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過去的幾年裡,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在內的被動型基金迅速佔領了市場。
眼下,投資界即將迎來一個戲劇性大轉變。
在過去的幾年裡,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在內的被動型基金迅速佔領了市場。據花旗集團,2016年在美國上市的ETF基金淨資本流入2830億美元,使其管理的資產總規模達到2.5萬億美元。
而近日摩根史坦利和諮詢公司Oliver Wyman一同發布報告稱,未來3到5年裡,ETF管理的資產有望進一步增加2萬億美元至3萬億美元。
共同基金面臨費用大幅縮水痛苦
相較於活躍的被動型基金,主動型基金在過去幾年裡表現欠佳。與共同基金比起來,ETFs更便宜也更透明。在過去幾年裡,共同基金的資金不斷流出並流入ETF,這迫使共同基金削減費用,以提高自身競爭力。
花旗預計,在接下來的十年裡,ETF基金在美國的投資份額將從現在的15%飆漲至60%。基於這種情形,共同基金減少費用的趨勢很可能將繼續下去。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17年年中,主動型基金費用可能縮水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這並不是個好消息,因為更少的費用意味著更少的利潤。
費用壓縮正席捲整個共同基金行業,這迫使基金經理們想盡一切辦法壓低成本來保住底線。而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似乎有些諷刺。
共同基金或是ETFs增長最大的驅動因素之一
根據摩根史坦利和Oliver Wyman的這份報告,目前共同基金正在使用ETF來降低成本,而幫助共同基金費用壓縮的正是ETF。通過投資ETF,共同基金能抽出時間來專注於「更加複雜的替代投資方案」。
摩根史坦利和Oliver Wyman在報告中解釋稱,ETF需求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包括外包首席投資官(Outsourced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s)和財富經理人(Wealth Managers)在內的資產配置者增多。
這些資產配置者正越來越多的以一個接近零的成本來使用ETF,以外包轉移貝塔風險敞口,從而允許他們把資源集中在高說服力基金經理或是更加複雜的替代投資方案上。
但是,2019年以後,主動基金管理策略中把被動投資工具當作完整的一部分將會是更加重要的一股勢頭。目前,共同基金中只有大約0.5萬億美元的資金投資ETFs, 其中大部分用於流動性管理。
摩根史坦利和Oliver Wyman預計,在大市值和中市值股票上,使用ETFs而不是傳統的持有個股的方式能獲得5-8個基點的成本優勢。隨著資產經理人尋求以更低成本獲得更好業績表現的方法,這可能意味著共同基金會是ETFs最大的投資者。換句話說,共同基金有可能會是ETFs增長最大的驅動因素之一。
(責任編輯:DF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