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30年,為何海外有個地方,還高高地飄揚著一面「三角龍旗」

2021-01-09 歷史店

清朝12帝,前六位皇帝走得是上坡路,而從乾隆皇帝的後半生開始,清朝就開始走下坡路。至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后代替末代皇帝溥儀籤署了退位詔書,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正式退位。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從此結束了——高高飄揚在華夏大地上的三角龍旗,一面面就好像「裹腳布」一樣,被紛紛丟棄,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

如果想掰扯清楚這面龍旗的來歷,我們還得從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談起。

莊士敦是蘇格蘭人,他先後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主修現代歷史、英國文學和法理學,可以說,他是一位有真材實料的專家型學者。

1898年,莊士敦來到中國,他先後在香港和威海衛的英國殖民政府供職。1919年,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的莊士敦,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國通」,這時候,經李鴻章的次子李經邁介紹,莊士敦就被請到紫禁城,開始了一段教授溥儀的帝師生涯。

這一年,溥儀14歲,而莊士敦45歲。

莊士敦不僅教溥儀英文,還教他數學,以及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這樣寫道:「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他口袋上的自來水筆竟使我因中國的毛筆宣紙而感到自卑。」

溥儀和莊士敦相處的時間,是一段愉快的時間,溥儀和這位外國老師之間,亦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莊士敦也失去了「帝師」的工作。1930年,莊士敦一開始在倫敦大學任教,因為撰寫《紫禁城的黃昏》等書的原因,他最後辭去了這份教書賺錢的工作。

莊士敦辭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紫禁城的黃昏》出版後,即大賣特賣,讓莊士敦賺來了一筆不菲的稿費。他用1600英鎊,在蘇格蘭西部阿蓋爾地區的克雷格尼希湖上,買了一座名為「皇家之島」的小島。

在這座小島之上,莊士敦將房間分別用帝室、威海衛室和竹室命名,而房間中,陳列著溥儀送給他的各種宮廷寶貝,溥儀賞賜給他的清朝官服,也被莊士敦懸掛在牆上。

最為特別的是,每天一大早,莊士敦都會在「皇家之島」的旗杆上,升起一面大清國的三角龍旗。

莊士敦寫的《紫禁城的黃昏》一書出版後即暢銷,讓他也成為了一位名人,一位名叫伊莉莎白的女士看到書後,她深深地被莊士敦的傳奇經歷所吸引,她就領著自己的女兒,來到了「皇家之島」上做客。

伊莉莎白女士比莊士敦小19歲,有道是,女追男,隔層紗,兩個人很快就陷入了戀愛關係,不幸的是,1938年3月6日,兩個人還未舉行正式婚禮,莊士敦就去世了。

莊士敦在去世前,曾經留下了一份遺囑,在遺囑中,莊士敦提出了三點要求:

1、將自己的骨灰撒到小島上。

2、將自己名下的小島以及財物捐贈給英國城市環境和古蹟保護委員會。

3、自己死後,他請伊莉莎白幫忙找人給自己寫一個自傳,或者將自己收集的珍貴資料,交給學術機構永遠保存。

伊莉莎白女士「鄭重」地答應了莊士敦的三個遺願,莊士敦去世後,他將莊士敦的骨灰很認真地撒在小島上;然後一把火燒了莊士敦收集來的照片、資料;那個小島被她賣了一筆錢,然後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皇家之島」換了主人後,那面不合時宜的「三角龍旗」也被徐徐地撤下,這代表著,清朝最後一面在海外的龍旗徹底停止了飄揚!

相關焦點

  • 大清亡國後,國外此地依然升起「三角龍旗「,幾十年不間斷
    清朝有12帝,前六位皇帝走得是上坡路,而從乾隆皇帝的後半生開始,清朝就開始走下坡路。至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后代替末代皇帝溥儀籤署了退位詔書,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正式退位。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從此結束了——高高飄揚在華夏大地上的三角龍旗,一面面就好像「裹腳布」一樣,被紛紛丟棄,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但是,有一個地方30年不間斷卻依然懸掛著原先的那面龍旗。
  • 清朝為什麼滅亡?
    建州滿清政府能夠入主中原,統一中國,是他們統治者做夢都想不到的結果,畢竟滿族只有30萬人口,與明朝太不成比例。從滿州軍事崛起,其實只想做個佔山為王,割據勢力的實力派,面對明朝對早期建州滿人軍事勢力擠壓,滿人非常害怕自己被明政府消滅,與蒙古科爾沁部族結盟,讓自己的割據政權生存下去。
  • 為何清朝滅亡以後,仍然有清軍駐紮在香港九龍城寨內?
    在訂立了這「展拓界址」的專條不久,港英政府就突然藉口駐紮在九龍城內的清朝官員的行動,已經與他們防衛香港的措施有所妨礙,用武力強行將清朝官員壓這種片面的行為,雖然遭受當時清朝的抗議,但是港英政府並不理會。  所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在公元1898年6月9日(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籤訂的,規定在這年的7月1日起有效執行。
  •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僅僅是因為閉環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閉關鎖國不僅沒有滅亡清朝,反而延長了清朝的存在時間。接下來筆者將具體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封建王朝的末期一般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官僚集團腐和地方起義,內部問題惡化後往往又會使得王朝難以應對外部勢力的入侵,最終,要麼亡於內亂,要麼亡於外敵入侵。
  • 熊貓之旗飄揚在藍色星球上空
    雪地埋伏了半小時,快凍成了冰棍,不明白夏勒為什麼還不射擊,胡錦矗也按槍不動。夏勒向對面叢林裡的胡錦矗打了手勢——撤退!好不容易圍上正在睡覺的「雪雪」,為什麼要撤退?退下來,夏勒才說:作為聖誕節的禮物,我真想在節日前給「雪雪」換頸圈。
  • 清朝末期,為什麼百姓們對清朝政府不信任,甚至是坐視清廷滅亡
    但是話說來,清朝百姓作為清朝統治下的國民,清朝的覆滅對於老百姓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外患不斷情況下,清廷的覆滅反而會讓百姓們無依無靠,備受欺凌,為什麼在清朝將要滅亡的那幾十年裡,百姓起義不斷,未曾有百姓幫助清廷,坐視清廷崩塌呢?
  •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法國送給我們的,上面有個建築,作用很大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真的嗎?各位,其實這事兒一點都不奇怪。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此以後,高鼻梁、白皮膚的洋人走進我大中華,而國人呢?也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探索新世界。舉個例子吧,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當走到瑞典時,他被那裡的美景折服了。
  • 清朝能滅了幾十萬兵的太平天國,為何會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
    堡壘永遠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沒有滅亡清朝,但動搖了清朝的根基。大清帝國已經奄奄一息,用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的話說就是,清朝已經活不過50年了。曾國藩和趙烈文對話的這一年大概是1864年,40多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大清帝國正式壽終正寢,應該說這個預言還是比較精準的。清朝的八旗軍和綠營兵早就失去了戰鬥力,在鎮壓白蓮教起義的時候,這一缺點就暴露無遺。當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清朝的正規軍戰鬥力不強的弱點再次被放大。
  •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並在1914年成立了清史館,由曾任湖廣、四川和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擔任館長,主持編修工作。初期進展非常順利,清史館經費充足,清朝史料豐富,編纂的很多專家又是歷史的親歷者。
  • 龍三角-殺人海域
    1937年7月2日下午12時30分。傳奇飛行員阿米莉婭·埃爾哈德和領航員佛瑞德·努南離開了紐幾內亞,開始了環球飛行的最後一段旅程。她們的飛行計劃是從龍三角上空飛過,飛行4000多公裡後再加油。然而,她們倆再也沒有活著回來。
  • 清朝滅亡後,100萬的八旗軍都去了哪裡?其中一支保留到了1993年
    清軍是1601年起(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逐漸建立的滿洲八旗,初建四旗為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1615年又增設另外四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他打造了一支勢不可擋的湘軍,太平天國也是被湘軍一舉蕩平,當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大清不可一日無湘。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清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備受爭議的皇帝。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
  • 俄羅斯有個「陝西村」,與世隔絕上百年,見中國人就問:清朝來的
    說起中華民族的遷徙,早在華夏文明誕生之初便有了,中國歷史有多少年,民族遷徙就發生了多少年。國人遷徙一般多伴隨著戰亂,尤其對於那些少數民族當權的朝代,如元朝和清朝等,遷徙的現象則尤為鼎盛。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有支百萬大軍突然失蹤,75年後才終於被人找到
    清政府滅亡的時候,還有上百萬殘兵敗將,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裡,仿佛突然消失了一樣,75年之後。他們終於被人找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清政府當年的殘兵敗將,居然去了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個地方。話是如此,可是沒有人對九龍城寨進行監管,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這個地方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無政府狀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開始,這個地方就已經成了犯罪分子的避風港,很多在香港境內觸犯法律的人,都逃到了這個地方。因此九龍城寨的環境特別糟糕,裡面藏汙納垢,到處都是罪犯,有人販毒,有人走私,還有人殺人越貨。九龍城寨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帶呢?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創製於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科舉制到明朝時達到鼎盛,趨於成熟,為何到了清朝就被廢除,而且廢除後的第六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不是清朝的滅亡與科舉制有關?因此,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如果想要了解科舉制如何被廢除,那麼要從根源出發,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科舉制度是隋文帝根據原有選拔制度的優缺點而創立的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為貧寒學子提供了實現理想抱負的機會,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而且,選拔的人才由皇帝統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宮女為何沒人願意娶,有一點原因難以忍受!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在秦國打敗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就建立起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不過由於秦始皇推行暴政,農民起義不斷,使得這個朝代存在的時間卻很短。而我國封建歷史中的最後一個王朝,自然就是清朝了。歷史上的164年,清軍突破山海關入主中原,建立起了我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清朝。雖然這個朝代在我國近代史中的表現讓人唾棄,不過也持續繁榮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封建王朝終將走向覆滅,好巧不巧,清王朝就接過了這一歷史任務。
  • 比百慕達還恐怖的日本龍三角,船隻飛機神秘失蹤,至今找不到原因!
    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日本龍三角與百慕達三角有許多巧合之處,兩片海域分別位於地球的兩邊,面對面遙相呼應;都有「無偏差線」,無偏差線肉眼所看不到的,卻能影響地球磁場。西半球主要的無偏差線正好經過百慕達,東半球的則正好經過龍三角。
  • 清朝滅亡後,那些清軍殘部去哪了?有一支竟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自1840年起,清朝就被打得不成樣子了,後來地方勢力崛起,清政府更加衰敗,直到1912年終於滅亡。雖然清軍在近代戰爭中屢戰屢敗,但是清軍的人數還是很龐大的。在政府滅亡以後,清軍人數都還有100多萬人。
  • 嫦娥五號首次在月球展示國旗,美國登月遭質疑:為何美國旗在飄揚?
    由於月球表面是真空環境,因此不存在氣流運動,紅旗自然也就不會隨風飄揚,只是會受到月球重力的影響。可為什麼美國國旗在月球上看起來似乎在飄揚?難不成阿波羅飛船登月是造假的?據了解,1962年至1972年期間,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總共成功登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