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筆者聯繫央視此前的報導,應該就是中國的「空天飛機」——「騰雲工程」,或者說就是中國版X-37B。
首次暴光的「騰雲工程」有了下文
早在2018年3月6日,央視新聞報導稱,航天三院正在研製一種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並可重要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該工程被稱為「騰雲工程」。它既能載人、也能把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到太空,它是一種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可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專家表示,「騰雲工程」技術方案的先進性遠遠領先於美國目前天地運輸系統以及軌道飛行器。但其技術複雜程度也是空前的,正如航天三院院長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言,目前主要是初期的技術研發階段。
當時,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還介紹,該空天飛行器不同於現在火箭再回收的方式,是一種能從普通機場起飛,把太空飛行器運送到軌道上的方式,能夠帶來航天運輸方式的革命。它既可載人也可貨運。載人時,可用於太空旅遊、航天員運送等,將為乘客提供舒適的太空往返飛行體驗;貨運時,可用於發射各類衛星、空間站貨物補給、太空應急救援等,可為用戶提供按需、及時、廉價的航天發射服務。還展示了空天飛機模型,模型中下面的大飛機才是該兩級入軌系統的「主角」。
「騰雲工程」進展如何?
「騰雲工程」最大的技術難點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這是實現高超音速飛行的最佳動力之一,也是世界各大國研究的熱點和未來的戰略制高點。目前,超燃衝壓發動機有兩大技術難點:一個是高空高速狀態下難以順利點火和燃燒問題,即突破燃燒「音障」問題;另一個是在靜止狀態下不能自行啟動,須助推到一定速度後才能工作,且低速性能不好。
從2018年8月3日央視報導看,我國已突破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而且世界領先。當時央視報導稱,我國乘波體星空-2高超聲速試驗獲得巨大成功。2018年8月3日06點4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系統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發射,在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報導稱,這是中國研製的首款乘波體氣動布局的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採用航天科工四院某款火箭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助推系統,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Km,馬赫數5.5—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氣動力/熱、分離幹擾、自然轉捩/人工轉捩等8項科學問題數據測量,標誌著我國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又掌握一反導殺手鐧技術!
說明乘波體採用的超燃衝壓發動機,而且在30Km高度以5.5—6馬赫飛行首次突破400秒,自主機動飛行距離可達748—816Km,足以進行大範圍機動。此前,美國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首次動力試飛時發動機只工作了120多秒,全部三次試飛,發動機工作從未達到美軍期望的300秒目標。
這次發射的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應該是「騰雲工程「上面的」空天飛機「部分,可見「騰雲工程「進展神速。
從運載火箭看,使用的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這是載人航天用的火箭,運載能力達到8.8噸。因此,個人推斷我國的」空天飛機「重量應該接近8.8噸。而美國空天X-37B,大小相當於太空梭的1/4,空重3.5噸,滿載重5噸。這樣看來,中國的」空天飛機「可能比美國的X-37B略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