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2021-01-09 澎湃新聞
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2020-09-21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最近,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忙一件事兒:手裡輕拿著鳥,又是測量,又是檢查羽毛,又是採血,還要給它們頒發「籤證」:套上合金材料製成的鳥環,並佩戴上黑下白的旗標。

這是在幹什麼呢?

告訴你,這個叫做鳥類「環志」~

如果要追溯起來,崇明東灘從1986年就開始做鳥類環志了,從2002年起每年春季和秋季都進行較系統的環志工作。截至目前,共環志鴴鷸類水鳥59種5萬餘只,其中數量最多的三種依次為大濱鷸、長趾濱鷸和黑腹濱鷸。

從2006年起,保護區在環志時還嘗試使用編碼旗標,就是在傳統旗標上用雷射刻出字母或數字組合,同一種類的一個編碼對應一隻鳥。這樣,在野外不需要捕捉鳥兒,用望遠鏡就可以對觀察到的鳥類進行準確的個體識別。

目前,崇明東灘保護區的旗標環志方案是左脛金屬環,右脛上黑下白塑料旗標,如果你在野外觀察到這樣標記的鳥兒那他/她就是在崇明東灘環志的哦。

仔細瞅瞅,是不是上黑下白呀?

眼下,正是秋季鳥類遷徙高峰,所以,環志工作又開始啦。

開展環志等工作的野外工作站

為什麼要進行鳥類環志?

環志是國際野生鳥類科研和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崇明東灘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一個重要的候鳥遷徙停歇地。通過環志,可以分析遷徙鳥類群落變化、種間關係及遷徙機制,還對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是本市開展禽流感主動預警工作的重要支撐。

在崇明東灘的環志過程中,還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環志鳥被回收。目前回收鳥中超過一半為大濱鷸,而且70%的回收鳥是在西北澳洲被環志的,表明崇明東灘與西北澳洲在遷徙涉禽的保護上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崇明東灘環志研究獲得的數據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涉禽的遷徙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今年4月5日,鳥友在福建廈門目擊並拍攝到帶有編碼「E94」的大濱鷸,它是在崇明東灘環志的。

今年2月18日,鳥友在斯裡蘭卡一保護區拍攝到編碼為「H29」的大濱鷸,也是在崇明東灘環志。

崇明東灘的環志具體怎麼做?

國外科研人員通常用炮網和粘網捕鳥,而在東灘有一種更加高效、不傷害鳥類的方法——通過鳥哨來招引捕鳥。在捕獲所需要的鳥後,工作人員開始給鳥套上鳥環、佩戴旗標、測量鳥類個體數據、查看初級飛羽換羽情況、拍照、採血、安裝追蹤器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之後將鳥放飛。

01

「上海工匠」金偉國師傅這哨子一吹,鳥兒就來啦~

02

把合金材料製成的鳥環安裝在鳥腿部,上面刻有國家、機構、通信地址和鳥環編號等信息。

03

戴好鳥環之後,給鳥佩戴黑白兩色旗標。

04

對鳥的體長、體重以及其他部位進行測量,將數據記錄下來。

觀察初級飛羽換羽情況,可以判斷鳥的年齡

05

所有工作都完成之後,將鳥放飛。

今年秋季,崇明東灘環志採樣涉及的候鳥包括黑尾塍鷸、斑尾塍鷸、紅頸濱鷸和翹嘴鷸等,環志工作組挑選狀態良好、體型較大的黑尾塍鷸和斑尾塍鷸個體安裝了GPS定位裝置,以跟蹤其遷徙路線,為進一步開展遷徙候鳥研究採集數據。

候鳥遷徙季又到了,

找個時間去崇明東灘觀鳥吧~

AUT

UMN

2020

2020

AUTUMN

圖片來源:上海市林業總站

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原標題:《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鶴鷸。張斌攝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 【崇明東灘的冬季銀河】
    (崇明東灘冬季星空,去過的人這個場景一定很熟悉吧)(崇明東灘冬季星空,星空倒映在河水中真的很美)最後附上,海邊獵戶座延時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然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風信好的時候,一天有成千上萬隻鳥在這兒落腳!」
  • 崇明東灘保護區「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
    近年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濱海灘涂溼地生態恢復與功能提升技術」項目,開展了項目子課題「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示範區的建設工作。該示範區在東灘保護區2014 年度中央溼地保護補助項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側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區生態治理項目區的基礎上,營造了7000畝的自然漫灌優化區。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低潮灘,低人工幹預度的互花米草滅除技術、自然漫灌式水位調控技術、海三稜藨草就地保護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
  •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之一!
    日前,上海自然教育總校正式成立,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之一。自然教育學校,旨在集結本土自然教育力量,共同幫助減少患有「自然缺失症」的青少年,推動全社會形成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 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孵化成功
    10月28日,界面新聞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簡稱WCS)獲悉,近期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中築巢的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已經孵化成功,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於峰在9月27日拍攝到這些新出生的揚子鱷幼崽。
  • 在崇明與鳥兒的近距離邂逅……
    展期:2019年11月—12月 東灘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上海崇明東灘保護區推進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8日訊 12月2日,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保護區三樓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就未來合作開展自然教育活動事宜進行溝通交流。保護區馬強副主任,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特級校長顧錦匡及科技部教師龔峰共同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 「小精靈」們又來東灘啦!身上有八種顏色的TA可太仙了
    「小精靈」們又來東灘啦!>進入秋季,北方開始轉冷,現在正是北方候鳥大批南遷的旺季,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東灘觀鳥的好時節,今年東灘的遷徙鳥類飛來情況如何?
  • 「東灘鳥哨」一嘴能吹30餘種鳥叫
    掌握這獨門絕技的人——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金偉國,被稱為「東灘鳥哨」。 「東灘鳥哨」在當地早已小有名氣,甚至遠赴澳大利亞,幫助當地開展鳥類環志工作。最近,他又被評為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獎」先進個人,崇明為此打算將「鳥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近在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的上海市愛鳥周啟動儀式上,金偉國應眾人要求,又表演了一回吹「鳥哨」。
  • 【島·事】大濱鷸一周從臺灣飛到崇明
  • PM2.5三年平均值僅35 崇明為何三年全市空氣最佳?
    東方網12月19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昨天,在崇明東灘溼地觀鳥節現場進行的「環境保護與人類健康」主題研討會上,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方芳表示,三年來崇明PM2.5平均值僅35,可以說是全市空氣品質最好的地方之一,而崇明又數東灘空氣品質最好。
  • 「探索」崇明冬季觀鳥攻略來了,帶你探秘飛羽世界
    崇明,萬裡長江入海口,萬物生長,更是候鳥南來北往的「國際加油站」。每年11月伊始至次年3月,都會有一群南方的客人成群結隊而來,盤桓於崇明東灘數月後,再開啟它們的往北之旅。正是因為這群候鳥的到訪,讓崇明東灘即使在清寂的冬季,也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野趣盎然。
  • 用保護野生動物的筆 繪出美好家園的藍圖 崇明東灘保護區開展野生...
    每年11月是全國「野生動物宣傳月」,為進一步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公眾牢固樹立野生動物保護理念,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開展了一系列相關主題活動。近日,保護區環境教育中心工作人員走進立新村開展了入戶宣傳和科普講堂進社區活動。
  • 遊崇明島東灘溼地:中國第三大島,遊客少玩的舒服
    離開上海市區去崇明島 ,從浦東穿過上海長江隧道到長興島,再走上海長江大橋到崇明島 。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汽車行駛在崇明島的公路上,路面寬坦平整,兩旁空氣新鮮,路上人少車少,感覺特別舒服,總共行駛76公裡到東灘溼地。
  • 崇明東灘觀鳥季,快來一起線上雲觀鳥
    崇明,萬裡長江入海口一座生態天堂裡,飛鳥翔集,萬物生長更是候鳥南來北往的國際加油站每年11月伊始至次年3月都會有一群南方的客人成群結隊而來盤桓於崇明東灘數月後再開啟它們的往北之旅正是因為這群候鳥的到訪讓崇明東灘即使在清寂的冬季也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野趣盎然
  • 汙水處理、垃圾分類、溼地修復,建世界級生態島崇明超拼的
    這是上海電氣環保集團為崇明量身定製的一款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站,經由這個「貨櫃」後,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除此之外,在生活垃圾分類及東灘溼地生態修復項目上,崇明也不斷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小小「貨櫃」竟是汙水處理站3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崇明區的陳家鎮,看到在陳家鎮花漂村的公共綠地上小型「貨櫃」,走近之後並沒有什麼異味,只聽到輕微的設備運作聲。
  • 2017的南匯東灘,你錯過了什麼?
    南匯東灘溼地這個地名正逐漸淡出上海的地理坐標,這裡從後圍墾溼地,正轉變為稻田耕地,並不斷向城市化轉變。鳥的數量已無法和以往相提並論,但鳥種隨著越來越多的觀鳥人和攝鳥人的關注而越來越精彩。每月的鳥訊裡,南匯東灘的鳥類記錄讓上海其它地點的鳥情顯得無力。從2006年至2016年,為上海增添了30種鳥類新記錄。2017年南匯東灘再接再厲,又有多少新記錄?大家期待著官方公布。
  • 崇明島:都市裡的「田園」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隻候鳥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在西伯利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航線上,崇明島大約處於中點,正適合候鳥停靠休息。加上東海潮汐帶來的小魚小蝦等豐富食物,這裡成為大約310餘種、上百萬隻候鳥休養停歇、補充能量的中轉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觀鳥愛好者的「聖地」。
  • 從獲得OPT 籤證到H-1B籤證,留學生們堪比西天取經
    雖然拿到美國的H-1B工作籤證很難,但是,依然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一直在堅持申請美國留學,並努力獲得工作籤證。美國的高科技創新能力,全球影響力以及聚集在此的全球人才,這也許是他們一直執著赴美留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