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2020-12-06 翰林編修館

根據慣例,各朝要為前朝修史,由官方設立史館,撥付經費,組織學者來官修史書。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

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

▲二十四史

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接管了編纂清史的工作。並在1914年成立了清史館,由曾任湖廣、四川和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擔任館長,主持編修工作。

初期進展非常順利,清史館經費充足,清朝史料豐富,編纂的很多專家又是歷史的親歷者。

▲趙爾巽

但是,在1917年時,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清史編纂工作的命運,這件事就是張勳復闢。

因為動蕩,清史館被迫關門,修編工作停了下來。

儘管後來清史館再次開張,但時局不穩,官方大幅削減經費,甚至需要館長趙爾巽利用自己的人脈,四處求取經費。

再加上原來的修編人員,也因為戰亂等各種原因散去大半,清史的編纂工作進展極不順利。

▲清朝到民國的軍閥

等到1927年時,清史已經編纂了14年,此時的工作人員也從最初的80多人,銳減到10多人。

當時工作人員希望將初稿發布,以稿費補發欠薪。但因為是初稿,裡面還有很多沒有整理升華的內容,而且部分史料有錯誤疏漏。

▲《清史稿》

最後,年老的趙爾巽,在病榻前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清史的初稿只是「作為史稿披露」,並不是真正的清史,所以將此書命名為《清史稿》。

遺憾的是,數月之後,編纂清史的靈魂人物趙爾巽病故。

▲南京總統府

再後來,北洋政府退出歷史舞臺,國民政府接管了清史的編纂工作。但是他們不認可《清史稿》,認為其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大局觀有很大的問題,將《清史稿》永久禁止發行。

不過,國民政府開始籌備《清史長編》。但一拖再拖,最後戰爭爆發,此事又不了了之。

▲清帝退位詔書

建國後,我國也多次提出編纂清史的課題,但也因為一些原因,大部分被擱置。

直到2002年12月,我國再次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重修清史。不過,因為清朝接近現代,史料極為龐雜,工程量極大。要想修出一部流傳千古的史書,還需要時間。

以上。

相關焦點

  • 清朝已覆滅100多年,為啥皇陵還有守墓人?他們的工資從何而來
    但是如今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了,為何皇陵仍有守墓人?他們的工資從哪裡來?誰來給呢?    清朝皇陵的守墓人發展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在康熙之前,清朝皇陵的守墓人待遇並不好,很多皇陵甚至沒有守墓人,所以那時候的清朝皇陵主要還是由清朝統治者親自祭奠的時候進行打掃清潔等等
  •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僅僅是因為閉環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閉關鎖國不僅沒有滅亡清朝,反而延長了清朝的存在時間。接下來筆者將具體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清朝晚期中國人口大量增長,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人地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階級矛盾一觸即發,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一起比一次猛烈,而晚清官場腐敗成風又效率低下,這些所有的情況都和古代封建王朝末期非常類似。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康熙畫像清朝時期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皇帝,比如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從乾隆帝之後,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 清朝為什麼滅亡?
    不成想厄尼爾諾現象,讓明朝自然禍災連年不斷,加上明朝朝內東林黨亂政,西部大小起義軍侵襲明政權機體不絕,明政權就在李自成的刀劍下滅亡了。滿蒙軍事集團利用漢奸吳三桂邀請,入主中原。此時正是明朝剛滅亡,群龍無主的亂世,三下五除二,乾脆利落,幾十萬人口滿清勢力就定鼎中原了。
  • 清朝早期埋下了什麼禍根?為什麼它註定滅亡?
    同時清軍在鎮壓叛亂之初,以為只要足夠殘忍,屠個城,殺雞儆猴這事就算成了,但萬萬沒想到漢族爆發出來的憤恨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和掌控,於是清軍繼續屠城,殺出了空前絕後萬裡無人的真實情況,同時顛覆了對漢人都是懦弱的看法。至此之後滿清徹底地站在了漢族的對立面,由於對漢族的畏懼,不允許漢人進入權力高層,同時開始文字獄,以絕後患。
  • 米華健談絲綢之路、中亞與新清史:發掘「被遺忘」的人群
    還有,自從二十年前我在喬治城大學任教以來,一直在教中亞史和世界史。我的專業是清史。所以,《絲綢之路》這本書,是把二十多年的教學研究經驗——尤其是中亞史方面的經驗——綜合起來,然後再寫出來的。我們知道,您的研究專長是清代新疆史,但是您對蒙古帝國也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關注。您有沒有想過,對內亞遊牧社會各個時期的歷史做全面的研究,然後寫一部新的內亞史呢?
  • 清朝能滅了幾十萬兵的太平天國,為何會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
    堡壘永遠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沒有滅亡清朝,但動搖了清朝的根基。大清帝國已經奄奄一息,用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的話說就是,清朝已經活不過50年了。曾國藩和趙烈文對話的這一年大概是1864年,40多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大清帝國正式壽終正寢,應該說這個預言還是比較精準的。清朝的八旗軍和綠營兵早就失去了戰鬥力,在鎮壓白蓮教起義的時候,這一缺點就暴露無遺。當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清朝的正規軍戰鬥力不強的弱點再次被放大。
  • 「新清史」研究:在新的高度回歸「國家認同」
    「新清史」作為一個學術派別或研究範式,其在學界產生的影響力度是難以估量的,其所主張的內亞、「滿洲」特性或是族性等已不再是清史研究中的邊緣問題,在經歷過「新清史」的挑戰之後,重新在新的高度回歸的「國家認同」,已經成為清史研究的一種新視角。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宮女為何沒人願意娶,有一點原因難以忍受!
    而我國封建歷史中的最後一個王朝,自然就是清朝了。歷史上的164年,清軍突破山海關入主中原,建立起了我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清朝。雖然這個朝代在我國近代史中的表現讓人唾棄,不過也持續繁榮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封建王朝終將走向覆滅,好巧不巧,清王朝就接過了這一歷史任務。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清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備受爭議的皇帝。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
  • 清朝滅亡以後,北洋政府如何處置那10萬囚犯?還有人居然不想出來
    1912年清朝滅亡的時候,除了皇帝下臺了,其實其他機構的領導,依舊原地待命,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明末清初多爾袞入關的時候,對明朝大臣們採取了一個政策,那就是照單全收,讓他們該做什麼官依舊做什麼官,因此迅速穩定了民心。相反李自成就對這幫人痛下殺手,所以他失敗了。
  • 孫江:日本的「大元史」與「新清史」
    應該申明的是,歐立德的研究屬於學術範疇;岡田早年的研究也屬於學術範疇,晚年則不然,著述內容駁雜,多為隨感,充斥著對漢文化的偏見,已經失去了一個學者應有的操守。岡田反覆闡述的論點有二:第一、「蒙古帝國的建立是世界歷史的開端」,清帝國不是中原王朝的繼承者,是蒙古帝國的繼承者;第二、中國歷史始於秦漢,止於南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是大清的版圖。
  • 我是清史研究者張一弛,鰲拜是忠臣還是奸佞,問我吧!
    我是清史研究者張一弛
  • 朱元璋的孝陵為何600多年沒人敢挖?盜墓賊:實力不允許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年來無人敢挖?並不是盜墓賊不想挖,而是他們沒有機會挖。這裡說的機會,一是沒人給他們機會挖,二是他們實力不允許。 朱元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了大明朝,其功績足以媲美漢高祖劉邦。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朝,歷經276年的時間,前後共有16任皇帝。
  • 清朝抗擊天花三百年,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為何同治還是死於此病?
    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民間野史一直認為他是死於梅毒,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在慈禧的打壓下,鬱郁不得志的同治皇帝喜歡上了逛窯子,不幸染上梅毒,最後不治而亡,似乎看起來也說得通。既然,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為何清朝史官卻沒有公開說明呢?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死於天花比死於梅毒還丟人!看看清朝統治者三百年的抗擊天花歷程就可以知道,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有多麼丟人了。滿族人在東北時不得天花,為何入關之後就大面積爆發了?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創製於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科舉制到明朝時達到鼎盛,趨於成熟,為何到了清朝就被廢除,而且廢除後的第六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不是清朝的滅亡與科舉制有關?因此,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如果想要了解科舉制如何被廢除,那麼要從根源出發,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科舉制度是隋文帝根據原有選拔制度的優缺點而創立的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為貧寒學子提供了實現理想抱負的機會,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而且,選拔的人才由皇帝統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 清朝末期,為什麼百姓們對清朝政府不信任,甚至是坐視清廷滅亡
    但是話說來,清朝百姓作為清朝統治下的國民,清朝的覆滅對於老百姓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外患不斷情況下,清廷的覆滅反而會讓百姓們無依無靠,備受欺凌,為什麼在清朝將要滅亡的那幾十年裡,百姓起義不斷,未曾有百姓幫助清廷,坐視清廷崩塌呢?
  • 清朝滅亡前,發生了三件很詭異的事件,至今都很難解釋
    大家知道,在每一個朝代即將滅亡的時候,都會發生一些很詭異的事情,比如說六月飛雪等。當然了事情本身倒不是多麼的奇怪,但是我們要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在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些讓人難以理解,很難琢磨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才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 清朝護照什麼樣?國家雖然孱弱,但護照上的字依然振奮人心
    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隨著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一些明朝的政策也沿用了,其中就包括這一政策。清朝前中期沒有用,因為根本不存在外患的問題,後來隨著問題出現,這一政策才實施。具體來說,閉關鎖國政策一直在,只是清朝一直沒有用。
  • 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自習室tv」,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紀曉嵐影視劇照在影視劇中,他的亮光甚至比乾隆還要明亮,乾隆信任他、倚重他,不過再好的君臣關係也有出現差池的時候,乾隆曾經罵過紀曉嵐一句話,這句話直接點出了清朝滅亡的根源,原因很簡單,紀曉嵐有一個朋友犯罪,他便壯著膽子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