地,各省份的新高考模式稍有差異,但是從目前來看,依然是以「3+1+2」為主。雖然物理必選,但並未改變文科生仍然顯著上升的趨勢,大部分逼近50%。新高考表面上改變了過去大文、大理的局面,考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同的科目組合。
  • 2019年新高考模式,孩子學醫選化學、生物、歷史科目組合可以嗎?
    孩子學醫選化學和生物,歷史可以嗎?可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大學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來考慮高中新高考選科模式的最優組合。醫患溝通與技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這幾門課程與高中歷史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相關性不強。為什麼要選高中歷史呢?這是因為2019年之後新高考改革模式為「3+1+2」,其中模式的「3」為語文、數學、英語學科;這裡的「1」是指物理與歷史中的其中一科,這裡的「2」是指物理化學政治生物中的任意2科。
  • 高中要換新教材!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原標題:高中要換新教材!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最新消息!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如果我們能夠把高考要求默寫的43首古詩詞能夠完整的翻譯理解,然後能保證20首左右課外唐宋詩詞成功的鑑賞經驗,並能就具體的詩歌在老師指導下寫出兩篇完整的鑑賞短文,必能提高獨立的鑑賞能力。 古詩文的默寫題,如果前兩個任務完成了,這個題型基本上也不會丟分了。
  • 選政治生物歷史能報考哪些專業
    隨著各省新高考改革工作的開始,很多高一學生和家長也開始忙著選科,挑專業。那麼,對於選擇政治、生物、歷史的學生來說,能報考哪些專業呢?下面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 新高考重磅!2020年1月浙江所有選考科目和英語真題答案來了!
    2020浙江1月份的新高考結束了!各位考生經過了三天的辛苦,今天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今年,是浙江新高考學考和選考分開的第一年,因此,在各個科目的難度上面都和以往有一點不同,有些科目變得更加簡單了,有些科目變得更加難了。
  • 山東新高考如何選科?看看這些科目組合哪個適合你?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值得關注和反思的是山東今年高分滑檔的情況尤為突出,這些情況的出現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 新高考:物理是名校「試金石」
    在考試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浙江、上海已率先實行了新高考,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也正式在新高一開始實施。  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高校將對招生專業確定選科要求。
  • 「3+1+2」選科人數暴驚天秘密: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 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 新高考選科|報考理學類專業,高中生應該如何規劃選科?
    自此,高考自主招生退出歷史舞臺,強基計劃開始接棒!「強基計劃」,即強化基礎學科計劃。那麼,基礎學科具體包含哪些內容?七大基礎學科,一般是指數學、物理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化學、生命科學。七大基礎學科的內容,除了邏輯學屬於哲學這一門類以外,其餘都包含在理學門類裡面。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 物理、歷史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那麼面對新高考「3+1+2」該怎樣選科?
  • 新高考選科:揭秘與地理有關的19類專業
    新高考地理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學科,從教學內容來看,地理必修與選修的內容與19類專業產生了直接的聯繫,但是這些專業中大多數專業的選科要求是物理。  筆者統計了2020年在京招生選考科目要求目錄後,發現只有不到10類專業明確提出了選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