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誰是二戰之中的「流量大王」,莫不是在武器和實力上都強大的德國軍隊了。二戰中的德軍表現的可圈可點,不僅使用的武器先進,而且德軍士兵的軍事素質普遍都非常的高,在戰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如魚得水。精緻的德國人可謂是全身武裝這上戰場,從頭到腳都保護得很好,從現存的影像資料中還可以看到普通德國士兵的制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都是一應俱全,並且做工上乘。
德國士兵的就連鋼盔軍帽、水壺飯盒和背囊挎包都是走在當時潮流前線的,充分體現出德國人嚴謹、一絲不苟及務實的特點,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他們的頭盔。鋼盔不僅要外形美觀科學,塗裝便於隱蔽,更重要的是它的戰場實用價值,德式的鋼盔無疑是實用性和美觀性結合得最好的示範典例。
在希特勒上臺後,這位立功心切的大帥為了襯託德軍士兵的新面貌,不僅下令更換了全新的新式軍服,對於製造新一代帥氣的鋼盔的任務也是緊抓不放,而且希特勒不僅要一隻能夠保護軍人頭部安全的頭盔,更需要一隻外觀上造型足夠美觀、帥氣,要能夠起到一定的裝飾性,可以幫助提升軍人士氣的頭盔。於是聰明的德國人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汲取靈感經過改進,M35鋼盔終於誕生並且裝備納粹德軍。它可謂是設計精良、生產工藝優秀的代表,一經推出就得到希特勒的大力推廣,至今也是德軍的標誌性裝備之一。
在整個二戰期間,這款鋼盔在當時看來是顏值爆表、造型別具一格的頭盔共生產了1400多萬頂,作為二戰德軍鋼盔的4個型號之一,雖然在外觀上和它的前輩們很相似,但比較起來新鋼盔的重量更輕便,內襯結構更加緊湊堅固,拿到手中給人以全新的感受,而且功能更強,在設計上挖空心思,採用了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勞的方法,內襯採用了更有利於保護頭部的M1931型,比起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時更舒適,更利於士兵長期佩戴。
在廣泛使用之後,各軍種之間的差別區分很簡單,例如陸軍的鋼盔是銀色的國防軍鷹徽;海軍的鋼盔是金色的國防軍鷹徽;空軍的鋼盔是展翅狀的空軍鷹徽。這種造型美觀大方的頭盔還成功吸引力國人的注意,我國曾大量引進此頭盔,在反映「七.七事變」等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中這些早期M35型鋼盔的身影也十分常見,其識別特徵是鋼盔上均鑲有一顆青天白日國徽,例如《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總而言之,M35鋼盔無疑是當時各國性能中最好的也是最好看的鋼盔,與德式端莊大氣的制服共同營造起二戰德軍士兵經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