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國際最高精度水平——中心研發新型國產實驗室鹽度計完成產品定型

2021-01-21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近期,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SYA3-1型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完成技術定型和批量生產。

實驗室鹽度計是海水鹽度測量和定標的基準儀器,在海洋觀測領域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國內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市場長期被加拿大8400B鹽度計壟斷,該型實驗室鹽度計準確度技術指標為±0.002 PSU。近年來,其售價和維修成本更是逐年攀升,形成市場壟斷。中心原生產的SYA2-2型實驗室鹽度計,先後在原國家海洋局業務單位、軍方及涉海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廣泛使用。其價格便宜,在國內雖有較高知名度,但準確度僅為±0.005PSU,且容易存在漂移,可靠性較低,無法打破此類產品的壟斷局面。

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很多進口精密儀器從「買的貴」變成了「買不來」,「卡脖子」的問題日漸加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近幾年,中心傳感器室始終堅持技術預研,組織專業技術骨幹成立科研攻關小組,專門研發國產化高精實驗室鹽度計,在傳感器工藝突破、水浴溫度精準控制、測試應用便易性、人機互動可讀性和外觀設計美觀性等方面下足功夫。新研的SYA3-1型實驗室鹽度計大大提升了鹽度測量的準確性、可靠性和設備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對使用環境條件和樣品的限制要求,有效消除人為操作引入的隨機誤差,降低了操作人員要求,提高鹽度測量結果一致性和可信度。樣機經過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檢定,鹽度示值誤差0.002PSU,測量重複性0.0005,性能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SYA3-1樣機及檢定結果



SYA3-1定型產品和檢定證書


近期,SYA3-1定型產品已陸續推廣到沿海臺站等單位業務應用,標誌著我國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已完全實現國產化,結束了該項技術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相關焦點

  • 我國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已實現國產化 性能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SAY3-1樣機及檢定結果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官方微信消息,近期,由該中心自主研發的SYA3-1型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完成技術定型和批量生產。據悉,實驗室鹽度計是海水鹽度測量和定標的基準儀器,在海洋觀測領域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幾年,該中心組織專業技術骨幹成立科研攻關小組,專門研發國產化高精實驗室鹽度計,在傳感器工藝突破、水浴溫度精準控制、測試應用便易性、人機互動可讀性和外觀設計美觀性等方面狠下功夫。
  • 自主研發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投產
    近日,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SYA3-1型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完成技術定型和批量生產。  實驗室鹽度計是海水鹽度測量和定標的基準儀器,在海洋觀測領域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國內高精度實驗室鹽度計市場長期被外國壟斷,其售價和維修成本更是逐年攀升。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從科研攻關到走出實驗室,上海榕融用15年時間打通了氧化鋁連續纖維的所有「卡點」。如今,已經打造出一套高鋁氧增強複合材料膠體及預浸料生產、纖維生產、織物生產、結構件生產、定型測試的整體產業鏈。
  • 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
    7月26日,由鐵建重工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該設備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我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探領域的空白。鐵建重工研發的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據了解,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是一種適用於水平方向快速地質鑽探、長距離水平取芯的裝備。
  • 深圳先進院研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水平。該項目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攜手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效低成本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工藝及產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實驗室主任肖旭東團隊研製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到18.7%,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 零件加工精度僅為一根頭髮絲粗細!中國產高精度狙擊...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建設工業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小平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解放之後,我們產品也沒有自主研發的,主要是仿研仿製,主要仿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和54式衝鋒鎗。1990年李小平畢業來到廠裡剛好趕上我國開始研發第一款無託式5.8毫米全自動步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95式」自動步槍。
  • 潘垣院士團隊研製高壓斷路器開斷容量達國際最高水平
    9月17日,電氣學院潘垣院士、何俊佳教授、袁召等在南方電網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大容量短路電流開斷裝置研發及工程應用」支持下研發的220kV系統用大容量短路電流開斷裝置,在西安國家高壓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功通過100kA級短路電流開斷試驗,使我國220kV系統用高壓斷路器的開斷容量指標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 中國光柵製造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光柵製造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2016-11-11 17:2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長春11月11日電 題:中國光柵製造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學家測出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但是,G值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以往國際上不同實驗小組的G值測量的精度在10-5,相互之間的吻合程度僅達到10-4的水平,由於精度問題,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科學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 提升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水平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一個國家的科研儀器研發水平,不僅是科研實力的體現,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當前,我國科研儀器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科研儀器研製短板亟待補齊。  科學儀器研發,既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也有賴於產學研的協同合作,還要有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做強國產科研儀器,我們應如何作為?
  • 電子科技大學研發一種新型晶片,成果"轟動"國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特色研究中心羅訊教授團隊(ASIS & BEAM X-LAB)分別在集成電路領域頂級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SC)、晶片奧林匹克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 我國高精度平面刻劃光柵已自主可控 國產光譜儀器研發迎來新時代...
    我國高精度平面刻劃光柵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衍射光柵是最重要的一類光學色散元件,它是絕大多數光譜儀器的核心器件,其精度高低直接決定光譜儀器性能的優劣。按製作方法, 衍射光柵可分為機械刻劃光柵、離子束刻蝕-全息光柵、體全息光柵等。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技物所研發團隊先後破解了亞秒級指向精度的碳化矽雙掃描鏡二維掃描機構研製技術、高靈敏度面陣探測器技術、甚長波紅外探測技術等技術難題,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實現了所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完成了從基礎機理到核心元部件再到系統集成全創新鏈的自主可控研製,確保「風雲四號」的兩隻超級慧眼——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為純正的「中華牌」。
  • 中海達去年研發費用佔比15% 擬募資9.8億投向智慧城市產業化建設
    擬募資9.8億投向智慧城市建設  中海達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8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投入基於全要素網格的社會治理平臺項目、基於時空智能技術的應急管理平臺項目、高精度GNSS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破局全球變暖 美的空調新型環保冷媒應用技術創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在新型環保型製冷劑的研究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7月13日,美的關於R32、R290、R161等三款新型環保冷媒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項目正式通過科技鑑定,被評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上海技物所研發團隊先後破解了亞秒級指向精度的碳化矽雙掃描鏡二維掃描機構研製技術、高靈敏度面陣探測器技術、甚長波紅外探測技術等技術難題,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實現了所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完成了從基礎機理到核心元部件再到系統集成全創新鏈的自主可控研製,確保「風雲四號」的兩隻超級慧眼——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為純正的「中華牌」。
  • 華中8型數控系統的研發背景及技術水平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要求,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組織重點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研究,梳理行業發展脈絡,推動行業企業融入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此,協會傳媒部就國產數控系統開發進展和應用推廣情況進行了採訪梳理,並予以系列報導,供行業企業和廣大用戶參考。
  • 記國家光電測距儀檢測中心
    成立於1988年的國家光電測距儀檢測中心(中測國檢(北京)測繪儀器檢測中心)是目前我國測繪行業惟一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專項計量授權的國家級測繪儀器檢定機構和新儀器定型鑑定機構,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監督管理的國家級測繪儀器檢測中心。
  • 高新區又一項產品國際領先!國家電投新研發的光伏電池片成功下線
    高新區又一項產品國際領先!首批次成功下線的C-HJT光伏電池片最高效率已達22.56%,標誌著中央研究院在高效光伏電池研發領域躋身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為後續研發更高效率C-HJT光伏電池技術奠定了有利基礎,更為推進集團公司「2035一流戰略」落地,助力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鵬城實驗室人工智慧國際研發中心揭牌
    1月23日,鵬城實驗室人工智慧國際研發中心在深圳福田區揭牌,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和國家有關戰略部署超前布局。鵬城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設立的4家實驗室之一,其圍繞網絡通信、人工智慧、網絡安全三大學術方向開展科研工作並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研任務,也是深圳籌建國家實驗室的主要載體與基本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