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譜系地理小區概念重新精準定量植物區系區劃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我國植物區系複雜,傳統的區系區劃,尤其涉及特定區域內較小地理單元的區劃上還存在不足,不利於人們進一步精準地認識自然。隨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關於區系區劃新概念提出,這一問題有望得到突破。

  據介紹,隨著近年來環境、地理和生物多樣性大數據興起以及基因測序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合傳統分類等級聚類和生物地理及基因組學等多學科途徑逐漸被用於區系區劃,使得植物區系地理研究由定性的現象認識和描述,逐步深入到了定量和精細區劃階段。在此學科背景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大團隊孫航研究組提出了「譜系地理區劃」新概念,將譜系地理學運用於區系區劃,其區劃單元定義為「譜系地理小區」。

  研究認為,傳統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江峽谷亞地區作為一個天然的生物地理屏障,或不宜獨立為一個亞地區,同時提出以金沙江為一條重要的譜系地理小區分界線。

  研究組選取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廣泛分布的特有物種——康滇合頭菊開展譜系地理學研究,由於康滇合頭菊在北緯29度線南北形成了獨立的兩大譜系分支,分別擁有各自的特有單倍型,因此北緯29度線作為南、北橫斷山脈亞地區的分界線更為合理。基於譜繫結構尤其是特有單倍型多樣性分布格局以及地理和環境等多重證據,對這一區域作了精細的區系區劃,補充完善了前人的分區結果。

  由此可見,譜系地理區劃和譜系地理小區新概念,促進了植物區系區劃的定量化和精細化,對全面了解我國植物區系及植物多樣性精準保護和規劃制定十分必要。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基因學前沿》。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5-25 03版)

  我國植物區系複雜,傳統的區系區劃,尤其涉及特定區域內較小地理單元的區劃上還存在不足,不利於人們進一步精準地認識自然。隨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關於區系區劃新概念提出,這一問題有望得到突破。
  據介紹,隨著近年來環境、地理和生物多樣性大數據興起以及基因測序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合傳統分類等級聚類和生物地理及基因組學等多學科途徑逐漸被用於區系區劃,使得植物區系地理研究由定性的現象認識和描述,逐步深入到了定量和精細區劃階段。在此學科背景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大團隊孫航研究組提出了「譜系地理區劃」新概念,將譜系地理學運用於區系區劃,其區劃單元定義為「譜系地理小區」。
  研究認為,傳統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江峽谷亞地區作為一個天然的生物地理屏障,或不宜獨立為一個亞地區,同時提出以金沙江為一條重要的譜系地理小區分界線。
  研究組選取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廣泛分布的特有物種——康滇合頭菊開展譜系地理學研究,由於康滇合頭菊在北緯29度線南北形成了獨立的兩大譜系分支,分別擁有各自的特有單倍型,因此北緯29度線作為南、北橫斷山脈亞地區的分界線更為合理。基於譜繫結構尤其是特有單倍型多樣性分布格局以及地理和環境等多重證據,對這一區域作了精細的區系區劃,補充完善了前人的分區結果。
  由此可見,譜系地理區劃和譜系地理小區新概念,促進了植物區系區劃的定量化和精細化,對全面了解我國植物區系及植物多樣性精準保護和規劃制定十分必要。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基因學前沿》。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5-25 03版)

相關焦點

  • 基因研究助力植物區系分區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大團隊孫航研究組提出了「譜系地理區劃」新概念,將譜系地理的研究結果與植物區系劃分相結合,改變傳統通過宏觀認知植物區系劃分,幫助人們更為精準地認識大自然。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遺傳學前沿》。
  • 植物區系進化歷史研究取得新進展
    植物區系(flora)是某一特定地區生長著的全部植物種類,它是人類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植物區系研究在植物種類清查、生物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國民經濟建設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昆明植物所 揭示雲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
    本報訊(記者 季徵)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經典分類與植物多樣性團隊李嶸課題組通過區域野生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系統發育關係研究,並融合歷史生物地理學信息,揭示了雲南被子植物區系的形成原因。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植物學主流期刊上。    植物區系是某一特定地區生長著的全部植物種類,它是人類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 昆明植物所揭示雲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經典分類與植物多樣性團隊李嶸課題組以中國植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雲南為例,揭示了雲南被子植物區系的形成原因。
  • 《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正式出版
    《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正式出版  人民網昆明1月14日電 據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微信公號消息,首次全面完整記錄中緬交界高黎貢山地區地衣、苔蘚、蕨類及種子植物名錄的學術專著——《高黎貢山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證明叢生瓦韋的再次發現支持雲南西部與西藏東南部植物區系的親緣聯繫
    該研究主要關注位於雲南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與鄰近的緬甸東北部和西藏東南部地區在地質地理上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作者提出假說認為該地區的植物區系可能與鄰近地區共享了某些稀有的類群。為了驗證這一假說,版納植物園宏觀進化研究組相關人員與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對德宏自治州及其鄰近地區的稀有物種進行了區系調查。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等主編的《
  • 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發表東亞植物區系形成新觀點
    然而,由於東亞植物區系殘存大量的新生代孑遺植物,長期以來許多植物學家認為該區系是古老的植物區系,甚至很可能是現存被子植物的起源或分化中心。此外,由於古特有或孑遺植物集中分布於中國-日本森林亞區,而眾多新特有植物則集中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森林亞區,據此學者們認為前者遠比後者古老。那麼,東亞植物區系是何時形成的?有多古老?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是否比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更古老?
  • 動物所利用聯合多分子標記等揭示譜系地理格局的形成過程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學研究組通過利用多個分子標記,對紅頭長尾山雀的譜系地理格局研究發現:分別以線粒體與核基因構建的譜系地理結構並不一致。溯祖分析結果表明,核基因中各線粒體譜系間存在顯著的基因流,甚至在異域分布的線粒體譜系間也存在大量的基因流。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我國歷史上的11個古地理區劃名稱
    跟我們現在把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地理區劃一樣,我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地理區劃。這些古地理區劃名稱不僅經常見於文學作品外,有些地方的人們也還是喜歡用這種古地理區劃名稱來稱呼自己的家鄉,比如巴蜀、荊楚。
  • 浙大牟穎:精準醫療中的核酸精準定量工具
    摘要8月9日,火石百家邀請了浙江大學牟穎教授,為大家分享了「精準醫療中的核酸精準定量工具——微流控數字PCR」。分享環節數字PCR概念的提出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基因檢測的最主要技術,解決了過去無法獲得足夠量核酸的難題,但是核酸拷貝數的精確定量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難題。
  • 癌細胞系百科全書資料庫新增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
    癌細胞系百科全書資料庫新增定量蛋白質組學數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3 9:23:14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Steven P. Gygi、David P.
  • Nature Medicine:創建更精準譜系示蹤技術
    該研究將Dre-rox同源重組系統引入到傳統的基於Cre-loxP同源重組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中,有效地規避了由於Cre表達的不特異性而導致的非特異性(「異位」)同源重組,實現了更為精準的遺傳譜系示蹤,為發育、幹細胞及再生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 國內外氣候區劃發展歷程
    這裡說的便是不同的地理、氣候、土壤等因素造成同一物種的不同生長結果。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有所不同,人們有意識地對不同區域進行劃分歸類,利用氣候更好地改善生產生活。  「所謂氣候區劃,是根據研究目的和產業部門對氣候的要求,採用有關指標,對某一地區的氣候進行逐級劃分,將氣候大致相同的地方劃為一個區,不同的劃入另一個區,從而得出若干等級的區劃單位。」
  • 【科技前沿】劉光慧/曲靜/孫前文/張維綺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
    【科技前沿】劉光慧/曲靜/孫前文/張維綺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2020-07-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臺北地區整合 林右昌提行政重新區劃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基隆市長林右昌於15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指出,大臺北地區若要整合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並且臺北市腹地有限、人口不斷流失,像行政重新區劃就會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例如,淡水河以北為臺北市,淡水河以南就屬新北市,像目前新北市的幅員太大,無法好好管理和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