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土地面積為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從級別上,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從空間構成上,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也不允許進入從事科學研究活動。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面積的緩衝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緩衝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上海市環保廳、林業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3月的上海市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然後,對每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面狀要素矢量化。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上海市自然保護區空間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上海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海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口外南北槽之間的攔門沙河段,主要保護對象為稀缺的動植物及其溼地環境。保護區東西長46.3千米,南北寬25.9千米,總面積約420.2平方千米,包括上沙、中沙、下沙、江亞南沙及附近淺水水域。保護區受海洋氣候和大陸氣候的影響,呈現冬夏長,春秋短,秋冬幹寒,春夏溼熱的氣候特點。
(2)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是以遷徙鳥類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在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最東端,由崇明東灘團結沙外灘、東旺沙外灘、北八效外灘及其相臨的吳淞標高零米線外側3000米以內的河口水域四大部分組成,在海堤外呈半橢圓形分布。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溼地,其南北狹,東西寬,區內潮溝密布,高、中、低潮灘分帶十分明顯,是亞太地區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種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遊的必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