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行列車從武漢1小時到新疆、乘空天飛行器往返太空!這個論壇上透露出許多「尖板眼」

2020-10-20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0月19日訊(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呂玉桂 楊建軍)未來,可乘坐空天飛行器,體驗舒適的太空往返旅遊;還有時速達4000公裡的超音速飛行列車,從武漢到新疆只需要1小時……10月19日,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再次在漢拉開帷幕,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模式,分享並展出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商業航天發展成果。

會議現場圖

太空往返航班化

乘坐空天飛行器,能體驗舒適的太空往返旅遊,未來也不再是夢。「五雲一車」工程中,騰雲工程對應空天飛行器,實現可重複使用空天往返飛行。「騰雲工程目前已完成我國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化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介紹,未來將致力於提供環保、高效、便捷、安全的天地往返運輸服務,實現航班化運營,推動人類實現自由進出空間的航天夢。

據悉,「五雲一車」工程指飛雲工程、快雲工程、行雲工程、虹雲工程、騰雲工程、飛行列車工程。從線上舉辦的商業航天產業成果展中,記者還了解到,該工程在2025年將完成技術驗證飛行試驗,2030年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研製並實現商業運營。遠期將系列化發展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開闢空天飛行時代。

五雲一車工程科普圖片(資料圖,主辦方提供)

空天飛行器是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可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貨運。載人時,可用於太空旅遊、航天員運送等;貨運時,可用於空間站貨物補給、太空緊急救援等。

飛車工程能讓市民從武漢到新疆只需1小時的車程。飛車工程旨在研製時速4000公裡的超音速飛行列車,運行速度比傳統高鐵提升了10倍,其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地面脫離接觸消除摩擦阻力,通過近真空管道線路大幅減小空氣阻力,利用電磁推進技術提供強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巡航能力。目前項目論證和技術設計工作穩步推進。

一批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今年5月,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和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行雲二號」01星被命名為「行雲·武漢號」,讓無數武漢市民記憶深刻。

據悉,這是行雲工程的第一階段,其成功開展國內首次低軌衛星星間雷射通信試驗,讓多項天基物聯網核心技術得到有效驗證,計劃於2021年完成第二階段組網建設,屆時將實現小規模業務運營,初步實現天基物聯網服務。

行雲二號01、02星雷射通信模擬圖

這也標誌著「五雲一車」工程取得又一重大進展。「通過推進虹雲工程和行雲工程建設,構建以天基寬帶網際網路和天基窄帶物聯網為骨幹聯通的天基信息網絡。」符志民介紹,虹雲工程已圓滿完成國內首個全系統、全流程、多用戶寬帶衛星網際網路通信試驗,計劃年內在舟山市岱山縣海域開展海上低軌寬帶衛星通信試驗,打造「低軌衛星網際網路+5G+智慧船舶物聯網」的多網融合應用,進一步探索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服務模式。

記者了解,虹雲工程定位主要用戶群體就是飛機、輪船、客貨車輛、野外場區、作業團隊以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村莊、島嶼等,通過156顆小衛星,在距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組網運行,構建天基寬帶網際網路,能讓全球用戶隨時隨地上網。

同時,由太陽能無人機構建空中區域網的飛雲工程,已完成8000米高度區域網通信系統演示飛行試驗;快雲工程已完成平流層超長駐空浮空器驗證飛行試驗。未來,它們可實現超長時間的應急通訊保障、水文地質觀測、重大災情監測等服務。

武漢已能年產20發火箭

當日下午,此屆論壇舉辦了武漢國際航天產業基地雲對接專場活動,6個商業航天、智能製造、新材料領域的產業項目籤約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

航天大數據應用產業園籤約

其中,備受關注的航天大數據應用產業園籤約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總投資達30億元,將建設包括航天大數據應用中心、新洲城市智腦、數字圈產業載體、航天IDC數據中心等項目。此外,繁星動力、鼎甲計算機、武漢市格勒特新材料、武漢航空工業無人機、西安宙通新材料等多個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科技公司一同籤約入駐。

會上發布,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火箭產業園一期工程已具備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衛星產業園一期工程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外牆施工和設備安裝,2020年底將具備年產100-200顆1噸以下通用衛星的能力;行雲工程項目,測運控中心已建成投運,廠房建設年內啟動。這些產線、產能建成後將向社會廣大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著力打造資源集約、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

「新洲區不斷優化產業招商項目準入工作流程,全面助力航天基地牽引重點龍頭項目加速落地開工;同時推進航天基地基礎和公共設施建設,讓入區企業感受到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總經理許隆高說,目前基地已引入航天科工火箭、衛星、磁電、行雲等龍頭項目,初步形成8平方公裡產城融合示範區;航天科技館、航天公園、產業港公園、社區足球場等項目建設初步呈現;航天產業基地同濟醫院已開工建設,九年制學校和消防站正在進行前期工作,年內將陸續啟動建設。

相關焦點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航天科工集團回應質疑:高速飛行列車是緩慢加速
    央廣網北京8月3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實習記者項大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昨天(30日)宣布,中國正在開展高速飛行列車研究論證,高速飛行列車最高速度可達4000公裡/小時。時速4000公裡的高速飛行列車到底依靠什麼技術?安全嗎?咱們老百姓坐不坐得起?新聞縱橫當班編輯王藝昨天夜間與高速飛行列車進行了對話。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
  • 中國將造天地往返飛行器,計劃2030年試飛
    在空天往返方面,航天科工正聚焦於研發水平起降、可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現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
  • 武漢到廣州僅2個小時,簡直就是開了傳送門!
    「飛車」2小時後就能坐在廣州的餐館吃晚飯品嘗最正宗的粵式小點又或者早上在廣州有個會議不需要提前一天就動身當天從武漢出發就能趕上這樣的快生活真不是楚妹我的幻想因為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將縮短到兩小時內說到磁懸浮列車大家第一反應是日本的新幹線和上海的磁懸浮2002年上海建成了首條
  • 美智庫:中國可用神龍飛行器發展太空攻擊平臺
    此外,非官方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可能正在規劃最早在2024年進行首次載人月球任務,並力圖到2049年建立一個有人的月球基地。中國消息來源在2011年巴黎航展上證實,載人月球之旅正在努力展開之中。2007年12月11日,中國的一個網站上偶然刊登了一幅照片。在該照片中,出現了一架新型的中國無人太空測試飛行器。不過這張照片所表現的內容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在圖片中,這具標有「神龍」字樣的小型飛行器被懸掛在中國轟-6轟炸機和發射飛機的機身下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官方政府、解放軍或與之相關的中國公司或太空項目組公開披露這一項目。
  • 最高時速1千公裡!「高速飛行列車」亮相外形尺寸已定
    「高速飛行列車」亮相雙創周)接近真空的軌道環境、最高時速可達1000公裡、200秒的發車頻率與地鐵相當!10日,在雙創周「新動能持續壯大」展區內,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的展位上正在播放高速飛行列車的宣傳片,參觀者紛紛被這稱作「第五代交通工具」的高速飛行列車所吸引 。
  • 美國「全球1小時到達」計劃擱淺,中國負責實現:空天技術獲突破
    「五雲一車」商業航天新格局中,「騰雲」工程堪稱航天領域實現「航班化」的關鍵一步,其中包含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目標形態——空天飛行器,從圖紙、到模型、到試驗器、到最終投產使用,當中每一項技術進步。我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於今年9月4日,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並於9月6日安全返回。「新華社」評稱,此次成功試驗,為後續往返太空,提供了一種更為便捷、優惠的選項。
  • 國內三種高超音速飛行器,學名寬域飛行器,全球2小時到達或實現
    但這也是只是國內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的成果之一,還有很多之前都沒有出現過的飛行器,而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在天地往返、全球到達和全球打擊上面衍生出很多成果。而根據最近媒體的公開報導,我們就有幸看到之前一些在測試過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這些飛行器的學名則是寬域飛行器,也是對這一系列飛行器的統稱。
  • 中國空天飛機亮相央視,突破往返太空核心技術,軍事應用價值巨大
    10月19日,央視報導了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進的「騰雲」工程再度亮相,並宣布突破了往返太空的發動機關鍵技術。研製空天飛機的關鍵是組合動力發動機,該項目已經完成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意味著中國研製空天飛機突破了最核心技術。
  • 我國科學家正研究「更柔軟」航天飛行器,使其具備隨時變形能力
    如果航天飛行器具備隨時變形或適應環境連續改變能力等特殊性能,那麼就可以在複雜飛行環境中完成更多更具挑戰性的任務。記者從正在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了解到,在全球航天這一前沿領域,我國科學家正進行相關研究。
  • 國產空天飛行器在太空待兩天就落地,是落後嗎?後來居上勢不可擋
    本月4日,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經過兩天在軌飛行後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中國正式開啟空天飛機時代,近日成功完成首次飛行
    7年前,隨著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發射場跑道上打開減速傘,宣告了載人太空梭時代的告一段落。而就在亞特蘭蒂斯號完成謝幕之旅的前一年,一款微縮版的太空梭X-37B也進行了首次在軌飛行試驗。意思就是空天飛機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跑道自主升空,爾後經過發動機模式轉換實現加速進入太空軌道,返回再入大氣層時依靠自主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能像飛機一樣在機場降落。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太空梭亦或者X-37B都只具備在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能力,返回時則是無動力滑翔降落。
  • 中國太空飛機在軌飛行兩天後回家了,過於神秘不便展示
    9月6日,中國發射的首架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道飛行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官方評論稱,這次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得了重要突破,未來將會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一種更廉價的往返方式。這次發射任務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過於低調、過於神秘,從發射到回收竟然沒有一張照片傳出。俗話說「新聞越短事越大」,越是不公布照片越說明這次發射的飛行器意義不同尋常。
  • 從「6天一往返」到「當天打來回」
    36年前當餐車長的母親跟著高鐵列車長女兒再跑「蜀道春運」從「6天一往返」到「當天打來回」2月10日,姚樹玲和高敏母女在開往成都的G89次列車上合影留念姚樹玲清楚地記得,那時,石家莊到成都往返近4000公裡,需要近6天時間。去年12月,西成高鐵開通。今年2月8日,石家莊到成都開跑「復興號」。高敏告訴媽媽,現在從石家莊到成都,單程最快只要6小時39分,當天就能實現「早出晚歸」。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
  • ...軌道交通國際高峰論壇上透露 成都將建6公裡磁懸浮列車試驗線
    2018「一帶一路」軌道交通國際高峰論壇上透露 成都將建6公裡磁懸浮列車試驗線
  • 美媒: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是個仿製品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中國神舟宇宙飛船:先後把11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太空雖然有豐富的資源,但環境十分惡劣,所以要進行載人航天就必須研製出能仿造地球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至今,人類研製出了宇宙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三種載人太空飛行器。按用途和飛行軌道它們又可分為兩類,其中的宇宙飛船和太空梭屬於一類,用作天地往返運輸器,主要用於接送航天員和貨物;空間站屬於另一類,是長期在太空運行的空間科技大廈,不返回地面,主要用於科研、生產和在軌服務等。
  • 我國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飛行器測試飛行成功
    據央視網27日消息,身處離地面20公裡的近太空,抬頭可觀月亮,低頭可見地球,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久的將來,人類去近太空旅行的夢想就會成真。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臨近空間飛行器25日在新疆測試飛行成功。 25日凌晨3點57分,「旅行者」3號在地面上充入20%到30%的氦氣後開始升空,一個多小時後到達20公裡以上高空的稀薄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