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飛行器測試飛行成功

2020-11-22 人民網

據央視網27日消息,身處離地面20公裡的近太空,抬頭可觀月亮,低頭可見地球,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久的將來,人類去近太空旅行的夢想就會成真。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臨近空間飛行器25日在新疆測試飛行成功。

25日凌晨3點57分,「旅行者」3號在地面上充入20%到30%的氦氣後開始升空,一個多小時後到達20公裡以上高空的稀薄空氣中。「旅行者」3號這次在空中飛行了四個多小時,期間順利完成了一系列技術測試。

「旅行者」3號是一個氦氣氣球,下方攜帶吊艙。在20公裡以上的臨近空間,會形成一個直徑大約18.8米、體積2150立方米的巨型氣球。據介紹,「旅行者」3號的球體是由PE材料製成的超壓氣球。吊艙內外設置了3路通信系統,可將「旅行者」3號採集的環境參數、狀態數據和視頻、圖像數據實時下傳至地面。吊艙內安裝有各種綜合航電、熱控、飛控等設備,可以協助實現對飛行器的遠程控制和自主控制。值得關注的是,吊艙內搭載了生命保障系統,內置一隻活體小烏龜,將隨飛行器進入臨近空間。

相關焦點

  • 中國自主研發「旅行者」3號飛行器測試飛行成功—新聞—科學網
    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臨近空間飛行器25日在新疆測試飛行成功。     25日凌晨3點57分,「旅行者」3號在地面上充入20%到30%的氦氣後開始升空,一個多小時後到達20公裡以上高空的稀薄空氣中。「旅行者」3號這次在空中飛行了四個多小時,期間順利完成了一系列技術測試。
  • 中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首次跨洋飛行圓滿成功
    這標誌著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1號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業載客飛行取得圓滿成功。這是繼2013 年技術驗證試飛、2015年國內商業航班首次應用飛行之後的又一創舉,表明我國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更加成熟,是中國石化攜手民航業落實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成果,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研發應用和綠色航空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也有太空戰機了!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著陸 但卻低調而神秘
    9月4日,我國首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外太空飛行2天後,於9月6日順利返回預定著陸場。據官媒報導稱,這次是用長徵2F運載火箭,將我國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本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領域,已經取得重要突破。也意味著,今後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我國將會有一款更便捷、更廉價的太空往返飛行器。
  • 我國也有太空戰機了!在軌飛行2天後已成功著陸 但卻低調而神秘
    9月4日,我國首款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外太空飛行2天後,於9月6日順利返回預定著陸場。據官媒報導稱,這次是用長徵2F運載火箭,將我國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本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領域,已經取得重要突破。也意味著,今後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我國將會有一款更便捷、更廉價的太空往返飛行器。
  • 美國"旅行者1號"成首個飛離太陽系飛行器
    核心提示: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
  • 中國正式開啟空天飛機時代,近日成功完成首次飛行
    7年前,隨著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發射場跑道上打開減速傘,宣告了載人太空梭時代的告一段落。而就在亞特蘭蒂斯號完成謝幕之旅的前一年,一款微縮版的太空梭X-37B也進行了首次在軌飛行試驗。騰飛一號組合動力空天飛機實際上是航天科工集團騰雲工程的研發成果,然而研製組合動力飛行器的企業並非航天科工一家,航天科技集團也有組合動力飛行器的研發項目。
  • 「星空2號」: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啼聲
    大致來說是這樣:「星空2號」只是我國諸多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中,第一個被大尺度公開的罷了。它的許多性能是不如目前已經接近進入實用階段的飛行器的。而目,前我國也有大量與之類似的新型飛行器陸續要進行試驗。無視這些,把所有和「高超聲速」有關的概念都往「星空2號」上套,這很不實事求是。
  • 我國成功發射空天飛機!「騰雲工程」獲重大進展!
    據新華社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
  • 我國成功發射空天飛機!「騰雲工程」有重大進展!
    據新華社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
  • 關於旅行者二號
    今天發一篇旅行者二號。 旅行者2號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無人宇宙飛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由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發射的旅行者2號。 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
  • 「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成功發射!把論文寫上藍天
    5月27日上午11時01分,由北航宇航學院牽頭開展的學生大型綜合項目「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在我國西北某地一飛沖天,標誌著北航以綜合項目為載體的航天「兩領」人才培養體系再結碩果。其中,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推力約150kN,工作時間8.2s;固液巡航火箭發動機採用98%H2O2/端羥基聚丁二烯推進劑組合,最大推力約3kN,推力調節能力3:1,工作時間大於200s。飛控採用GPS/北鬥雙模光纖慣導系統,實現有控巡航飛行。此次飛行主要完成有動力臨近空間飛行的演示驗證,平飛高度24km,平飛速度3Ma,飛行距離近200km。
  • 慶祝旅行者1號和2號成功發射40周年!
    旅行者1號和2號是行星探索的模範。他們獲取的圖象和數據在好幾年中持續影響著科學教科書和科學課。他們甚至為未來的朱諾、卡西尼和伽利略號項目提供了靈感。旅行者項目教會了我們很多事情:1.兩個旅行者號都提供了一個更近距離觀察木星表面大氣的機會,包括了它表面的大紅斑。
  • 國防科大學員自主研發
  • 旅行者1號飛行43年,在太空遇到什麼?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排行第三,而旅行者1號則主要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旅行者1號發射於1977年9月5號12點56分,距今已有43年的時間,且還在持續飛行,同時它也是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
  • 旅行者一號為何能飛行40多年,而且沒發生過一次撞擊?
    蘇聯人研發的載人飛船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飛出了地球,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人飛出地球。從那之後人類的航天事業就根本停不下來,作為當時蘇聯對立陣營的代表,美國也不甘落後,在發奮圖強十幾年後最終在六十年代末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載人登月,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就這樣展開了。
  • 「長翅膀的火箭」試飛成功 系我國首個商業超音速空天飛行器
    4月23日早上7時28分,我國首款由商業航天公司研製的超音速空天飛行器在西北大漠首次試飛成功——它既不是火箭,也不是飛機,而是二者的結合  4月23日發射的空天飛行器,將這一想法向現實推進了一步。民營航天企業——凌空天行公司此次發射的「天行I號」,就是一架「空天飛機」的雛形,驗證了「空天飛機」飛行的關鍵動作,包括垂直發射起飛、在臨近空間按照預定航跡自主飛行,最後還嘗試了整體降落返回地面,將寶貴的科學載荷完好帶回。
  • 中國組合動力發動機研發成功,空天自由往返將來臨
    9月22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發布:該所研製的某「組合動力發動機」驗證飛行器首飛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又一次獲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空天飛機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空天飛機,未來空天自由往返將不再是夢,空天客機載人太空旅行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實現。
  • 我國首艘自主設計穿浪雙體船「海峽號」試航成功
    我國首艘自主設計穿浪雙體船「海峽號」試航成功  由中船重工七○一所設計的穿浪雙體船「海峽號」近日在廣州沙角試航,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第一艘自行研製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穿浪雙體工作船。「海峽號」的成功研製,填補了我國穿浪雙體船自主研製領域的空白。用戶對「海峽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 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
    導語:飛行200億公裡,傳回上萬張照片,旅行者號的貢獻你了解多少?就在人類短暫的航天史中,有兩枚探測器成功帶領我們觀測到了太陽系的其他景象,那便是旅行者一號與旅行者二號,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兩個探測器,累計飛行了200億公裡,創下了奇蹟,也為地球傳回了珍貴的數據。那麼旅行者號,飛行200億公裡,到底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 國產空天飛行器在軌僅兩天就落地,是落後嗎?後來居上勢不可擋
    本月4日,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經過兩天在軌飛行後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