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公募年,多項數據創新高!總規模18.54萬億,新發超3萬億,「繼續...

2021-01-10 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2020歲末,「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證監會主席這一最新定調無疑又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

12月22日,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傳達學習會議精神。會議強調,著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健全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長周期考核機制。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證監會發聲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話題引起熱議。事實上,銀保監會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曾經發文要鼓勵長期資金入市,鼓勵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今年以來,公募整體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連續邁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可謂氣勢如虹。截至12月24日,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54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產品數量更是從去年底的6500多隻增長到今年10月底的7600多隻。

經歷了超過20年的積累和沉澱,中國公募基金業在2020年再上層樓,正逐漸成為大資管行業的中堅力量。隨著「炒股不如買基金」的風氣漸盛,未來公募基金更有望成為居民資產配置轉移的重要去向。

公募大年,多項數據創新高

2020年可謂是基金行業的「大年」,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了年尾,助推國內公募基金規模乘風破浪,再創新高。截至12月24日,資產淨值超過18.54萬億元,僅新發行的基金,規模就超過3萬億元。在資金的熱烈追捧下,「日光基」頻頻出現。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易方達均衡成長、廣發價值優勢等超過100隻基金出現了一日售罄的盛況。

隨著「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深入人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也再上臺階。數據顯示,當前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約4萬億元。自2014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每年都邁上新的臺階。2014年,公募基金規模首次跨入4萬億元大關;2015年公募基金規模再次躍升,超過8萬億元;2017年,公募基金規模超過1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各類型基金的增長情況看,今年前11月,權益類基金規模激增2.7萬億,在公募基金新增規模中佔比67.6%,成為公募市場最重要的「生力軍」。其中,混合型基金激增2.1萬億,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5916億元。

截至11月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5.88萬億元,在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比31.37%,比去年底佔比大幅提升近10個百分點。同期,在債市調整行情下,前11月債券型基金規模萎縮2151億元,規模縮水7.8%。不難發現,在今年新基金火爆發行的背後,是權益類基金市場正在悄然挑起「大梁」。

針對上述現象,匯添富基金就表示,首先,我國實體經濟率先走出疫情的不利影響,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持續鞏固,產業發展升級的勢頭強勁,帶給市場極大的信心;其次,資管新規實施以來,公募基金制度優勢持續凸顯,居民家庭財富有很強的再配置需求,權益類資產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第三,從政策面來看,2019年底以來,證監會多次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促進投資端和融資端平衡發展。

進一步來看,自2019年10月起,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註冊機制開始實施,註冊效率得到提高;2019年12月,多家基金評價機構響應監管號召,聯合發布倡議書,優化基金評價制度……以上政策和措施都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此外,公募基金扎紮實實提升投資業績,自身的專業投資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已經有39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超過100%(分級基金僅算母基金、剔除C類,下同),這一數據較上周五明顯提升,當時只有24隻。而在12月初實現翻倍此類基金的數量尚不足10隻。而若納入指數型基金,今年實現翻倍的基金已經達到43隻。

公募「頭部」優勢進一步鞏固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是權益類基金髮展的大年,一是因為基礎市場較好,投向股市的權益類基金市值攀升,規模出現較大擴容;第二是監管層積極引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基金註冊、發行、評價、基金投顧等方面都迎來最好制度環境;第三,在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下,權益類新基金受市場追捧,爆款基金頻頻現身,頭部基金經理產品「單日售罄」,「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事實上,就在公募基金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主動偏股型(包括普通股票、偏股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已超過150位(含合管基金)。其中,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800億元,易方達基金張坤、南方基金茅煒、匯添富基金胡昕煒、鵬華基金王宗合、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嘉實基金歸凱、匯添富基金楊瑨的管理規模均超過500億元。

一方面,在績優基金經理和渠道營銷的合力下,百億元級「巨無霸」基金不再是稀有物,已成為新發基金火爆發行的點睛之筆,單只基金的認購紀錄更是迭創新高。回顧過去十年公募市場的百億元級新發基金的數量:2019年為27隻、2018年為14隻、2017年為8隻、2016年為12隻、2015年為20隻、2014年為5隻、2013年為3隻、2012年為13隻、2011年無、2010年為3隻。據此估算,2020年已打破年度百億元新基金髮行數量的歷史紀錄,成為新發基金的「超級大年」。

但另一方面,這些百億元級爆款基金仍主要聚集在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鵬華等頭部基金公司。這些公司產品研發及銷售渠道實力雄厚,甚至上演了「15隻百億元基金一日售罄」的劇情。不過,面對年內新基發行盛況,仍有11家基金公司並未趕上,其中以小型公募和成立時間較短的次新基金公司為主。

從基金公司發行爆款基金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鵬華等基金公司的新發爆款產品相對較多,分別收穫10隻、5隻、3隻、3隻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募資規模分別達到1587.19億元、902.39億元、580.04億元、559.36億元。

而就基金公司新發基金產品總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廣發、鵬華等基金公司的發行規模均達千億元,是今年新發基金的「主產地」。嘉實、富國、招商、華夏、景順長城、工銀瑞信、華安、銀華、中歐等基金公司的新發基金規模也均超過500億元。

不難發現,在基金「頭部化」效應顯著的當下,頭部基金公司的吸金能力越來越強,中小型機構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就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角度而言,當前最好的應對策略還是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強資產配置能力、做好基金淨值管理等。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私募行業十大新聞:總規模接近16萬億 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原標題: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 百億私募大爆發——2020年中國私募行業十大新聞來源:FUND部落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元證券私募增長強勁2020年,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達到15.91萬億元,較去年底大增2.17萬億元,連續跨過14萬億元、15萬億元兩大整數關,直逼16萬億元。同時,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46萬家,較去年底增加140家;管理基金數量9.47萬隻,較去年底猛增1.3萬隻。
  • 公募管理規模重返17萬億,債基三連降
    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 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來源:東方財富網01、公募基金(非貨幣)規模大幅增長截止2020年4月22日發稿,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數據出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全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達144家,管理基金總數6380隻,管理規模超16萬億。
  • 19家中國公募入圍世界500強 你們家上榜了嗎?
    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前500強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總規模達到81.2萬億美元,較2015年同比增長5.8%。其中,北美的基金公司在去年錄得最為強勁的規模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球500強基金公司中,總部位於北美的公司的資產管理總規模達到47.4萬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7.7%。
  • 螞蟻IPO登陸在即,這筆3萬億的帳怎麼算?
    螞蟻集團本周開展上市前推介,兩家承銷商瑞信及摩根史坦利給予的估值分別為3800億至4610億美元(約2.96萬億港元至3.6萬億港元),以及3330億至4570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至3.56萬億港元),估值上沿比此前傳出的2800億美元高出至少30%。若暫取其中位數,這單IPO也將要接近3萬億元。這也意味著,這隻巨型螞蟻將佔據科創板的半壁江山。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93隻產品  進行公募化改造  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以超過400億的總規模成為霸主。  收益率上,2020年全年8隻產品的收益率超過60%,另有5隻產品收益率在50%之上。光證資管和中信證券等取得較大領先。其中,中金新銳A獲得了65.72%的收益率,緊隨其後的是光大陽光啟明星創新驅動主題混合,中信證券紅利價值A類、B類和C類去年1年的漲幅都在60%以上,佔據了前5名中的三位,另外光證資管的光大陽光智造混合型A、中信證券的中信證券成長動力等收益率也在60%以上。
  • 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出爐,美股卻下跌!投資者怕什麼
    美東時間1月14日晚間,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公布了總規模達1.9萬億美元、名為「美國救援計劃」的大規模刺激方案。  然而,1月15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主要行業板塊普跌。利好消息為何變為利空因素,投資者在擔憂什麼?
  • 數一數二|萬億俱樂部擴容 浙江的下一個萬億城市在哪裡?
    按2019年的數據,國內萬億GDP俱樂部有17個成員城市,這幾天南通、泉州、福州等城市官方發布消息,2020年GDP突破萬億,正式躋身萬億俱樂部。有專業人士評論,萬億俱樂部怕是要迎來擴容潮了。作為萬億俱樂部的頭部陣營,長三角城市群顯然更為熱鬧,在官方數據正式公布前,已有不少專業人士躍躍欲試預測哪些城市將進萬億俱樂部。長三角的後備軍裡,江蘇南通和安徽合肥被認為是第一梯隊。
  •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價值投資時代開啟,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意識逐漸增強,A股連續3年分紅金額突破萬億元,分紅公司數量佔比達七成,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上市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數據寶統計,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3.72萬億,較20年前增加59倍,較10年前增加2.5倍。
  • 2019年,歐盟27國GDP已比美國少5.85萬億美元,那與中國差距呢?
    歐盟GDP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按照歐盟統計局公開的信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28國在2019年的經濟同比實際增長1.5%,完成的名義GDP折合美元為18.41萬億美元,與美國21.43萬億美元相比,差距為3.02萬億美元。
  • 首批5隻公募MOM終獲「準生證」 有望成長為萬億元級細分市場
    直到年末收官,公募MOM才塵埃落定。2020年12月31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家公募基金處獲悉,全市場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獲批。時隔一年後,2020年12月31日,國內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拿到「準生證」,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再添一個新的投資工具。
  • 四川盆地再傳喜訊,6300米地下發現萬億超級氣田,足夠中國用3年
    曾有專家表示,石油天然氣只夠人類繼續使用100年,這樣一來,未來人類將進入無油氣可用的境地。而作為工業大國的我們,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更高,因此我國近幾年一直在勘測新資源的出現。近日四川盆地再傳喜訊,6300米地下發現萬億超級氣田,足夠中國用3年。
  • 首隻公募MOM呼之欲出 基金公司競帆萬億藍海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公募基金規模已超18萬億元,按照美國市場MOM佔公募基金規模超6%的比例計算,未來我國MOM規模有望超過萬億元。首隻公募MOM呼之欲出即將發行的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MOM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設置了最短1年的持有期限制。
  • 3萬億資金大遷徙!這一投資品種瀕臨危機
    摘要 在過去的幾年裡,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在內的被動型基金迅速佔領了市場。   眼下,投資界即將迎來一個戲劇性大轉變。
  • 美東時間周四(6日)蘋果漲逾3%再創新高 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
    美東時間周四(6日),美股低開高走,受初請數據好於預期推動,三大股指全線收漲,納指7連漲再創新高,收盤突破11000點,蘋果漲逾3%再創新高,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初請數據提振了市場,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至8月1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118.6萬人,錄得6月初以來最大環比降幅,好於市場預期的141.5萬人,前值小幅上修一千人至143.5萬人。Pence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Dryden Pence表示,市場分化明顯,有幾個板塊表現良好,把其他一些板塊遠遠拋在後邊。
  • 再創新高!貝萊德資管規模達8.68萬億美元
    當地時間本周四(1月14日)美股盤前,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發布了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其資管規模在第四季度增至創紀錄的8.68萬億美元。
  • 中國18個萬億GDP都市圈排名(2019年)
    至於中國目前都市圈數量,比較通行的說法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恆大研究院在2019年4月發布的《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提到的24個,包括上海、深莞惠、廣佛肇、蘇錫常、南京、杭州等6個都市圈為發達型;北京、天津、成都、長株潭、重慶、廈漳泉、青島、武漢、鄭州、西安、合肥、寧波、石家莊、濟南、瀋陽等15個都市圈為崛起型;哈爾濱、南昌、長吉等3個都市圈為起步型。
  • 四川盆地6300米下發現「超級氣田」,儲量萬億夠用3年
    因此,隨著近年來我國在不斷快速發展之下,對於各類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我國也開始逐漸加重了對於國內各個地區的資源勘測工作,如今,隨著我國的不斷勘測之下,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好消息接連傳了出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四川盆地迎來喜訊!在6300米地下發現萬億儲量的氣田,足夠我國使用三年之久。
  • 五路資金有望為A股輸送萬億元「活水」;特高壓工程審批建設進程加快
    市場人士認為,在政策引導下,預計今年公募、外資、銀行理財、險資和社保等五路中長期資金,將為A股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公募和外資仍為主力資金,銀行理財和社保有望成為長期資金的新增來源。  消費類ETF總規模1個月內激增近四成  近1個月以來,中證消費指數漲幅約20%,近26億元資金借道消費類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大舉布局,助推消費類ETF總規模1個月內激增近四成。公募對消費板塊的布局熱情也進一步升溫,近1月7隻消費主題基金集中上架。
  • 行業重鎮從無到有 深圳公募勇立潮頭
    這片熱土上的公募機構數量超過30家,資產管理規模在6萬億元以上,還在投研風格、制度創新上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深圳公募將繼續發揚創新精神,深耕細分領域,為基金持有人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前浪厚重後浪奔湧1998年是中國公募基金的發展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