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來了,他們拍到了一條會使用工具的豬齒魚

2021-01-20 澎湃有戲

撰文: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海洋是美麗神秘又令人生畏的。地球表面大約70%的面積全部被海洋覆蓋,然而人類對海洋仍舊知之甚少。若沒有關於海洋的紀錄片,我們對海洋的科學認知可能還停留在冰冷數字圖表以及死氣沉沉的插畫中。


《藍色星球2》劇照


16年前,BBC拍攝播出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帶我們大開了眼界,《藍色星球》不僅獲得多方讚譽,並斬獲多項大獎,也鞏固了BBC自然歷史部無法超越的水下拍攝地位。16年後,《藍色星球2》即將啟航,跟著鏡頭去探尋海洋的邊界,這次又會有什麼驚人發現?


「海洋類紀錄片的拍攝難度是陸地上拍攝的5倍」,10月27日,《藍色星球2》在華師大舉辦的獨家超前放映交流會上,《地球脈動2》執行製片人麥可·岡頓如是說。


麥可·岡頓


當天,《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也在離開央視後首次現身,作為美食家的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不可避免地會被主持人調侃「看到片中的魚,會不會想到這個魚經過了醃製會非常鮮美?」


陳曉卿嘿嘿一笑,立刻將話題轉移到身後的背景板,「我已經看到後面有一個地球,有一個魚,還有一個包子,我估計那個包子是屬於我的。」引來全場大笑。


陳曉卿


對於《藍色星球2》,陳曉卿認為:無論是拍攝技術還是故事節奏,《藍色星球2》無疑是今年全球最優秀的自然地理類紀錄片。「紀錄片它能讓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樣真實,同時又能讓生活像詩一樣浪漫,我覺得這個是BBC為代表的紀錄大片感動你的最根本的原因,」陳曉卿說。


映後,場內掌聲不斷。「沒有想到海洋原來這麼美」、「視覺太震撼」、「被圈粉」也成為了大家的一致評價。此次活動由騰訊視頻、BBC Worldwide、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紀錄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為了讓國內觀眾更好地感受到該紀錄片的畫面質感,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視頻在播出技術上也做了全面支持,在此次的獨家超前放映中,騰訊視頻便應用了其最新自主研發的視頻增強技術——TIE(鈦)。據記者了解,該技術會使得畫面更加鮮豔通透,層次更加突出,而這項技術也會運用在該片的線上正片播放中。


鈦(TIE)技術的現場展示


《藍色星球2》整個製作周期歷時4年,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前期與相關專業頂尖科學家一同進行的籌劃準備上。為了拍攝這套7集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


在被問及拍攝過程中的特別危險的時刻,製片人奧拉·多爾蒂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當時我們把潛水艇開到了南極,當時水溫非常冷,達到零下1.8度,因為潛水艇在這麼冷的溫度下運行,潛水艇也受到了影響,在450米的水下,潛水艇開始出現漏水的情況,如果把這個故事講完,你就不敢和我去潛水了,但這個故事的結局,我們把漏水的地方修補好我們就繼續潛水作業。


奧拉·多爾蒂


「從來不吃我們拍攝過的」


看得出,陳曉卿和麥可·岡頓是老朋友,同樣風趣幽默,熱衷調侃。


談到觀後感,麥可·岡頓說:「我覺得他們拍攝出來的紀錄片是非常非凡的成就,可能因為他們在拍攝的時候,成品顯得太不費吹灰之力,大家在觀看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拍攝難度有多高,我拍攝了非常多的紀錄片,但是從來不碰海洋這個題材,因為我知道海洋這個題材的難度是陸地的難度的5倍,我們在歷史紀錄片單位還有一個政策,我們所有之前拍過的都不吃。」


拍動物也還好說,那拍植物的怎麼辦?


「植物是可以吃的,別人拍的可以吃,你只不過不能吃自己拍的。」此話一出,又逗樂了臺下的觀眾。


陳曉卿藉此也說出了自己的經歷:「被江浙的人用來做開口的松子,然後野豬就沒得吃,野豬少了,東北虎就沒有豬吃,東北虎就逐步減少,這是非常好的食物鏈,那個節目還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就不吃松子了……」



關於新景觀和新技術


續集會有什麼樣的新景觀和新科技?大概是紀錄迷們最關心的問題。


墨西哥灣地下650米深處的甲烷火山突然爆發,在太平洋,攝製組見證了所謂的「沸騰海洋」現象,並利用載人潛水器首次探索南極海域,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激動,那麼攝製組拍攝到了一條浪人鯵魚跳起來吃了一隻海鳥,還有一條豬齒魚如何使用工具來吃蛤蜊,這兩件事兒會不會讓你驚掉下巴呢?



是誰騙我說魚只有7秒的記憶!


海洋生物們展現出了驚人的智慧和複雜的生活,比如寬吻海豚的衝浪遊戲,你也會在紀錄片《藍色星球2》中看到,為了拍到這些奇觀,攝製組以十幾年前望塵莫及的新方法拍攝海洋動物的行為,比如當捕食魚類和海豚在海洋中發動高速攻擊時,攝製組用拖拽攝像機拍攝,吸盤攝像機能為觀眾提供一種騎在大型海洋動物,比如鯨鯊和虎鯨身上的獨特視角。


另外,超高清探測攝像機能讓我們看到最小的海洋生物,循環呼吸器潛水能讓攝製人員在水底靜靜觀察,並且不會產生氣泡或幹擾,以前他們潛水只能持續45分鐘,現在卻能下潛3個小時!超高清和極度低光攝像機的潛水器,記錄下了許多前所未見的事件,比如美洲大赤魷在800米深處的捕獵行為。



大神級配樂


曾為120多部電影配樂的著名作曲家漢斯季默真是大神級,他最新擔任配樂的電影是《敦刻爾克》,此前也曾為《地球脈動2》創作出精彩絕倫的配樂。因為整個紀錄片和海洋有關,漢斯季默在訪談中表示,所以目標是強調整個系列配樂的一貫性。為此創作了「潮汐管弦樂」來表現海洋運動的聲音;他還表示受到了印象派的啟發,特別是克勞德莫奈極其有關水的作品。


而已經91歲的大衛·戈登堡爵士則為《藍色星球2》擔任配音,這位特別會講故事的老爺子在《地球脈動2》中的精彩演繹同樣令人記憶深刻!


「和印象派畫作一樣,我們同樣想傳達出一種生機勃勃和運動的感覺。伴隨著弦樂的演奏,我們在不同速度的和弦音之間加入震音,形成一種流動的氣質。同樣,我們在木管樂器和唱詩班裡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大廳裡擺滿了無數的豎琴、曼陀鈴和木琴。結果比我們希望的更好,這些不同的音樂相互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了不同深度的聲音和律動,從而在聲音上模仿出了海底生命的五彩紛呈。」


不得不說,片中用高速攝影機拍攝十幾米高的海浪時的配樂可以震撼到你每根汗毛立起來,而雌性金黃突額隆頭魚默默變性的那段配樂,也是細思極恐,背後發涼。



BBC此類紀錄片已經拍了數十年,該拍的生物也盡數都拍過了,如何讓續集仍有新意?


麥可·岡頓的回答也頗有深意:


「的確,大家都希望看到新鮮的東西,你給觀眾看了非常神奇的東西,觀眾就會說很棒。我認為自然界還是有很多神奇的東西,還是有很多驚喜等待我們發掘。


30多年前我們就在談大衛,他覺得我們能拍的都拍完,觀眾也在問我們還能拍什麼。我也會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看了《藍色星球2》,通過這個影片意識到,總歸會有新的東西等待我們發掘去拍攝,甚至我們有新的故事,新的技術呈現不同的效果,雖然拍攝的是同樣的動物,但是呈現這個動物不為人知的一面,給觀眾帶來新的洞見,也是會給觀眾帶來驚喜,觀眾也會願意看。希望等到你60歲的時候,我們給你看我們紀錄片作品,你依然會說,『還是很神奇的』。」


「我覺得我非常幸運,我有幸在海上度過這麼長的時間」,談到這次拍攝帶給自己的最深感觸,製片人奧拉·多爾蒂歷歷在目:「我之前以為我很了解大海了,但是這次拍攝經驗徹底改變了我怎麼看待大海,我從中學習到了非常多,而且也拍攝到了非常神奇的東西比如說拍攝到會使用工具的魚,還拍攝到有魚會抓鳥,誰能想像到這麼簡單的魚會有這麼多複雜的大腦的活動,這些經歷改變我們的人生」。


她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去看看這部紀錄片,「我們發現了這麼多,只是剛剛開始,只是揭開了海洋秘密的一個表面而已。」


在超前放映之後,還播放了第二集《深海》預告,對澎湃新聞記者來說,這是更為吸引人的一集,一個具有粉碎性的壓力,冰冷刺骨的漆黑世界,卻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存空間,科學家們認為這裡的生命比其它任何地方還要多,這裡是我們人類探索的最後疆界。


據悉,《藍色星球2》將於10月30日登陸騰訊視頻,同步BBC獨家在中國播出,每周一集更新。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相關焦點

  • 《藍色星球2》幕後:水下拍攝6000小時
    時隔16年強勢回歸 記錄海洋的同時探索新的科學知識《藍色星球2》的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2001年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可以算是全世界探索海洋的自然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豆瓣評分9.5。時隔16年之後,《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並在騰訊視頻播出,豆瓣評分高達9.9!
  • BBC《藍色星球2》幕後:水下拍攝6000小時
    新奇  豬齒魚使用工具,魚的智力要重新定義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物種,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動物們竭盡所能,力求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攝製組一直在尋找能體現這一點的故事,研究員約蘭德·波西格讀過一篇介紹豬齒魚使用工具在競爭中力拔頭籌的論文。
  • 《藍色星球2》大火 BBC口碑紀錄片是怎麼拍的?
    當一隻浪人鰺在島嶼海岸凌空躍起捕捉海鳥,一隻雪豹正爬上雪山山頂「引吭高歌」,而遙遠的非洲喀拉哈裡沙漠,狐獴站在樹梢為同伴「放哨」;當一條豬齒魚利用珊瑚礁撬開蛤蜊
  • 果殼網對話《藍色星球2》主創:一部自然紀錄片的誕生
    30多年前我們和大衛就在討論,他覺得我們能拍的都拍完了,觀眾也在問我們還能拍什麼。我也會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看了《藍色星球2》,通過這個影片意識到,總歸會有新的東西等待我們發掘去拍攝,甚至我們有新的故事,新的技術呈現不同的效果,雖然拍攝的是同樣的動物,但是呈現這個動物不為人知的一面,給觀眾帶來新的洞見,也是會給觀眾帶來驚喜,觀眾也會願意看。
  • 《藍色星球2》絕美的海底世界童話
    沒錯,這部紀錄片就是BBC的自然地理紀錄片《藍色星球2》。  當恢弘的交響樂主題曲響起,波瀾壯闊的藍色海洋鋪展開來,91歲卻依然神採奕奕的導演大衛·愛登堡站在船頭,海風吹亂他花白的頭髮。他說:「就在我的腳下,便有超乎我們想像的生靈在遊弋。技術的革命性更新,讓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10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
  • BBC神作那麼多,為何偏偏《藍色星球2》得最高分?
    《藍色星球2》海報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成為豆瓣歷史上評分最高的作品——9.9分,它被提及最多的形容詞是「美到窒息」。BBC神作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藍色星球2》能得這麼高的分數呢?這位爵士稱自己的工作「現今最好」,「我可以週遊世界,親眼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生物」,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誠摯之心」對大自然心懷「敬畏」,擁有阿滕伯勒的《藍色星球2》已然成功了一半。此外,《藍色星球2》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人才,並利用他們獨特的專長和技能。比如有些人更適合寒冷水域,有些人更適合南極拍攝,還有些人熟悉水上航拍技巧。
  • 《藍色星球2》:豆瓣9.8!再美也抵不過心碎
    1從這個星期開始看《藍色星球2》,早就聽說了它的絕佳口碑,直到自己打開視頻,才知道什麼叫被震驚得像個傻子!豬齒魚:一條擁有自己的私人廚房、會利用工具的魚。在第7集《Our Blue Planet 我們的藍色星球》,從小在海邊長大的科學家阿萊克斯維爾給那條聰明的豬齒魚取了一個名字「Percy」,因為她的可愛和執著。
  • 《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同一個世界,同一片海洋.
    然而,時隔16年之後,終於等來了這部紀錄片的續集《藍色星球2》。《藍色星球2》共7集,從「會噴水」的海豚到「會跳舞」的雪蟹,向觀眾們展示從未領略過的風景和一系列奇妙的海洋生物,揭示地球最古老的秘密。技術的革命性更新,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十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如今海洋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藍色星球2》。」
  • 《藍色星球2》16年後歸來:4年跨39國,125次探險
    平延宛輾的情節起伏,難料莫測的故事鋪陳,喜驚感傷的情感投射,打開的卻是海底未知空間的大門,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一種豬齒魚,用嘴叼起蛤蜊,通過在硬珊瑚上重擊來敲開蛤殼,吃掉裡面的肉;還有名為浪人鰺的食鳥魚,通過精確測算,從海中凌空跳躍捕捉到海鳥;以及一隻雌性金黃突額隆頭魚,成長到一定階段,性別會發生改變……
  • 讀圖丨BBC高分紀錄片《藍色星球2》裡都用了哪些高科技?
    如果你認為只有靈長類動物才會使用工具獲取食物,只有它們才會使用團隊合作的策略來進行捕食,那麼在看了BBC新出的《藍色星球2》後,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在這部紀錄片裡,那些看似「蠢萌」的,被外界誤解為只有7秒記憶的魚類,正在不為人知的海底用自己的智慧向人類證明,它們也能像靈長類動物一樣使用工具,使用策略來進行捕獵。
  • 我們的藍色星球
    2》,再一次讓我們沉浸在美妙中。  這是一部激發我們想像的紀錄片,海洋覆蓋了地球上70%的表面積,當91歲的大衛·愛登堡站在船頭,娓娓講述腳下那片大海時,我們會被吸引。如果說,16年前,當第一部《藍色星球》還難以窮盡海洋的角角落落,那麼,16年後,在新技術的協助下,這一部紀錄片,讓我們進入了嶄新的世界。
  • 豆瓣9.9分《藍色星球2》,美到窒息,看完被震撼得像個傻子!
    從熱帶到極地、從岸邊到黑暗的深海,成千上萬種的奇異生物、植物從人們眼前掠過。作為深海探秘的「開山鼻祖」,《藍色星球》銷往全球240個國家,獲得了兩項英國學術電視獎和兩項艾美獎,震撼了全球的觀眾。時隔16年,萬眾期待的《藍色星球 2》於10月30日在騰訊視頻開播,人們再次被神秘的海洋迷醉。
  • 《藍色星球2》16年後歸來:4年跨39國,125次探險,水下拍攝時長6000小時
    平延宛輾的情節起伏,難料莫測的故事鋪陳,喜驚感傷的情感投射,打開的卻是海底未知空間的大門,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一種豬齒魚,用嘴叼起蛤蜊,通過在硬珊瑚上重擊來敲開蛤殼,吃掉裡面的肉;還有名為浪人鰺的食鳥魚,
  • 3D巨幕版《海洋:藍色星球》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南方網訊 2019年1月1日,電影《海洋:藍色星球》在廣東科學中心IMAX 3D巨幕影院上映,吸引數百影迷觀看。該片是繼2017年豆瓣9.9分紀錄片《藍色星球2》之後,BBC推出的一部同題材影片,相當於7小時紀錄片的精華濃縮版,展現了海底奇妙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的神奇力量。
  • 藍色星球2豆瓣評分9.9好看嗎 每一幀都可作為壁紙
    你是否聽說過《藍色星球2》呢?這是一部海洋紀錄片,探究我們生存的環境,最令人震驚的是這部紀錄片竟然在豆瓣上獲得了9.9的高分,那麼這部紀錄片到底有多好看呢?     BBC的《藍色星球》第一部於2001年播出(想看的各大視頻網站都有),豆瓣評分高達9.5。時隔16年之久,我們終於等來了第二部。
  • 4年製作、6000小時水下拍攝,豆瓣9.9高分的BBC《藍色星球2》的幕後...
    技術的變革在《藍色星球》系列的拍攝中,使用的技術和設備是不同的。《藍色星球2》使用的是UHD無人機搭載數字攝影機拍攝海洋上發生的事件,而《藍色星球1》則使用的是16mm膠片在直升機上拍攝。潛水艇是如何工作的為了能在1000米波濤之下拍攝,在《藍色星球2》的拍攝中使用了兩艘潛水艇,需要住在船上勘探並研究航線。三個人需要花6-8小時的時間呆在重達八噸的交通工具上,但是拍攝所需的鏡頭最多需要12個小時才能完成。所看到的「氣泡」是由七英寸厚的丙烯酸組成的,當進入到未知的地點時,它會起到保護作用。
  • 《藍色星球2》:全球暖化
    BBC經典之作: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評分高達9.7分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了吧?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看過呢?這部紀錄片估計是有史以來最高分的一部了,豆瓣評分甚至達到了9.9分!!!這部紀錄片耗時4年,也是BBC最用心拍的一部作品,試過在深海1公裡處待了1000小時!使用最先進的拍攝設施,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拍出如此精彩的紀錄片。金黃突額魚我覺得其中一個特別神奇的動物就是一條叫做金黃突額巨型隆頭魚。
  • 《藍色星球2》令人震撼的海洋世界
    正如原作藍色星球在十六年前所做到的那樣,藍色星球2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與視角讓我們領略了大海的魅力與演化的奇妙。然而,與前作相比,本作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震撼來自於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方面,藍色星球2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短視與貪婪的惡果,從赤道到北極,從浮遊動物到巨鯨,氣候變化、塑料汙染和過度捕撈所造成的影響滲透進了海洋的每一個角落。但同時,藍色星球2也讓我們看到了保育工作者和科學界的努力,並清楚地展示了只要我們給海洋一個喘息的機會,她的堅韌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驚訝。看完這部作品,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許會感到一些無助。
  • 時隔16年 BBC原班人馬推出《藍色星球》第二季
    近日,BBC最新發布消息,《藍色星球2》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播出,在網上,率先曝光了一支先導預告片。據悉,BBC在2001 年推出的《藍色星球》是歷年來首套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自然歷史專輯,以前所未有的視角展示了地球的美麗,一經推出就大受好評,讓觀眾意猶未盡,曾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和艾美獎最佳紀錄片。那麼,時隔16年再推的續作《藍色星球2》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點呢?
  • 藍色星球2 | 看完第一集,我被震撼的像個傻子
    技術的革命性更新,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拍攝到一些十多年前無法拍攝到的動物行為,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如今海洋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藍色星球2》。」《藍色星球2》共有7集,全部採用4K超高清攝像機拍攝,並首次將攝影機固定在鯨鯊和虎鯨背後,為人們提供近距離與這些海洋生物接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