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到底是怎麼追到卓文君的?有不少人說他後來另覓新歡,卓文君就用這一首《白頭吟》挽回了司馬相如的心。
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首詩絕對不是,當時的卓文君能夠寫得出來的。
那麼司馬相如和卓君他們兩個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
成都司馬家有一小男孩,從小讀書練劍,少年英才,父母看他生龍活虎給他取名犬子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口吃,長大之後的他因為崇拜藺相如,於是改名為司馬相如,字長卿。
當時臨邛有一富家大戶卓王孫,然卓氏有女,名為文君。秀麗溫婉,又通曉音律,只可惜芳華之年卻喪夫守寡。
有一天,卓王孫舉辦了宴會,宴會上邀請司馬相如彈琴助興,他推辭不得,便撫琴奏樂。
彈著彈著,他便發現門縫處有一少女,身姿隱隱綽綽,似乎在偷看自己,他心想,這肯定是那卓文君,之後曲調一變,奏出了那首名揚千古的《鳳求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卓文君含情脈脈地聽著琴音,再見那撫琴人儀表堂堂,更是心下歡喜。一曲過後,司馬相如退出,然後花錢討好卓文君的丫鬟,替他傳話。
那卓文君本就被琴音擾得慌亂情迷,就一下得知並非一廂情願,更是開心,她猶豫再三,還是深夜逃出了家門,與那個撫琴人,司馬相如私奔。
他們一路跑回成都,等到了才發現,當真是家徒四壁,但此時她已全然不顧,只想著與司馬相如,共度餘生。她父親知道之後大怒,並揚言一分錢也不給她,就這麼過了一段日子,兩個人撐不下去,卓文君出主意回臨邛,想著有兄弟能夠幫忙不會太差,他們變賣家產,在臨邛買了一個酒家,賣酒為生。
卓文君親力親為,穿著下人才穿的短褲,當街洗酒器,試問卓王孫這老臉又往哪擱?終於熬不住了,於是給了他們一大筆嫁妝,夫妻倆呢通過坑爹暴富,又回到了成都,幾年之後,他的《子虛賦》被漢武帝讀到,大為讚賞,從此平步青雲。
大多數人所知道的版本是,後來司馬相如變心,卓文君於是寫了《白頭吟》。甚至還有版本說,寫了《怨郎詩》和《訣別書》,其實這些都是後人託名。首先你看這《怨郎詩》是怎麼寫的?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
這個百無聊賴一詞是300年後才出現的,又怎麼可能是卓文君所寫的呢?而《訣別書》呢,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最早將《白頭吟》和卓文君綁在一起的,出自《西京雜記》,但是這本書本就是漢朝時的八卦書,而且作者存在爭議,又怎麼會有可信度呢?
而現在最早公認的文人五言詩是東漢班固的《詠史》,那西漢的卓文君怎麼可能寫出這麼成熟的五言詩呢。
兩個人的結局究竟是怎麼樣的已經無從得知,但千百年來又有多少被世俗囚禁的相思,曾在一瞬間被這個故事感染,終踏破猶豫和膽怯,大步流星地去追尋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