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東灘保護區推進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

2021-01-09 瀟湘晨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8日訊 12月2日,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保護區三樓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就未來合作開展自然教育活動事宜進行溝通交流。保護區馬強副主任,崇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特級校長顧錦匡及科技部教師龔峰共同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保護區與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鳥兒請你來做客》自然課堂活動中有著非常良好的合作基礎,會上雙方都對繼續開展學生課外自然教育活動的合作表達出強烈意願。馬強同志表示,保護區目前正在推進「申遺」工作,公眾教育工作是「申遺」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保護區也希望能向同學們進一步開放自然資源的共享,使同學們能進一步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為此,保護區會盡全力提供完善的自然教育課程、提供有趣的宣教品。顧錦匡同志也表示希望保護區未來能夠為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相關教師進行相關培訓,以此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會議最後,雙方均表示會積極尋求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共同探究問題的解決途徑,為順利開展自然教育工作掃清障礙。(上海市林業局)

【來源:上海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之一!
    日前,上海自然教育總校正式成立,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為上海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之一。自然教育學校,旨在集結本土自然教育力量,共同幫助減少患有「自然缺失症」的青少年,推動全社會形成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鶴鷸。張斌攝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 崇明東灘保護區「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
    近年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濱海灘涂溼地生態恢復與功能提升技術」項目,開展了項目子課題「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示範區的建設工作。該示範區在東灘保護區2014 年度中央溼地保護補助項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側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區生態治理項目區的基礎上,營造了7000畝的自然漫灌優化區。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低潮灘,低人工幹預度的互花米草滅除技術、自然漫灌式水位調控技術、海三稜藨草就地保護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
  • Ta們在崇明東灘獲得「籤證」飛向遠方
    最近,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忙一件事兒:手裡輕拿著鳥,又是測量,又是檢查羽毛,又是採血,還要給它們頒發「籤證」:套上合金材料製成的鳥環,並佩戴上黑下白的旗標。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清晨的崇明東灘溼地上,金偉國穿著套鞋、戴著皮袖套,用竹哨仰天吹出悠揚的哨聲。不一會兒,一群大濱鷸就被吸引過來,金偉國找準時機,拉動早已鋪好的鳥網繩將它們捕獲,準備帶回去給保護區工作人員作環志然後放飛。「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風信好的時候,一天有成千上萬隻鳥在這兒落腳!」
  • 用保護野生動物的筆 繪出美好家園的藍圖 崇明東灘保護區開展野生...
    每年11月是全國「野生動物宣傳月」,為進一步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公眾牢固樹立野生動物保護理念,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開展了一系列相關主題活動。近日,保護區環境教育中心工作人員走進立新村開展了入戶宣傳和科普講堂進社區活動。
  • 汙水處理、垃圾分類、溼地修復,建世界級生態島崇明超拼的
    這是上海電氣環保集團為崇明量身定製的一款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站,經由這個「貨櫃」後,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3月2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每月一訪」活動上獲悉,在生活汙水處理方面,崇明區創新工作模式,於2018年底建設完成19.2萬戶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前兩年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除此之外,在生活垃圾分類及東灘溼地生態修復項目上,崇明也不斷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 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孵化成功
    10月28日,界面新聞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簡稱WCS)獲悉,近期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中築巢的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已經孵化成功,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於峰在9月27日拍攝到這些新出生的揚子鱷幼崽。
  • 上海師範大學又添6所附屬學校,有你家鄉的嗎?
    作為上海基礎教育教師的搖籃,上海師大將以附屬貴陽實驗學校為基礎,成立上海師範大學白雲基礎教育集團,試點「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協同創新實驗區」。學校將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貴陽大數據產業,探索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打造小學到中學人才貫通培養機制,進一步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 在崇明與鳥兒的近距離邂逅……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案例展 候鳥與您相約東灘 ——東灘溼地公園實踐案例展 地點:東灘溼地公園
  • 2萬多隻雁鴨正在崇明嬉戲,觀鳥已入黃金期
    近日,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 視頻由於上海崇明區提供 剪輯 王思琪(01:01)這幾天,從北方飛來的候鳥大軍已經陸續抵達崇明東灘。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裡,枯色的蘆葦蕩掩映著水面,水裡的葦草稈清晰可見,不少雁鴨扎堆聚集在水面嬉戲玩耍。成群結隊的雁鴨將這裡度過一整個寒冬,待到來年開春時,再陸續離開。11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從上海崇明區獲悉,到年底之前,市民可以抓住觀賞候鳥的黃金期前往東灘溼地接近大自然、放鬆身心。
  • 【崇明東灘的冬季銀河】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冬天夜空當中看到的是銀河系邊緣的這個方向,而在夏天的時候所看到的是銀河系中心的一個方向。我們銀河系的形狀是盤狀結構,直徑大約是在10萬到20萬光年左右。在銀河系當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恆星,那麼這些恆星的分布狀態其實並不均勻,反而是越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話,恆星的密度是越高的,那麼看起來的話就會是比較明亮的狀態。
  • 發揮調解職能作用 助力崇明鄉村振興
    11月11日下午,崇明區召開第一屆世界級生態島司法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研討會。區司法局、區法院、區農業農村委三家單位領導籤署《關於推進崇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備忘錄》,這是區司法局發揮調解工作等職能作用,主動服務崇明鄉村振興的又一重大舉措。
  • 2020年「最美崇明勞動者」名單公示
    崇明區總工會面向全區組織開展2020年「最美崇明勞動者」評選活動。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杜紅兵崇明區豎新鎮豎河村村委會吳 燕崇明區建設小學 沈 軍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刑偵支隊施 希崇明區融媒體中心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啟動
    本號訊(9月21日)隨著秋季鳥類遷徙高峰的到來,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東灘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為國際重要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網絡的中轉站之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遷徙鳥類環志點。近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組織人員赴東灘保護區參與鳥類環志工作。
  • 時隔八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又現上海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2月12日報導:近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時發現,在鶴群中有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保護區曾在2010年首次記錄到一隻白鶴亞成鳥混群於白頭鶴群中,此次是時隔8年後白鶴再次來到東灘保護區。  近期,由於氣溫不斷下降,大量越冬鳥類自北方飛來保護區越冬,其中不乏白頭鶴、灰鶴、小天鵝等珍稀物種。12月11日下午,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對白頭鶴及灰鶴群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在灰黑色的鶴群中有一隻白色的大型鳥類,通過視頻監控的進一步觀察,確認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 體驗上海「後花園」:溫柔又寧靜,城市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說到上海,人們想到的就是一座「魔都」,快節奏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每天都是說不盡的壓力。然而上海這座「魔都」,其實也有它溫柔的地方,這裡與上海形成鮮明的對比,溫柔又寧靜,它就是上海的「後花園」、「室外氧吧」——崇明島。
  •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幾十年不斷「長大」,導致「一島歸兩省管」
    一直到1958年之前,崇明島整個區域都是屬於江蘇省管轄的,而在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的發展,以及解決上海的副食品資源短缺的問題,國家就將一部分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歸上海市,崇明島就在其內。在當年上海行政區域劃分的時候,永隆沙和興隆沙還是兩個獨立存在的小島,並未和崇明島連在一起,所以,在對上海市的管轄區進行調整時,並沒有將永隆沙和興隆沙劃分入上海市,而是將崇明島這一大島劃歸了上海。江蘇方面則在崇明島上專門設立了海永鎮和啟隆鎮。
  •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水源和溼地、花卉和蔬菜……龔正調研崇明,生態是關鍵詞 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今天(5月8日)在崇明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