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 :關於禁止侵害他人姓名權或者...

2020-12-06 騰訊網

重點條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條

法條變遷說明

《民法典》第1014條來源於《民法通則》第99條關于姓名權和名稱權的規定。《民法典》將該條內容拆分成三條內容,將其中關于姓名權內容的規定納入第1012條,關於法人、非法人組織名稱權內容的規定納入第1013條,關於禁止以幹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權或者名稱權的規定納入本條。

法信 · 法條變遷

第九十九條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幹涉、盜用、假冒。

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

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

1.員工離職後,用人單位繼續用其姓名向稅務機關申報個人所得,導致員工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應向該員工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於某訴某租賃公司姓名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幹涉、盜用、假冒。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員工離職後,用人單位繼續用員工的姓名向稅務機關申報個人所得,導致員工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應向該員工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來源:《人民法院報 》2020年9月30日第3版

2.未經知名博主的許可,擅自在宣傳資料、產品名稱、產品包裝、商用名片上使用其姓名和肖像,並用於商業經營的,構成姓名權和肖像權侵權——李佳琦訴佳琦影視文化發展(杭州)有限公司、美腕(杭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姓名權糾紛、肖像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作為擁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妝博主,其姓名及肖像具有商業價值。其他經營者未經該博主許可,擅自在宣傳資料、產品名稱、產品包裝、商用名片上使用其姓名和肖像,並用於商業經營,該行為侵犯了該博主的姓名權和肖像權,應承擔民事責任。

案例來源:《人民法院報 》2020年9月15日第3版

3.未經同意冒用他人姓名書寫並向政府部門郵寄舉報信的,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黃峰訴劉義姓名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未經同意冒用他人姓名書寫並向政府部門郵寄舉報信的,其行為構成對被冒名人姓名權的侵害,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投訴舉報行為使被冒名人遭受精神傷害的,法院除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書面賠禮道歉外,還可根據侵權具體細節、後果及影響酌情支持一定金額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案例來源:《人民法院報》2020年6月16日第3版

4.未經許可使用他人姓名與形象進行商業宣傳,製造他人為其公司產品進行代言的廣告形象,侵犯了受害人的姓名權和肖像權——莫言訴深圳某科技公司姓名權、肖像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經營者未經他人許可使用其姓名與形象進行商業宣傳,製造他人為這家公司產品進行代言的廣告形象,侵犯了受害人的姓名權和肖像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法院根據他人代言的市場價值、形象的受損程度、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等幾個因素酌定賠償損失。

案例來源:《人民法院報》2020年1月9日第3版

5.冒用他人姓名註冊公司的,屬于姓名權侵權行為——劉某訴馬某、甲公司姓名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冒用他人姓名註冊公司的,屬于姓名權侵權行為,被冒名者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主張冒名的侵權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如侵權人到庭參加訴訟,則可在查明事實後由雙方共同到行政部門完成相應的變更登記。除訴訟途徑外,當事人也可以選擇通過工商部門解決的救濟途徑。

來源:《人民法院報》2019年12月30日第3版

6.演唱會舉辦方未獲歌手同意,虛構歌手系演唱會參演演員的事實,擅自使用歌手姓名及肖像進行票務宣傳,其行為構成對歌手姓名權、肖像權的侵害,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J—公司訴平某等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糾紛上訴案

案例要旨:演唱會舉辦方未獲歌手同意,虛構歌手系演唱會參演演員的事實,擅自使用歌手姓名及肖像進行票務宣傳,其行為構成對歌手姓名權、肖像權的侵害,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演唱會的票務代理在做宣傳推廣時,對舉辦方是否與演員籤訂相關演出合同、是否獲得相關授權未進行核實,存在重大過失,構成對歌手姓名權、肖像權的共同侵權。

案號:(2016)滬01民終7403號

審理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陳立斌主編:《2016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案例精選》,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271-277頁

7.擅自使用知名人士姓名註冊域名,構成侵害姓名權——嶽彤宇訴周立波域名權屬、侵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近年來,名人姓名因為其背後隱含的巨大商業利益而頻頻成為被搶註的對象,本案即屬將名人姓名拼音搶註為域名的典型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對名人姓名的保護仍不統一的情況下,本案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認定搶註名人姓名的行為構成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另外,名人姓名的保護範圍,不僅包括本名,還可以包括其他可以與自然人產生識別性的姓名拼音等。

案號:(2011)滬高民三(知)終字第55號

審理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2年中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50件典型案例之三十七

法信·司法觀點

1.幹涉他人姓名權的行為

幹涉,即限制、阻撓、幹預權利主體自主決定、使用、變更、許可他人使用姓名或名稱。實踐中,較為常見的情形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姓名決定權的幹涉。例如,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再婚,父母要求子女變更姓名,並未徵求未成年子女意見的。《公安部關於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再婚未成年子女姓名變更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中規定:「一、以本人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十六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自主決定本人姓名的變更;其父親和繼母,或者母親和繼父要求變更其姓名的,必須徵得其本人同意。二、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的父親和繼母,或者母親和繼父經協商同意,要求變更該未成年人姓名的,應當徵得其本人的同意。三、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姓名的變更,由其父親和繼母,或者母親和繼父協商一致後決定。」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條款依據之一為《民法通則》第11、12條。根據《民法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已下調至8周歲,故在《民法典》貫徹實施後,該條第2款、第3款在實踐中應修改為「不滿八周歲」。上述規定源於限制行為能力人已經具備辨識能力和判斷能力,對姓名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利益,故在變更姓名時,應當尊重本人意志,徵得本人同意。

實踐中,還存在不當幹涉他人使用與自己相同的姓名的行為。「只要自然人不是出於某種不正當目的而取與他人相同的姓名,故意造成姓名權衝突,則任何人無權幹涉自然人取何姓名。」這是姓名權人權利行使的容忍義務。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第200-201頁)

2.假冒他人姓名的行為

假冒即冒名頂替,是指擅自冒充他人的姓名實施行為。其實質是造成姓名與人本身的同一性的混淆。實踐中,常表現為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名義實施某種行為,如冒用某知名人士的姓名從事活動,或利用自己與被冒充的人的某些相似性或容易混淆法定情形而冒充他人進行活動。現實中,盜用他人姓名,不僅會侵害被盜用人的姓名權,也常伴隨其他一系列的精神性、財產性損失。

此外,值得討論的是以他人姓名實施法律行為的問題,即行為人不是說「我在為甲實施法律行為」,而是說「我就是甲」。這裡應當分為兩種情形:如果行為人是在為自己實施法律行為,而相對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則冒名的事實不予考慮,法律行為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效力,這被稱為「使用虛假姓名」;但是,假如何人實施法律行為,對相對人來講具有重要性的話,通說認為應當適用代理的規定,這被稱為「冒用他人姓名」。在主觀要件上,假冒行為主觀上是故意。

因幹涉、假冒而侵害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所享有的名稱權的認定與幹涉、假冒侵害他人的姓名權相同。盜用、假冒他人企業名稱的行為是指未經他人同意盜用或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行為。但在其他侵害姓名權或名稱權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第201頁)

3.非經許可對自然人姓名進行商業使用

《商標授權確權規定》對姓名權的侵害作了規定。其中第20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主張訴爭商標損害其姓名權,如果相關公眾認為該商標標誌指代了該自然人,容易認為標記有該商標的商品系經過該自然人許可或者與該自然人存在特定聯繫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商標損害了該自然人的姓名權。」《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其司法解釋也對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或企業名稱的作了規定。其中,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姓名」。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第201頁)

法信·關聯法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9修正)

第六條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

(一)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的混淆行為。

2.《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

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公共場所、網際網路或者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於或者變相用於商標、商業廣告,損害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

3.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

141.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

法信 · 學習民法典專區

法信第1753期

內容編輯:小太陽 責任編輯:長今

相關焦點

  • 【法律適用】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⑲:關於離婚損害...
    】(點擊跳轉閱讀)之後,即時起法信公號全新推出【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該系列圍繞《民法典》中的新增和實質性修改法條解析條文變遷和影響關聯法條推送類案裁判規則和案例要旨幫助法律人從案例實務中學習領會民法典條文
  • 法學園地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㉒:關於侵害知識...
    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1.惡意重複侵害他人註冊商標,侵權時間持續較久的,人民法院可對侵權行為人適用懲罰性賠償——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訴杭州某抖商公司、杭州某抖友公司、某科技公司、楊某侵害商標權糾紛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案例要旨:侵權行為人未經商標所有權人許可,在會場宣傳中多處使用註冊商標,在多個網絡平臺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⑬:關於相鄰不動產之間不可量物...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重點條文《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條法條變遷說明《民法典》第294條來源於《物權法》第90條關於相鄰不動產之間禁止排放、施放汙染物的規定。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1.認定光汙染損害應依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是否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及是否超出公眾可容忍度等進行綜合認定——李勁訴華潤置地(重慶)有限公司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案案例要旨:由於光汙染對人身的傷害具有潛在性、隱蔽性和個體差異性等特點,人民法院認定光汙染損害,
  • ...案裁判規則系列㉖:關於物業服務人後合同義務的相關裁判規則7條
    重點條文《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九條法條變遷說明《民法典》第949條為新設條文,系在《物業管理條例》第38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基礎上完善而來。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1.物業交接是物業服務合同的附隨義務——廈門海滄大永固大廈業主委員會與廈門海投物業公司物業服務案案例要旨:物業交接是物業公司在物業服務合同終止後必須承擔的義務,該義務實際上即合同法所規定的「附隨合同義務」,物業公司為履行該義務給業主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 王利明: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 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
    侵權責任法主要是救濟法,即在權利遭受侵害以後,對受害人提供救濟,不宜對人格權的權利類型和內容作出全面規定,這只能由作為權利法的人格權法來規定。這種認識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因此人格權最後獨立成編出現在民法典草案中。 新京報:民法典草案關於人格權編是否仍有值得完善之處?
  • 共學民法典(四十三)!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
    【說法】「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專設『飼養動物損害責任』,有助於規範文明養狗,預防糾紛發生,明確責任劃分,統一裁判規則。」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人民法院法官鄧紅亮指出,民法典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擔責;能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減責。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擔責。
  • 關於《民法典》,青海人一定收藏好!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最高法發布首批7件民法典配套新司法解釋涉及物權、婚姻家庭、繼承等方面細化法條,統一裁判尺度與民法典同步施行(第一千零一十條)24.姓名權、名稱權的擴張保護明確對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等,參照適用姓名權和名稱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打羽毛球被砸傷,球友該賠償嗎
    如今,隨著民法典的實施,自甘冒險原則將有助於結束各地法院裁判標準不一的問題,讓參加體育活動者免除後顧之憂,避免「誰受傷誰有理」狀況的出現。案例2020年4月28日上午,原告、被告與案外四人進行羽毛球比賽。比賽過程中,原告被被告擊打的羽毛球擊中右眼。事發後,原告由被告陪同至醫院就診。
  • 民法典對法院執行的影響
    民法典調整了涉及執行工作的相關規則的,我們務必對相關執行規則進行相應調整,以確保法律適用的正確性。(一)關於申請執行時效的計算問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2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 張新寶 張馨天:從《侵權責任法》第87條到《民法典》第1254條...
    (二)利益衡量  在《侵權責任法》立法過程中,關於從建築物拋擲(墜落)物品條款的正當性有過多種觀點的激烈交鋒,最終,《侵權責任法》在從建築物拋擲(墜落)物品侵權責任問題上的立法思路基本採用了行為與過錯雙重推定的規則,這與「重慶菸灰缸案」的裁判適用規則相一致,即在難以找到加害人的情況下,由可能的加害人承擔補償責任。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第一千零一十條)3.姓名權、名稱權的擴張保護明確對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等,參照適用姓名權和名稱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第一千零一十七條)4.禁止非法收集個人信息針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侵害他人人格權益,甚至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等問題,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第一千零一十九條)。5.
  • 劉貴祥 | 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 2019 年 11 月頒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會紀要》)已經進行了闡釋,主要涉及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條關於表見代理,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五條、第五百零四條關於法定代表人代表權以及第三百一十一條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實踐中,應當依據有關具體法律規則進行判斷,類推適用也應以規則設定的情形、條件為基礎。
  • 《中國民法典釋評》(十卷本)
    ◆本套書是對民法典進行逐條釋評,【本條主旨】用一句話點明法條的核心要義,【相關條文】釐清已廢止法條、相關司法解釋的適用衝突問題,【理解與適用】既從理論的角度提供一種價值指引,又從實務的角度指導具體案件中法律的適用問題,還對實踐中有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了前瞻性的探討。
  • 關於合同糾紛案例10個裁判規則
    本期將推送10例有關合同糾紛的重要裁判規則,供大家參考。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來源】指導案例33號:瑞士嘉吉國際公司訴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等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案,(2012)民四終字第1號,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發布第八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法〔2014〕327號)。
  • 貫徹落實民法典 推動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和第一百九十六條,沿襲了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由2年延長為3年,並改變了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計算規則,明確規定了請求停止侵權、基於物權的返還請求權等相關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對人格權受侵害時相關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問題作了進一步規定。上述規定改變了有關訴訟時效的原有規則,總體上更加體現對債權人民事權利的保護。
  • e案e審 | 教育機構隨意使用他人肖像「打廣告」,這樣的「安排...
    二、被訴侵權文章侵害了鄭某某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或許可他人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有權通過授權他人使用自己姓名獲得報酬。肖像權,是指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肖像權人的肖像。本案中,根據鄭某某提交的證據可以印證被訴侵權文章中使用的圖片與鄭某某肖像具有同一性。
  • 熊燕:民法典中親子關係確認規則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三、民法典第1073條之評析及實踐可能遭遇的困境對於親子關係的確定,民法典主要規定在第1073條,即「對親子關係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全國首例代孕子女監護權案中,二審裁判文書花費大力氣論證代孕子女的母親為何採「分娩者為母」原則確認,以及,被告如何基於與代孕子女親生父親的夫妻關係從而與代孕子女形成有撫養關係的繼子女繼父母關係。似乎,本案雙方有疑問的,僅僅是代孕子女與被告之間的母子關係存在爭議。然而,沿著傳統民法親子關係確認規則的規範路徑,有疑問的又何止母子關係?
  • 法學園地 ▏民法典核心條文相關法條一覽表之【侵權責任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 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嚴重精神損害,被侵權人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請求其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七)杜鵬:侵權責任篇
    但是,該條同時規定,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這又將個體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2、「自助行為」制度賦予個體私力救濟權生活中,自然人在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後,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將會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