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之一!

2020-10-06 上海崇明

日前,上海自然教育總校正式成立,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之一。

自然教育學校,旨在集結本土自然教育力量,共同幫助減少患有「自然缺失症」的青少年,推動全社會形成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積極挖掘自身特色,整合專家資源,改造提升保護區科普設施,策劃研發科普課程,培訓志願者,開展自然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東灘特有的自然教育體系和特色品牌活動。早在去年4月份,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就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稱號。

保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提升自然教育服務能力,打造富有東灘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活動和產品,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橋梁,讓更多的公眾能夠參與生態文明的建設,助力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記者:蔣曉燕、吳仲亨

編輯:陸海華

相關焦點

  • 崇明東灘保護區「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
    近年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濱海灘涂溼地生態恢復與功能提升技術」項目,開展了項目子課題「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示範區的建設工作。該示範區在東灘保護區2014 年度中央溼地保護補助項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側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區生態治理項目區的基礎上,營造了7000畝的自然漫灌優化區。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低潮灘,低人工幹預度的互花米草滅除技術、自然漫灌式水位調控技術、海三稜藨草就地保護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
  • 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最近,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忙一件事兒:手裡輕拿著鳥,又是測量,又是檢查羽毛,又是採血,還要給它們頒發「籤證」:套上合金材料製成的鳥環,並佩戴上黑下白的旗標。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鶴鷸。張斌攝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 在崇明與鳥兒的近距離邂逅……
    展期:2019年11月—12月 東灘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如今是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鳥志願者。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東灘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馬強告訴記者,崇明「全域禁獵」之後,農戶用粘網捕鳥的現象已大幅減少。為了進一步做好春季遷徙候鳥保護,保護區根據春季遷徙鳥類規律,組織開展了春季鳥類保護專項行動——「春隼」行動。「春隼」行動自今年4月1日開始,將持續到5月20日,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內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重點時段進行嚴密布防。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啟動
    本號訊(9月21日)隨著秋季鳥類遷徙高峰的到來,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東灘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為國際重要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網絡的中轉站之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遷徙鳥類環志點。近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組織人員赴東灘保護區參與鳥類環志工作。
  • 上海市自然保護區分布及功能區劃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從級別上,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從空間構成上,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
  • 「探索」崇明冬季觀鳥攻略來了,帶你探秘飛羽世界
    冬日裡,不妨赴崇明東灘,體驗一場觀鳥之旅吧↓東灘溼地公園東灘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毗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園區總規劃面積6.49平方公裡,現對外開放面積為1.81平方公裡,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60%,園區內種植了260多種植物,園內已發現鳥類有15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4種,公園自然的生態系統為候鳥棲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
  • 上海崇明東灘保護區推進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8日訊 12月2日,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保護區三樓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就未來合作開展自然教育活動事宜進行溝通交流。保護區馬強副主任,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特級校長顧錦匡及科技部教師龔峰共同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序號名稱>10500.0010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015.211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3000.0012鹽城珍稀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84179.0013大豐麇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67.0014
  • 汙水處理、垃圾分類、溼地修復,建世界級生態島崇明超拼的
    一座身披彩繪外衣、佔地約10平方米的小型「貨櫃」,靜靜佇立在陳家鎮花漂村花叢中。這是上海電氣環保集團為崇明量身定製的一款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站,經由這個「貨櫃」後,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溼垃圾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與此同時,生活垃圾分類也作為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重要內容之一。3月26日下午,在崇明區安通東路630弄98號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點,澎湃新聞記者看到小區居民正在將垃圾有序分類。陳家鎮的居民正在對垃圾進行分類。
  • 「東灘鳥哨」一嘴能吹30餘種鳥叫
    掌握這獨門絕技的人——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金偉國,被稱為「東灘鳥哨」。 「東灘鳥哨」在當地早已小有名氣,甚至遠赴澳大利亞,幫助當地開展鳥類環志工作。最近,他又被評為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獎」先進個人,崇明為此打算將「鳥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近在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舉行的上海市愛鳥周啟動儀式上,金偉國應眾人要求,又表演了一回吹「鳥哨」。
  • 時隔八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又現上海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2月12日報導:近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時發現,在鶴群中有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保護區曾在2010年首次記錄到一隻白鶴亞成鳥混群於白頭鶴群中,此次是時隔8年後白鶴再次來到東灘保護區。  近期,由於氣溫不斷下降,大量越冬鳥類自北方飛來保護區越冬,其中不乏白頭鶴、灰鶴、小天鵝等珍稀物種。12月11日下午,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對白頭鶴及灰鶴群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在灰黑色的鶴群中有一隻白色的大型鳥類,通過視頻監控的進一步觀察,確認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 【島·事】大濱鷸一周從臺灣飛到崇明
  • 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孵化成功
    10月28日,界面新聞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簡稱WCS)獲悉,近期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中築巢的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已經孵化成功,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於峰在9月27日拍攝到這些新出生的揚子鱷幼崽。
  • 「愛鳥周」啟幕 「雲觀鳥」上線 上海記錄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
    記者獲悉,上海新近陸續發現了多種從未到訪過的鳥類身影,目前本市記錄「在冊」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圖說:主辦單位海報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鳥類新記錄記者獲悉,今年年初以來本市觀鳥愛好者記錄到了多種新鳥種。
  • 崇明島:都市裡的「田園」
    每年,全球有數十億隻候鳥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跨越洲際的遷徙,在西伯利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航線上,崇明島大約處於中點,正適合候鳥停靠休息。加上東海潮汐帶來的小魚小蝦等豐富食物,這裡成為大約310餘種、上百萬隻候鳥休養停歇、補充能量的中轉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觀鳥愛好者的「聖地」。
  • 桃紅嶺保護區自然教育學校迎來首批學生
    2021年元旦假期,桃紅嶺保護區自然教育學校剛剛成立伊始,就迎來了首批來自南昌市學生,在該保護區開展為期3天的自然觀察親子之旅。在保護區自然教育學校科普教室,同學們通過科普圖片、動畫視頻、 VR、紅外相機等各種載體,詳細了解了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情況;在野外,工作人員引導同學們體驗了自然之美,並邀請同學們一起安裝了紅外相機,講解了相機監測工作原理,增強同學們的體驗感和成就感。
  •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今天(5月8日)在崇明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2萬多隻雁鴨正在崇明嬉戲,觀鳥已入黃金期
    近日,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 視頻由於上海崇明區提供 剪輯 王思琪(01:01)這幾天,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裡,枯色的蘆葦蕩掩映著水面,水裡的葦草稈清晰可見,不少雁鴨扎堆聚集在水面嬉戲玩耍。成群結隊的雁鴨將這裡度過一整個寒冬,待到來年開春時,再陸續離開。11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從上海崇明區獲悉,到年底之前,市民可以抓住觀賞候鳥的黃金期前往東灘溼地接近大自然、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