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黑臉琵鷺自然保護區被划進生態保護紅線

2020-12-04 華夏經緯網

    12月21日,大連市政府召開生態環境建設暨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啟動了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將大連石城鄉黑臉琵鷺市級自然保護區等12個自然保護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禁開發破壞,並將制定嚴格的管控措施與環境準入制度,依法關閉自然保護區內環保違規建設項目,建設自然保護區遙感動態監測體系,建立健全環保、海洋、林業等部門執法監督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

    黑臉琵鷺是一種大型候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亞洲鳥類紅皮書》列為全球性瀕危鳥類,每年4月中旬從臺灣南部飛來,在莊河石城鄉的牛心坨、形人坨上築巢繁殖,10月下旬陸續飛回臺灣越冬。大連是中國大陸已發現的唯一的黑臉琵鷺繁殖地,最大的越冬地是臺灣臺南縣曾文溪口。連臺兩地自2006年始相繼舉辦了四屆「黑臉琵鷺保護與合作論壇」,為推動兩地鳥類保護與自然生態開發奠定了基礎。目前,跨越海峽飛翔的黑臉琵鷺已經成為聯結連臺兩地交流的使者。

    2006年大連市成立了石城鄉黑臉琵鷺市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3950公頃,是全國唯一的黑臉琵鷺自然保護區。

(冉陽)

相關焦點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
    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4.28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0.23%。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為「一湖三山四水」:「一湖」為洞庭湖(主要包括東洞庭湖、南洞庭湖、橫嶺湖、西洞庭湖等自然保護區和長江岸線),主要生態功能為生物多樣性維護、洪水調蓄。
  • 黑臉琵鷺,平安自在東南飛(美麗中國·調查·鳥的遷徙 ①)
    黑臉琵鷺是一種大型候鳥,對環境十分敏感。近年來,莊河不追求有汙染的GDP,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黑臉琵鷺棲息地、繁殖地和覓食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三河入海口、溼地保護區、灘涂淺海養殖區治理恢復。  但記者在莊河採訪時發現,人為幹擾黑臉琵鷺的情況時常發生。  黑臉琵鷺每年來莊河繁衍,聞訊從外地來觀鳥、拍攝的人逐年增多。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目前,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不但頻頻出現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也有黑臉琵鷺現身的新聞報導。2020年1月,在福建龍海市九龍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林業站工作人員發現了兩隻黑臉琵鷺正在捉魚覓食;2020年8月,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兩隻「反季節」滯留海南島的黑臉琵鷺在淺水處覓食。據海南觀鳥會觀測,2019年有102隻黑臉琵鷺到海南越冬,2020年上升至108隻。
  •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
    目前,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不但頻頻出現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也有黑臉琵鷺現身的新聞報導。2020年1月,在福建龍海市九龍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林業站工作人員發現了兩隻黑臉琵鷺正在捉魚覓食;2020年8月,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兩隻「反季節」滯留海南島的黑臉琵鷺在淺水處覓食。據海南觀鳥會觀測,2019年有102隻黑臉琵鷺到海南越冬,2020年上升至108隻。
  • 公平大湖自然保護區——珍稀水鳥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的棲息地
    廣東海豐公平大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98年12月28日經省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位於海豐縣東南部沿海,地域由公平水庫溼地、大湖海岸溼地以及東關聯安圍灘涂魚塘溼地三部分組成,總面積11591公頃。保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
  • 生態環境部將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
    「進入新時代,生態保護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監管,守紅線、保底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維護人民生態福祉。」李幹傑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實現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強化「四統一」為主線,切實做好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工作,深入推動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試點示範,推動形成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 生態保護紅線涉林範圍公布,極小種群物種分布棲息地納入其中
    森林、溼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自然生態空間和物種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7月18日上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貫徹落實《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視頻會議」上獲悉,我國生態保護紅線涉及林業的劃定範圍已經明確,主要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以及極小種群物種分布的棲息地、國家一級公益林、重要溼地、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地等。
  • 黑臉琵鷺棲息地保護項目獲全球環境基金資助
    中國臺灣網4月29日大連消息 黑臉琵鷺是我國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鳥類,主要依賴沿海溼地為生。大連莊河王家鎮元寶島、石城鎮形人坨是我國唯一被確認的黑臉琵鷺的繁殖棲息地。  4月27日,遼寧大連市環保志願者協會申報的《大連莊河黑臉琵鷺繁殖棲息地及鳥類保護》項目經過篩選,從全國各環保機構申報的67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五期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資助的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中國項目協調人員專程來莊河予以確認。
  •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二是將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流失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嚴格保護,可有效緩解水源涵養、水土流失、生物生境破碎化和地質災害等問題。  三是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溼地公園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王 菲 張志國   綠色中國網絡電視播出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直播訪談節目《新聞2+1》「愛鳥周」系列節目「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聯合主辦。
  • 深圳: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水鳥悠閒,一隻黑臉琵鷺在覓食中!
    2020年3月31日,深圳,陽春三月,深圳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水鳥悠閒,一隻黑臉琵鷺在覓食中!深圳,陽春三月,深圳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水鳥悠閒,一隻黑臉琵鷺在覓食中!深圳,陽春三月,深圳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水鳥悠閒,一隻黑臉琵鷺在覓食中!
  •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已知六種琵鷺當中唯黑面琵鷺屬瀕危物種),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它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 《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條例》是在國務院生態環境機構改革,即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歸生態環境部後,制定並出臺的第一部海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全面規範了大連行政區域內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強化大連市海洋環境監督管理,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法治保障和統領作用。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臺南越冬大連生育「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日前返回形人坨
    黑臉琵鷺「T69」(圖片來源:大連市臺辦)5月6日,大連市臺辦工作人員向臺南市黑臉琵鷺保護專家通報,經莊河自然資源服務中心相關人員監測,成功捕捉到黑臉琵鷺「T69」已順利返回莊河市形人坨的「家」,正在家中安心生育。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基礎調查(試行),環保...
    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技術規定》 (國汙普〔2018〕3號)   《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核查處理辦法(試行)》 (國環規生態〔2017〕3號)   《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技術指南(試行)》 (環辦〔2014〕12號)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 (環辦生態〔2017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在懸崖上築巢,一對中個體較大嘴較長的是公鳥,另外,嘴上斑紋的大小還能看出他們的年齡。70多年前,它是一個常見的物種,而現在全球的黑臉琵鷺也僅存700餘只。琵琶形的嘴覓食困難,會是瀕危的原因之一麼?琵鷺家族有6名成員,只有黑臉琵鷺是瀕危物種,可見琵琶形的嘴與瀕危沒有必然聯繫,生態環境的變化才是黑臉琵鷺消長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