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灘鳥哨」一嘴能吹30餘種鳥叫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新聞晨報記者 鬱文豔

一個簡單的竹哨子,放進嘴裡,就能吹出30多種鳥的叫聲,鳥兒一聽這哨聲,就會「乖乖」地從天上飛下來。掌握這獨門絕技的人——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金偉國,被稱為「東灘鳥哨」。 「東灘鳥哨」在當地早已小有名氣,甚至遠赴澳大利亞,幫助當地開展鳥類環志工作。最近,他又被評為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獎」先進個人,崇明為此打算將「鳥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在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的上海市愛鳥周啟動儀式上,金偉國應眾人要求,又表演了一回吹「鳥哨」。第一次聽的人驚訝得無法用言語表達,曾經聽過多遍的人也依然佩服和驚訝,這個皮膚黝黑的樸實中年男人,竟能將鳥叫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至於吹出的聲音,難以用文字描繪:或尖厲、或委婉、或短促,抑揚頓挫……

這「鳥哨」逼真程度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環志」。環志就是將野生鳥類捕捉後套上人工製作地標有唯一編碼的腳環、頸環、翅環或翅旗等標誌物,再放歸野外,用以搜集鳥類的遷徙路線、繁殖、分類數據的研究方法之一。每年,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都要為一部分候鳥套上東灘特有的標誌,而金師傅就負責用他的獨門絕技把鳥從天上「招呼」下來。這些天,春季環志又開始了。在東海邊的灘涂上,金師傅的「鳥哨」一響,候鳥就會從空中飛下來。然後,其他工作人員再為候鳥測量體長、提取血液,做好相關記錄,最後將鳥放飛。

隨著名氣漸響,金偉國還被邀請去澳大利亞參與環志工作,他讓外國人親眼看看,用「鳥哨」怎麼把候鳥「逮住」的。雖然,他的普通話極不標準,夾著濃重的崇明本地口音,更別說英文了。 「算上路上的時間,在澳大利亞呆了20多天,那裡是用打炮的方法捕鳥環志的。」說起2009年11月的第一次出國經歷,金偉國倒很淡定,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出國。

令人遺憾的是,金偉國的這一獨門絕技可能要失傳了。記者從崇明縣文廣局了解到,今年崇明縣準備將「鳥哨」和「楊瑟嚴故事」、「益智圖」、「鴨嘴獅」(崇明調獅子)、「崇明吹打樂」一起,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崇明鳥哨」還要與「崇明山歌」一起,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鳥哨」的「瀕危」程度,亟待保護和傳承。

相關焦點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張斌攝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 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最近,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忙一件事兒:手裡輕拿著鳥,又是測量,又是檢查羽毛,又是採血,還要給它們頒發「籤證」:套上合金材料製成的鳥環,並佩戴上黑下白的旗標。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大濱鷸今年57歲的老金是崇明陳家鎮八滧村的村民,他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鳥哨」的傳承人,能將一隻小小的竹哨吹出六十多種候鳥的叫聲,如今是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鳥志願者。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
  • 「小精靈」們又來東灘啦!身上有八種顏色的TA可太仙了
    今天上午,小布去南匯東灘溼地查看了一番,一起來看看吧↓站在南匯東灘的海堤高處向海堤內外眺望,一片片寬闊的蘆葦蕩為遷徙鳥類提供了天然的棲息地,婉轉動聽的鳥鳴聲此起彼伏,不時有幾隻候鳥從水塘或蘆葦叢中展翅飛翔,它們的存在,讓東灘頓時充滿了無限生機,一幅天上野鳥飛翔、地上蘆葦搖曳的和諧畫卷展現眼前。南匯東灘環衛工人王女士說,時不時能看到群鳥飛過。
  • 2017的南匯東灘,你錯過了什麼?
    南匯東灘溼地這個地名正逐漸淡出上海的地理坐標,這裡從後圍墾溼地,正轉變為稻田耕地,並不斷向城市化轉變。鳥的數量已無法和以往相提並論,但鳥種隨著越來越多的觀鳥人和攝鳥人的關注而越來越精彩。每月的鳥訊裡,南匯東灘的鳥類記錄讓上海其它地點的鳥情顯得無力。從2006年至2016年,為上海增添了30種鳥類新記錄。2017年南匯東灘再接再厲,又有多少新記錄?大家期待著官方公布。
  • 洛陽男子用塑料紙吹出畫眉鳥叫,有人開價一天500請他捕鳥
    一片樹葉,或者一張煙盒上的塑料膜,甚至是兩隻手窩起來,劉建升都能吹出精彩絕倫的口技。然而,愛人嫌棄他除了會「吹」之外,不會來錢,早早離開了,只剩下將近50歲的劉建升,耕種之餘在山裡學習更多種鳥叫,劉建升有一個理想,那就是通過一兩年的研究,吹出來口技版的《百鳥朝鳳》,目前,劉建升已經學會了十幾種鳥叫。劉建升是河南省嵩縣舊縣鎮人,大約6歲的時候,偶然一次看到母雞下完蛋,在蛋窩附近咯咯叫,淘氣之下捏著脖子,學母雞叫。村裡人都說:「這娃子是個能人,學的怪像!」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5月底,這裡正好處在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路線上,南匯東灘溼地成為一個天然的候鳥棲息地
  • 男子學30年鳥叫 每天跟鳥"對話"1小時
    55歲的李昌利小時候就喜歡鳥兒,從學生時代開始學習口技,17歲時開始學習鳥叫聲。如今,已經學了30多年鳥叫聲的李師傅,學起鳥叫聲惟妙惟肖,就連各種鳥兒叫聲的特點也總結了幾條。百靈鳥、相思鳥、畫眉、喜鵲等鳥叫聲,從李師傅嘴裡出來,仿佛是真的聽到了鳥兒在身邊叫。  昨日,記者在長樂公園見到李師傅時,他正投入地和鳥兒對話。
  • 近期南匯東灘連續發現白眶鶲鶯等罕見鳥類新品種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近期適逢鳥類遷徙高峰,大量候鳥在上海過境,不少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連續觀測到了白眶鶲鶯、克氏冠紋柳鶯和棕臉鶲鶯等較為罕見的鳥類,刷新了上海鳥類品種新紀錄。  4月11日,觀鳥愛好者楊志棟在南匯東灘發現一隻白眶鶲鶯,僅過了兩天,又有鳥友在相同的地方再次觀測到白眶鶲鶯。
  • 入林不到1小時,發現30餘種鳥!貴陽一對夫婦15年時間練就觀鳥絕技
    入林 1 小時 發現 30 餘種鳥這對貴州鳥類專家是來自貴陽市野生動植物管理站的吳忠榮和來自貴州省生物研究所的匡中帆。按照與順海林場管理處籤定的合作協議,當日上午,他們專程前去登高雲山森林公園和鹿衝關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和監測,旨在摸底林中的鳥類。
  • 原始雨林現罕見的鳥,尾巴像豎琴,不愛飛擅奔跑,能模仿30種鳥叫
    02鳥界的「好聲音」,不僅能模仿30多種鳥的叫聲,還能模仿人類世界的聲音華麗琴鳥的尾羽令人驚豔,那麼當你聽到它的叫聲時,一定會為之驚嘆。它擁有一口「魔幻音」,學者研究發現,華麗琴鳥能夠模仿30多種鳥的叫聲,甚至更多。笑翠鳥、灰鍾雀、綠嘯冠鶇、噪吮蜜鳥、斑噪鍾雀、灰頭鶇、西長喙鳳頭鸚鵡等各種鳥類的叫聲,華麗琴鳥只要願意,都能模仿得以假亂真。憑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華麗琴鳥獲得了很多美譽,被稱為鳥界的「好聲音」、「行走的錄音機」。
  • 原始雨林現罕見的鳥,尾巴像豎琴,不愛飛擅奔跑,能模仿30種鳥叫
    02鳥界的「好聲音」,不僅能模仿30多種鳥的叫聲,還能模仿人類世界的聲音華麗琴鳥的尾羽令人驚豔,那麼當你聽到它的叫聲時,一定會為之驚嘆。它擁有一口「魔幻音」,學者研究發現,華麗琴鳥能夠模仿30多種鳥的叫聲,甚至更多。
  • 南匯東灘鳥類觀察2020年第5期
    拍攝/By: 穿行印象於4月30日/Zhao Jun on 30 Apr238 灰卷尾Ashy DrongoDicrurus leucophaeus5月12日大陽拍攝salangensis華南亞種1隻。
  • 山海經|令丘山中人面四目的鳥,叫顒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再向東走四百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令丘山,山上沒有草木,到處都有燻燻火焰在燃燒。山的南面有一個山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就從這中谷吹出來。山中生活著一種鳥,長得很像貓頭鷹,它的臉像人的臉,卻長著四隻眼睛,耳朵也像人的耳朵。這種鳥的名字叫顒。
  • 鳥兒也有方言 南京的鳥叫暗藏「南京腔」(圖)
    而且於先生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很多人都認為鳥類天生會叫,比如百靈是天生的好歌手,能叫出幾十種不同的音,其實鳥和人一樣,也有「左嗓子」,唱歌也有走調的。以百靈為例,還沒有開腔之前,如果有一個會叫的好老師,那么半年後,它可能會學會幾十種音,叫聲可能就會更悅耳,但是如果它是天生的左嗓子,即便周圍有個再會叫的鳥,那麼它也是叫不出好聽聲音的。
  • 「愛鳥周」啟幕 「雲觀鳥」上線 上海記錄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
    記者獲悉,上海新近陸續發現了多種從未到訪過的鳥類身影,目前本市記錄「在冊」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圖說:主辦單位海報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鳥類新記錄記者獲悉,今年年初以來本市觀鳥愛好者記錄到了多種新鳥種。
  • 鳥能捕魚,有種魚也能捕鳥,而且還是捕食飛行中的鳥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魚類就是鳥類的食物,但其實在自然界之中,不僅鳥能捕魚,魚也能捕鳥,而且能夠捕食鳥類的魚還不在少數。比如我們常見的鯰魚、鰻魚和梭子魚就經常會捕獵鳥類為食,不過這些魚類只能夠捕獵停留在水面上的鳥類,對於翱翔於藍天的鳥兒則無能為力。是啊,只能在水中生活的魚類又怎麼能夠捕獵得到高高在上的鳥兒呢,凡是沒有絕對,還真的就有這麼一種魚,它以捕鳥為生,而且還是捕獵飛翔中的鳥兒。
  • 餘師夷童話之十《牙籤鳥》
    牙籤鳥在百鳥會上餘師夷童話之十《牙籤鳥》《 牙 籤 鳥 》餘 師 夷鳥兒們在靜謐幽深、古木參天的森林裡召開了一年一度的文藝晚會月亮升起來了,在夢幻般的夜色中,薄霧像輕紗籠罩著四野,隨著潺潺的山澗流水,柔和而朦朧的月光透過疏密有致的層林,像百合的花瓣撒滿了林間草地,晚風吹送著醉人的花香,這裡真是一片神奇的樂園。
  • 鞍山:樂手獨奏30餘種樂器 要挑戰吉尼斯(圖)
    一場由30種樂器組成的音樂會,只有張天歌一名樂手。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譚珊珊 攝  13日,在鞍山舉辦了一場30種樂器的音樂會。讓眾人沒想到的是,音樂會的樂手竟只有一人。  揚琴、鋼琴、琵琶、竹笛……30餘種民族、西洋樂器在張天歌的手上操練起來。  「金氏世界紀錄是41種,現在我會35種,正在努力追趕,爭取超過。」張天歌說。  當談到和哪件樂器的感情最深時,張天歌脫口而出的是「吉他」。吉他是他學會的第一件樂器,而當初他學習吉他的經歷,還十分曲折。
  • 天氣越多變,鳥叫越多樣動聽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 報導「兩隻黃鸝鳴翠柳」的意境我們都能體會得到,但你知道同一種鳥如果生活的環境越多樣,它的叫聲也就越多樣嗎?近日,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發現,鳥類生活在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裡更容易造就出音色婉轉動聽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