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鱷魚嶼北側海區,人工島項目選址在此地。——本報記者 郭麗萍 攝
本報記者 郭麗萍 發自福建廈門
PX事件之後,近日,新的填海造島項目再次令廈門成為輿論的焦點——該項目不僅與「世界傑出華商協會」關係曖昧,更是被曝選址擬定在廈門的自然保護區海域之內。
項目全稱「金鳳廈門鱷魚嶼海外傑出華商國際交流中心人工島工程」,初步規劃陸域面積為0.45平方公裡,將是鼓浪嶼的四分之一,位於廈門島東北側鱷魚嶼海區內。該海區盛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早在1992年就被劃為廈門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與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廈門大嶼白鷺省級保護區並為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內建人工島的消息一經公開,便在網絡以及廈門當地引發諸多質疑和爭議。
「飛來」的富豪島
8月4日,廈門當地媒體在當天重要版面位置爆出《廈門首個人工島有望落戶同安灣》。該報導稱,人工島工程位於廈門同安灣東鱷魚嶼北側灘涂地上,陸域面積0.45平方公裡,將打造成「傑出華商的高級交流平臺和高端會所」,包括規劃建設傑出華商國際交流會議中心、傑出華商紀念館、全球華商500強會所、會所遊艇俱樂部、海灣遊樂區、生態展示區、華商度假醫療養生區等。
知名網友周筱贇發現,「傑出華商」、「全球華商」、「華商500強」恰是「盧美美」事件裡與盧星宇(微博)同處於漩渦中心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慣用的關鍵詞。
同時建設單位河北金鳳集團在官方網站透露:自從2007年開始,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及其戰略夥伴河北金鳳企業集團(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副會長單位)已投入資金幾千萬元對項目進行論證規劃設計。計劃投資15億-20億元人民幣,3年建成投入運營。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後,每年可向國家納稅5000萬元左右。
世界傑出華商協會主席盧俊卿對媒體坦承,「世華會」確實在推動在同安灣內鱷魚嶼旁建人工島,這一項目建設並不是由「世華會」出資,而是由協會底下的會員共同出資,協會本身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
公眾的神經不僅被「世華會」所挑動,更令他們不能接受的是,人工島的選址竟位於不少廈門市民引以為豪的「文昌魚自然保護區」裡。
8月26日,廈門網友「郭主公」立場鮮明:「強烈反對『盧美美』的富豪集團在廈門建富豪人工島。環評期短暫,環評公示看不到公示全本。這種只供有錢人享用的富豪島,將破壞廈門的生態環境,造成文昌魚的滅絕,我是堅決反對的。」
神秘的環評公示
輿論的再次漲潮緣起於人工島工程環評信息第一次公示的神秘「消失」。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規定:建設單位或者其委託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10日,並確保其公開的有關信息在整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之內均處於公開狀態。
不少細心的人發現:人工島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按照規定,從8月1日起在廈門市環保局的網站公示幾天後,突然消失了。
周筱贇在廈門市環保局的網站輸入「人工島」檢索,搜到的第一個結果顯示的即是「金鳳廈門鱷魚嶼海外傑出華商國際交流中心人工島工程信息公告第一號」。隨後他點擊該文件名,打開的竟是「訪問地址錯誤,信息無法打開」。負責環評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三所)的網站亦找不到該環評公示信息。
周筱贇質疑:「其他環評公示都在,這不是欲蓋彌彰嗎?」
許是接到眾多市民和媒體關於人工島環評公示撤下原因的質詢,8月26日,廈門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特地作出聲明:「我局網站上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欄目中發布的信息,由發布者自行輸入、提交,其內容由發布者負責。相關信息的公示期和下線時間均由發布者自行設定。發布者設定的公示期過後,我局網站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欄目將不再顯示相應的信息,同時網站後臺也不再保留相應的信息。」
對此,8月30日,廈門市環保局信息中心陳姓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政府公示的只是環評的受理和審批,環評具體的內容由建設單位或其委託的環評機構發布和負責,環保局的網站只是一個服務性的發布平臺。企業申請成為發布信息的用戶之後,可以填入期限,如果選擇不填期限,默認的就是零天,就是永遠掛在那裡,所以有很多企業不在意的,環評就一直掛在那裡。一般來說,建設單位要發布的信息少,不會特地去註冊,絕大多數是由環評機構發布,我們收到的發布申請都是來自環評單位。」
記者聯繫到負責人工島項目環評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其工作人員陳工以「最近人工島一事比較敏感」為由,對記者提出的問題予以了迴避。
根據記者從其他途徑得到的人工島項目環評公示文件標註,人工島項目的經緯度為:東經118°01′20″~117°59′06″,北緯24°24′44″~24°24′00″。但記者在谷歌地球上根據該經緯度定位到的地點在漳州市轄區內,與環評信息裡同時描述的人工島位置偏離20公裡以上。
對此海洋三所的陳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這不是刻意弄錯的,而是工作人員的疏忽。當初製作環評文件的時候,用的是另一個項目的模板,經緯度已經特地標紅了要改的,但後來忘記更正了。因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還沒出來,這只是我們初定的一個位置。」陳工說。
更正後的經緯度為:東經118°09′58″~118°10′22″,北緯24°35′19″~24°36′06″。而這正確的經緯度,恰位於在廈門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
淪陷的自然保護區
文昌魚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為加強保護文昌魚資源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態環境,廈門市政府於1992年頒發《廈門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並規定,鱷魚嶼海區在東經118°09′40″~118°10′53″、北緯24°35′05″~24°36′30″範圍內的區域劃入保護區的實驗區,保護區範圍內擅自設置建築物及其他永久性設施。
人工島的經緯度範圍恰在保護區範圍內。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廈門文昌魚市級保護區與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廈門大嶼白鷺省級保護區並為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鱷魚嶼海區已從原先的保護區的實驗區落為外圍保護地帶。
與此同時,因為圍海、建海堤、採砂對棲息地造成破壞,文昌魚的產量逐年下降。鱷魚海區附近的村民說:「早些年漁民出去一天就能打到數十斤的文昌魚,如今一天都打不到幾兩。」
從2003年以來,中國的圍海造地運動正在以數倍於過去的速度高速發展。2005年,廈門市政府批准的《廈門市生態功能區劃》將鱷魚嶼海區劃入「同安灣內灣海水養殖汙染綜合防治生態功能小區」,明確規定禁止在該海域進行圍海造地工程。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廈門市人大代表餘洪明獲知要在自然保護區內填海造島的消息後,以廈門市民的身份向環評機構海洋三所徵詢,得到對方的答覆是:「本項目確實位於鱷魚嶼海區,但鱷魚嶼海區屬於外圍保護地帶,不屬於保護區範圍。另,根據近幾年的調查顯示,鱷魚嶼海區沒有調查到文昌魚。」
網友「易添難」在微博裡對海洋三所的回覆反駁道:「應該質問的是這個規劃是咋出臺的,即使是保護區的實驗區為調查到文昌魚,那也該在撤銷保護區後才能出臺規劃和建設項目。退一萬步說,即使是沒有文昌魚,也該調查為何生態變化甚至是出臺如何保護,以及如何恢復生態的方案才對。」
但當地媒體調查發現,在2006年鱷魚嶼海區採樣仍有發現文昌魚的時候,填海造島在便已提上議程。《關於重新上報審批廈門市海洋功能區劃的請示》(廈府〔2006〕87號)2007年得到福建省政府的批覆,稱同意設立「瓊頭圍海造地區」。鱷魚嶼恰恰位處翔安瓊頭。
據相關法律規定,50公頃以上的填海項目要報國家海洋局批准。「華商交流中心」形成陸域面積0.45平方公裡(即45公頃),接近但未到達50公頃這一分水嶺,只需福建省政府審批—這個數字令不少人覺得「意味深長」。
作為一個廈門市民,餘洪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我們還是希望這種開發的度能有一個控制。現在廈門海域裡,灘涂、島嶼已經不多了,開發應該慎重、節制。現在地方政府在GDP主義的指導下,開發過程求快、求政績,可能會造成決策不科學,對生態造成破壞。我們也不是堅決反對開發,我們只是希望這種對自然生態的開發能有一個科學、民主、透明的決策過程。廈門作為一個美麗的濱海城市,人人都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