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保護區分布及功能區劃

2020-12-04 數據禾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土地面積為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上海市境內天然植被殘剩不多,絕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布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灘地和港汊。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從級別上,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從空間構成上,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也不允許進入從事科學研究活動。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面積的緩衝區,只準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緩衝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上海市環保廳、林業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3月的上海市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然後,對每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面狀要素矢量化。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上海市自然保護區空間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上海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上海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口外南北槽之間的攔門沙河段,主要保護對象為稀缺的動植物及其溼地環境。保護區東西長46.3千米,南北寬25.9千米,總面積約420.2平方千米,包括上沙、中沙、下沙、江亞南沙及附近淺水水域。保護區受海洋氣候和大陸氣候的影響,呈現冬夏長,春秋短,秋冬幹寒,春夏溼熱的氣候特點。

(2)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是以遷徙鳥類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在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最東端,由崇明東灘團結沙外灘、東旺沙外灘、北八效外灘及其相臨的吳淞標高零米線外側3000米以內的河口水域四大部分組成,在海堤外呈半橢圓形分布。是長江口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灘涂溼地,其南北狹,東西寬,區內潮溝密布,高、中、低潮灘分帶十分明顯,是亞太地區遷徙水鳥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種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遊的必經通道。

相關焦點

  • 漳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12.《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1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14.《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國函[2008]9號;15.《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國函[2012]164號,;1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17.
  • 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文本的通知
    (三)海域保護:到2010年底近岸海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基本得到控制,海水達到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建設一批海洋自然保護區,逐步建成一個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管理有效、社會生態效益明顯的全省海洋自然保護區體系。  (四)海域整治:對重點海域按省的統一要求實行整治。  第四條 區劃原則。
  • 欽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欽州市海洋功能區劃(2008-2020)的通知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國家實行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必須符合海洋功能區劃;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新用海項目,一律不得批准用海;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已用海項目應當停工、拆除、遷址或關閉,並進行項目所在地海洋環境整治和修復。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河南省環保廳、林業廳、農業廳、國土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1月的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然後,對每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面狀要素矢量化。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林業廳、農業廳、國土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4月的內蒙古自治區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
  • 廣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林業廳、農業廳、國土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4月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然後,對每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面狀要素矢量化。
  •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望天樹林也是保護區特有的珍貴森林類型,分布範圍目前只有2平方公裡左右,林內植物種類異常豐富。望天樹林高大挺拔,樹冠稀疏散生,互不連接。它是我7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發現的一種龍腦香科樹,是東南亞龍腦香科樹種中分布最北、海拔最高的一種,天然分布區有很大局限,應是重點保護的森林類型。
  • 國務院批覆福建海洋功能區劃 我省劃分八類海洋功能區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10月17日訊(記者 蔡鎮金)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批覆《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區劃》)指出,通過實施《區劃》,到2020年,全省建設用圍填海規模控制在33350公頃以內,海洋保護區面積不少於區劃面積的11.9%,保留區面積不少於區劃面積的
  • 2020年山東省控重點河流基本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
    記者從會上獲悉,山東此次發布5項水汙染物綜合排放系列地方標準有多個必要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為2020年省控重點河流基本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落實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現流域水質管理目標的需要按照《山東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山東省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省控重點河流基本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
  • 中國北方草地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功能區劃助力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草地主要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區,佔乾旱和半乾旱區總面積 88%,養育了 25% 的世界人口。我國是世界草地資源大國,擁有草地總面積近 4×108 hm2,佔國土總面積的 41.7%。其中,中國北方草地總面積約 3×108 hm,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 13 個省份,涵蓋了中國 11 個重點牧區。我國北方草地以內蒙古高原呈連續分布的溫性草原為主體,構成了歐亞大陸草原的東翼。根據中國草地分類系統,我國天然草地劃分為 18 個大類。
  • 國內外氣候區劃發展歷程
    比如按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農業氣候區劃、建築氣候區劃、航空氣候區劃等;根據區劃範圍的大小,可以分為全球氣候區劃、全國氣候區劃和地區氣候區劃等。  而不同的類型也有著不同的區劃指標。「氣候區劃以氣候指標為主,以諸如地貌類型、地勢高度、土壤類型、植被類型等其他自然因子指標為輔。氣候區劃指標的選擇隨區劃的目的和種類而異。」廖要明說。
  • 貴州將建立思南四野屯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森林生態系統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建立思南四野屯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  根據批覆,保護區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總面積174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5310公頃,緩衝區面積4160公頃,實驗區面積7930公頃。
  • 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12月13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發布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能夠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中獲得利益的功能,將為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和價值,科學評判保護成效,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觀念融入決策體系,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提供重要的依據。
  • 科學家發現葉性狀可指示乾旱區植被區劃—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羅天祥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吳波研究員課題組合作,以我國北方乾旱區沙地上廣泛分布的油蒿種群為研究對象
  • 2018年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結果公布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2018年,為了掌握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動態變化規律,在結合雲南省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的基礎上,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繼續啟動了第二期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 大連市黑臉琵鷺自然保護區被划進生態保護紅線
    12月21日,大連市政府召開生態環境建設暨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啟動了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將大連石城鄉黑臉琵鷺市級自然保護區等12個自然保護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禁開發破壞,並將制定嚴格的管控措施與環境準入制度,依法關閉自然保護區內環保違規建設項目,建設自然保護區遙感動態監測體系,建立健全環保、海洋、林業等部門執法監督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
  • 廈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填海建造富人島
    該海區盛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早在1992年就被劃為廈門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與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廈門大嶼白鷺省級保護區並為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建人工島的消息一經公開,便在網絡以及廈門當地引發諸多質疑和爭議。
  • 中國力爭到2030年水功能區水質基本達標
    (權威訪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  ——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解讀《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  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記者於文靜)國務院近日正式批覆《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年)》(以下簡稱《區劃》)。
  • 【科技日報】譜系地理小區概念重新精準定量植物區系區劃
    我國植物區系複雜,傳統的區系區劃,尤其涉及特定區域內較小地理單元的區劃上還存在不足,不利於人們進一步精準地認識自然。隨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關於區系區劃新概念提出,這一問題有望得到突破。
  • 科學家揭示植物葉性狀對乾旱區植被區劃的指示意義—新聞—科學網
    全球變暖下,降水格局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乾旱區植被分布格局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