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翅膀的火箭」試飛成功 系我國首個商業超音速空天飛行器

2020-12-06 華商網

  4月23日早上7時28分,我國首款由商業航天公司研製的超音速空天飛行器在西北大漠首次試飛成功——它既不是火箭,也不是飛機,而是二者的結合,可以稱為「長翅膀的火箭」。

  既能垂直發射起飛

  還能整體降落返回

  參與研製工作和科學任務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謝楷教授介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約為100千米,衛星只能在大氣層外的軌道環行,否則會與大氣摩擦而燒毀;另一方面,飛機只能在高度20千米以下飛行,因為高空大氣太稀薄難以點燃航空發動機。所以,在海拔20-100千米之間就留下了一段神秘的空白區域,叫做「臨近空間」,即大氣層的邊緣地帶。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科幻作家們就設想過「空天飛機」的概念——一種火箭與飛機的結合體,既可以用火箭發動機升空加速,還能夠用翅膀提供升力和控制力,在稀薄的大氣層邊緣像飛機一樣平穩飛行。由於高空大氣稀薄、阻力更小,理論上它的飛行可以接近火箭的速度,比客機快十幾倍。比如北京至上海飛行時間只需5分鐘左右,1個小時內可飛抵全球各地。

  4月23日發射的空天飛行器,將這一想法向現實推進了一步。民營航天企業——凌空天行公司此次發射的「天行I號」,就是一架「空天飛機」的雛形,驗證了「空天飛機」飛行的關鍵動作,包括垂直發射起飛、在臨近空間按照預定航跡自主飛行,最後還嘗試了整體降落返回地面,將寶貴的科學載荷完好帶回。

  最大的挑戰技術:將飛機與火箭結合

  據凌空天行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臨近空間是目前的研究前沿,特點「能上能下」。「能上」就是說加一級火箭就可以發射衛星到指定軌道;「能下」就是說可以回收再利用,作為常規運輸給人、給物提供一個高速運輸平臺。這次發射的飛行器所用的發動機是固體發動機,未來還會使用液體發動機。「天行I號」看起來就像是一枚「裝上了翅膀」的火箭。它總長8.7m,翼展2.5m,起飛質量3700kg,全程亞軌道飛行,最大飛行速度超過4300km/h(約3.5倍音速)。飛行時間572秒,飛行距離66千米,最後通過傘降的方式返回地面,實現對載荷的完整回收。

  謝楷教授介紹,天行號最大的技術挑戰是將飛機與火箭相結合,這比單純的火箭升空難度更大。它既要以火箭的形態垂直發射,又要以飛機的姿態來水平飛行,還要以傘降的形式回收。在發射過程中,控制系統要克服飛機外形帶來的阻力和幹擾;在飛行階段,飛機的機翼、舵面等部件要承受火箭速度帶來的各種嚴酷考驗;在回收階段要精確控制回落點,最後還要在降落傘回收過程中,利用飛機的舵面調整降落姿態,在觸地前一瞬間開啟緩衝氣囊保證安全水平落地。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它要克服氣動、防熱、控制、通信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未來或催生新的廉價太空旅遊產業

  這次首飛試驗還為廈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供了搭載服務。廈門大學進行了空氣動力學領域的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製了天行號的主攝像機,完整拍攝了掠過大氣層邊緣的全過程。他們還開展了多項新技術驗證試驗和臨近空間科學觀測試驗,特別是在天行號內安裝了兩部高能粒子探測器,對能夠穿透倉壁進入飛行器內部的多種高能粒子進行統計研究。這些探測器將長期安裝在天行系列飛行器上,在後續多次飛行中,將逐漸累積觀測數據,這會對未來空天飛機載人旅行時的輻射安全劑量評估提供十分有價值的參考。

  據悉,天行號的將來會是一個系列化的飛行平臺,提供從科學試驗到運載入軌等多種航天服務。其中,天行I號和II號都是單級可回收飛行器,垂直起飛、水平降落,具備回收和部分重複使用能力。II號是I號的升級版,其運力更強、成本更低。它們主要面向空天科學試驗,可作為獨立的運載器,實現可返回的亞軌道飛行;相比傳統單次使用模式,可節約60%以上發射成本。

  此次成功發射的火箭為天行後續型號打下基礎的同時也為航天打開了新的大門:以後不必每次都重新製造龐大的第一級火箭了,此舉可以有效降低發射總成本。

  此外,未來規劃中的「天行III和IV「是亞軌道太空飛機,可以提供快捷入軌服務,還會催生新的廉價太空旅遊產業。遠景目標是將整個地球村納入1小時商圈範圍,以讀者們都可以買得起的票價,提供亞軌道飛行、太空旅遊和全球快速運載服務。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何媛

相關焦點

  • 我國空天飛機迎來重大喜訊!組合式發動機試飛成功,走在世界前列
    央視報導了「騰雲工程」空天飛機的最新進展,該項目就是我國的空天飛機計劃。已完成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此次試驗取得成功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必須為我國科技人員點讚。目前空天飛機應用前景主要集中在執行超音速的洲際轟炸,遠程偵察和運輸,空間器材衛星、天基武器投放、維護、回收、破壞這三個大方向。因此具備反導反衛星性能的終極利器——空天飛機我們必須擁有。
  • 高超音速空天發動機首飛,速度3倍於殲20,空天飛機何時問世?
    今年上半年隨著長徵五號B型遙一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進入太空能力突破22噸,正式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9月上旬一款被稱之為「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則預示著我國進入太空能力進入新紀元。基於組合動力的空天飛行器則是在機場跑道依靠吸氣式發動機滑跑起飛,不需要依靠自備氧化劑。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張聚恩/文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這是我國空天事業的一次新突破,國人為之歡欣,世界為之關注,外界做出了不少推測與分析。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由於特別的機緣,我深知成功來自我國航空航天界多年的共同奮鬥,喜悅之情難以言表。2012年5月25日,「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成為有史以來首艘造訪空間站的商業飛船。經空間站內的太空人數日卸載飛船貨物,又裝上運回地球的物品後,飛船於31日成功返回。迄今,貨運「龍」飛船共執行了19次空間站補給任務。
  • 中國將造天地往返飛行器,計劃2030年試飛
    在空天往返方面,航天科工正聚焦於研發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現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
  • 坐飛行列車從武漢1小時到新疆、乘空天飛行器往返太空!這個論壇上透露出許多「尖板眼」
    楚天都市報10月19日訊(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呂玉桂 楊建軍)未來,可乘坐空天飛行器,體驗舒適的太空往返旅遊;還有時速達4000公裡的超音速飛行列車,從武漢到新疆只需要1小時……10月19日,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再次在漢拉開帷幕,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模式,分享並展出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商業航天發展成果。
  • 我國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空天飛機又取得重大突破
    筆者戍天九思認為,這是我國9月4日至6日成功發射並回收空天飛機之後又一舉世關注的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正加速進入屬於自己的空天飛機時代!即使有了這種空天組合發動機,空天飛機也不能實現從普通機場起飛,也只能火箭發射起飛。
  • 中國組合動力發動機研發成功,空天自由往返將來臨
    9月22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發布:該所研製的某「組合動力發動機」驗證飛行器首飛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又一次獲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空天飛機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空天飛機,未來空天自由往返將不再是夢,空天客機載人太空旅行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實現。
  • 國產空天飛行器在軌僅兩天就落地,是落後嗎?後來居上勢不可擋
    本月4日,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經過兩天在軌飛行後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國產空天飛行器在太空待兩天就落地,是落後嗎?後來居上勢不可擋
    本月4日,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經過兩天在軌飛行後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於2010年5月26日首飛並取得了成功;然而第二次試飛與第三次試飛皆以失敗告終,分別於2011年6月13日與2012年8月14日進行;第四次試飛於2013年5月3日進行並取得成功,雖然此次飛行僅維持了300秒,但飛行距離達數百公裡,飛行高度超過2.4萬米,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成功驗證了吸氣式超燃衝壓發動機推進飛行的可行性,此次試飛也是X-51A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最後一次試飛
  • 又一神器:中國版太空梭試飛成功,但至今流出的數據約等於零
    上周日,我國成功回收了一艘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這是標誌著我國的航天計劃邁出了重要一步。這艘無人飛船於上周五從我國西北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於周日在「預定著陸點」著陸,在軌道上停留了兩天。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沒有披露該太空飛行器的任何圖片,也沒有給出它的大小和配置方面的任何細節。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猜測。
  • XB-1:Boom現代超音速客機的「原型機」
    Scholl表示,在經歷了一系列地面測試後,這架21米長的飛機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在莫哈韋航空港和太空港開始飛行測試活動。"我們將在明年年底實現超音速飛行,"他補充道。這比該公司最初的計劃晚了一年左右。成立於2014年的Boom公司計劃製造新一代超音速客機,並將其出售給航空公司。
  • 我國科學家正研究「更柔軟」航天飛行器,使其具備隨時變形能力
    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作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的報告。包為民表示,我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 神秘載荷現身酒泉發射場,整流罩直徑驚人,或國產空天戰鬥機首飛
    結合多方面的消息,本次進行試飛作業的很可能就是與美國X-37B空天飛機對標的國產空天飛機——「神龍」空天飛機。早在十年前,陝西電視臺曾報導過「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但沒有披露更多細節。相關媒體也曾經曝光出一張由轟6掛載的神秘飛行器模型。該飛行器兼顧了火箭發動機與氣動控制舵面。但是由於當時火箭發動機和氣動控制方面與美國明面上的差距,此次飛行器實驗被認為是一場簡單的縮比模型掛載氣動實驗。
  •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飛」出新高度
    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簡陽市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功能區有一整套航天產業發展規劃,這對我們初創的商業航天企業來說是一塊沃土;功能區從政策、企業發展的物理空間及資金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準備,所以我們來了。」劉百奇說。今年9月25日,簡陽將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推介會開到北京。會上,發布《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機會清單》,涉及基礎及公服配套設施、產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3個類別15個項目。
  • 中國版X37B發射成功,為國產空天戰鬥機雛形
    撰文:佳華編輯:小懶探索宇宙遨遊太空一直是許多人的夢想,隨著太空飛行器與火箭的出現,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太空的話語權。神秘飛行器據環球時報報導,近日,我國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成功發射了一款國產的可重複使用的實驗性航天飛行器--"神龍一號",並且已經成功返航,這款航天飛行器和美國著名的 X-37B類似。
  • 空天轟炸機開始布局,兩小時炸遍全球
    在最近,有關於第六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的報導中,披露了基於組合動力打造的「騰雲」可重複航天運輸系統工程的一些細節。報導稱:我國目前已經完成了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化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
  • 低調,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又一航天大殺器誕生
    9月4日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有這麼一則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