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東灘溼地這個地名正逐漸淡出上海的地理坐標,這裡從後圍墾溼地,正轉變為稻田耕地,並不斷向城市化轉變。鳥的數量已無法和以往相提並論,但鳥種隨著越來越多的觀鳥人和攝鳥人的關注而越來越精彩。每月的鳥訊裡,南匯東灘的鳥類記錄讓上海其它地點的鳥情顯得無力。從2006年至2016年,為上海增添了30種鳥類新記錄。2017年南匯東灘再接再厲,又有多少新記錄?大家期待著官方公布。這裡先簡單總結一下2017年南匯東灘的主要鳥類記錄。
雁類,遷徙過境和越冬的種類記錄都沒有少,鴻雁、豆雁、短嘴豆雁、灰雁、白額雁、小白額雁、小天鵝,特別是大天鵝11月在南匯東灘的短暫記錄照片近而十分清晰,和年初崇明東灘越冬的大天鵝記錄相呼應了。
鴨的種類的記錄和以往一樣穩定,沒有特別的。白秋沙鴨和紅胸秋沙鴨在11月有幸被記錄到。
習性隱秘的鵪鶉和丘鷸也都被觀察到,其它地方也不少,但這二種性隱秘,南匯東灘關注的人多,它們就跑不了了。
東方白鸛有15隻在10月30日過境,從空中飛過,不少人見到。如果環境這幾年沒有變化這麼大的話,說不定就會像2014年年底的那五隻那樣落下,在這裡越冬了。
黑臉琵鷺和白琵鷺不時地被見到在南匯東灘停歇,然後離開,多的時候有30多隻。
草鷺到11月初還被看到。黑鳽在8月有次記錄。7月、8月大麻鳽被觀測到,改變了以往對它是冬候鳥的看法。少見的紫背葦鳽又是幾年一次地被記錄到。慄鳽更是將標本館的記錄變為了目擊記錄。慄葦鳽在夏季穩定。今年鷺科的記錄在南匯挺全的。
南匯東灘雖然不是觀測猛禽的好地方,但今年有白肩雕為上海增添了新記錄。日本松雀鷹、雀鷹、蒼鷹、白尾鷂、鵲鷂等都被一一記錄。
12月又見到了白鶴,不知道是不是去年那隻。2016年末越冬的一隻白頭鶴直到3月25日還在這裡被記錄到。
鴴鷸類,劍鴴、東方鴴、彩鷸、水雉、針尾/大沙錐、小青腳鷸、流蘇鷸、大濱鷸、紅腹濱鷸等這些少見鳥種的出現,讓觀鳥拍鳥者趨之若鶩,特別是長嘴鷸從8月到11月一直都有記錄。最精彩的是1月的灰瓣蹼鷸,上次上海的記錄要在85年前了。
9月記錄到一隻遺鷗亞成鳥,也是幾年一次的記錄。普通燕鷗、須浮鷗、白翅浮鷗、普通燕鴴是這裡穩定渡夏的鳥種。
遷徙季記錄到紅翅鳳頭鵑、噪鵑、大鷹鵑、北鷹鵑、小杜鵑和中杜鵑,這些山裡都難見的鵑類,遷徙過境時容易被發現,逃不過大家的眼睛。溼地環境的小鴉鵑和大杜鵑繁殖數量不少。
秋天,貓頭鷹幾乎不斷,紅角鴞和北鷹鴞是每年穩定的,且數量不在個位數,長耳鴞也至少被拍到3隻次過境,罕見的日本角鴞被多人清晰地拍到。年初至少5隻短耳鴞在南匯東灘越冬,讓上海鳥人們都去圍觀了。2017年5種貓頭鷹,在上海能見到的貓頭鷹裡只差草鴞了,它曾在2015年3月南匯東灘被拍到。
普通夜鷹、短嘴金絲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主要在下半年被記錄到。
上海每年記錄很少的藍翡翠和斑魚狗,在遷徙季和夏季都有幾次被見到拍到。
上海星頭啄木鳥的記錄很少,4月在沒幾棵樹的南匯東灘記錄到,真是汗了。蟻鴷在秋季從8月末開始時不時地有記錄。
雀形目裡更精彩,仙八色鶇、日本歌鴝在這裡變的不稀罕。仙八幾乎在8月末,9月初成群來。日本歌鴝,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其它比南匯東灘記錄更多的地方了。白腰朱頂雀在10月被批發,也有兩年在上海沒聽到它的記錄了。
上海主要有5種伯勞,夏天的繁殖的棕背伯勞很多;紅尾伯勞在整個遷徙季數量也多;8月底來的虎紋伯勞和後面9月來牛頭伯勞,這時間段常見;9月底就有見楔尾伯勞了,雖然它是上海的冬候鳥。
11月12日大家在追前一天出現日本歌鴝時,黑枕王鶲被發現,是繼去年10月、11月炮臺灣記錄後,它在上海又一次令人驚訝的記錄,讓人相信這不是逃逸放生鳥,而是野鳥迷鳥中的一員;當天還有銅藍鶲,今年9-11月在南匯東灘多次被記錄到。
卷尾科的三種,江浙常見,在上海就少見了。黑卷尾是這裡春夏常見的夏候鳥。灰卷尾在9月為上海增加了一個新亞種記錄。發冠卷尾在遷徙季時不時地出現,直到12月初還有來1隻。
有的過境時期可以包看,如黑枕黃鸝、紫壽帶、白眉地鶇、烏灰鶇、白眉鶇、藍歌鴝、白眉姬鶲,這些在上海其它地方可沒那麼容易。壽帶雖沒紫壽帶那麼多,但春秋二季的記錄也不少。
這裡8月的灰樹鵲時隔兩年又有了記錄;5月的大嘴烏鴉、10月裡還有了禿鼻烏鴉和小嘴烏鴉遊蕩到南匯東灘;11月的松鴉,又成為了上海的一個新記錄。
大小太平鳥在11月也被勤勞的拍鳥人拍到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記錄還有:
11月的矛斑蝗鶯、棕臉鶲鶯(4月也有)、藍喉歌鴝、藍磯鶇(5月也有);
10月的鱗頭樹鶯、北椋鳥、赤胸鶇(4月也有)、暗灰鵑鵙和紅尾歌鴝和紅喉歌鴝(9月也有)、錫嘴雀;
9月的楔尾伯勞、蒼眉蝗鶯、紫背椋鳥、紫翅椋鳥(4月也有)、寶興歌鶇(一年2次記錄,3月也有)、褐胸鶲、北鷚(4月、5月也有)、黑頭蠟嘴雀(幼);
8月的厚嘴葦鶯、白喉林鶲(6月也有);
6月的白頰噪鶥;
5月的方尾鶲、領雀嘴鵯、慄耳短腳鵯、灰背椋鳥(4月也有)、橙頭地鶇、紫嘯鶇(4月也有);
4月的黑短腳鵯、黑眉柳鶯、暗綠繡眼鳥、紅喉鷚、硫磺鵐;
3月的煙腹毛腳燕;
年頭和年尾都有越冬的褐柳鶯,遷徙季各種柳鶯和鶲鶯等。
一些在上海其它地方不難見的鳥種,這裡就沒有提了。上面這些鳥名裡,你數到自己缺了多少嗎?
南匯海堤內側正處在從後圍墾溼地向城市副中心開發區轉換的農業耕地過渡時期,外側的灘涂正被加速成陸,形成新的蘆葦和海三稜藨草群落等為主的溼地生態環境。
大家要去南匯東灘刷鳥,得抓緊了,農業開墾從北向南將一塊塊的蘆葦和水塘溼地轉換為稻田,目前原木棧道溼地區域已到成為稻田。如果有人來這裡找2016年上海鳥類新記錄中賊鷗的發現地,已滄海桑田了。
2018年的期待是,在南匯東灘赤翡翠、慄鳽和背著衛星天線的勺嘴鷸被拍到,如果南匯還有東灘在的話,如果那幾片小刺槐林還能屹立在海風中。
最後,感謝這麼多勤勞的觀鳥拍鳥人留下這麼多精彩的記錄,很抱歉,因篇幅原因沒能將你們的名字在這裡一一說明,相信在正式的上海鳥類年報中會被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