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楷見證WWF在中國的40年
潘文石(左一)、胡錦矗(右二)、喬治·夏勒(右一)在五一棚迎賓路
□ 譚楷
1980年5月15日,臥龍的山野盛開著紫杜鵑。世界自然基金會(英文縮寫WWF)主席斯科特和夫人、世界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中國的大熊貓專家胡錦矗教授,以及中國林業部官員王夢虎一行,走過皮條河上搖搖晃晃的鐵索橋,朝著牛頭山上的「五一棚」、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觀察站攀登,這是中國與WWF合作研究大熊貓最美妙的開端。
後來,在二十世紀80年代,喬治·夏勒和胡錦矗教授一起,到雅安進行考察。
2020年10月29日,在武漢,我出席了WWF與中國合作40年的慶祝會。環顧左右,當年在「五一棚」打拼的老人們,一個也未能出席。我想,他們的勇往直前的足跡,不應當被時光抹去。
美麗的放棄
1984年12月24日,我冒著大雪去位於青川唐家河的中外合作研究大熊貓的第二基地白熊坪,向夏勒夫婦祝賀聖誕節。
白熊坪觀察站像一座土地廟,飯廳裡堆放著彩燈、蠟燭,罐頭、水果和美酒。炊事員正忙著做菜餚。胡錦矗和夏勒一行尋找熊貓「雪雪」去了,翻譯邱明江說,順著腳印走,準能找到他們。我倆便換了登山鞋,尋蹤而去。這時,雪花漸漸稀疏,山林已顯出輪廓。
過了河灘,在一片密林裡,見到了胡錦矗和夏勒。他倆手中各持一把麻醉手槍,像福爾摩斯時代的偵探,竊竊私語一陣,決定各領一隊人馬,南北包抄,合圍「雪雪」。
「雪雪」是帶著無線電頸圈的「美少女」,它的頸圈漸小,需要更換了。所以白熊坪的人們苦苦跟蹤了三天,希望能一舉成功,為聖誕節增添一份特殊的禮品。
雪地埋伏了半小時,快凍成了冰棍,不明白夏勒為什麼還不射擊,胡錦矗也按槍不動。
夏勒向對面叢林裡的胡錦矗打了手勢——撤退!
好不容易圍上正在睡覺的「雪雪」,為什麼要撤退?
退下來,夏勒才說:作為聖誕節的禮物,我真想在節日前給「雪雪」換頸圈。但是,「雪雪」睡在陡崖上,旁邊是深谷,一槍打去,它不會立即麻倒,要是受了驚嚇,摔下了陡崖,不是害了它嗎?
都稱讚夏勒考慮問題很周到。
為此,我深為感動。在日記上寫下了「美麗的放棄」——世上許多苦苦追求的東西,也許,放棄是另一種美麗。
飄揚的會旗
1961年,WWF成立時,中國國門緊閉,與國外的動物學界幾乎沒有交往。但是,WWF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以斯科特設計的大熊貓圖案作為會旗和會徽,真是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決議。
大熊貓的原型是大熊貓「姬姬」——1954年在夾金山捕獲,是我國唯一一隻以交換形式被送到國外的大熊貓。
近60年來,熊貓之旗超越了國家、民族、宗教各種界限,飄揚在地球的每一角落,成為保護地球上動植物的象徵。
前莫斯科動物園園長梭斯諾夫斯基說:「大熊貓是野生動物世界絕無僅有的,貨真價實的瑰寶,非常美麗的,標新立異的,令人驚嘆的動物。」
如果你見到美國的「貓粉」,從華盛頓追到了碧峰峽,一點也不用奇怪。從1972「熊貓外交」開始,大熊貓「興興」和「玲玲」被作為友誼使者來到華盛頓動物園。「興興」和「玲玲」都來自寶興。「玲玲」在那裡生活了20年,生育的5個寶寶都未能成活,WWF曾為此下半旗誌哀。苦苦盼了30多年,直到2005年7月9日,有著夾金山大熊貓「血統」的「美香」經歷8次懷孕失敗,終於生下了「泰山」。「泰山」從出生到成長的細節,就連它從假山上摔下來,也成了公眾強烈關注的大新聞。按協議,「泰山」應在2007年回到中國,在美國方面一再要求下,歸期一直推遲到2010年1月30日。那一天,上萬美國民眾在風雪中送別大熊貓「泰山」。美國記者用「淚流不止」「痛徹肝腸」「難捨難離」來描繪當時情景。
熊貓之旗,願你在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高高飄揚!
【來源:生態雅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