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靈異事件盤點,有膽的來!
,過了敦煌機場,就都是戈壁,一直到莫高窟前一公裡的地方公路兩邊,有一條長500米左右的白楊林,這些樹都是奶奶爺爺那輩人栽的。作為旅遊勝地,莫高窟白天遊客很多,不管哪個角落都能見到遊人。但到下午5點以後,遊人都回市區了(莫高窟離敦煌市區5華裡),就只有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那裡呆著。
-
莫高窟開窟第一人樂尊:沙子的反射光帶來靈感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雲遊到敦煌,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樂尊和尚心想:「這裡肯定是聖地!」於是,就請人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心中有佛, 所見皆佛 。
-
靳雪晴:豐收記
真正的豐收,這才姍姍來遲。但也因為姍姍來遲,讓人感覺特別有滋味。 陽臺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又開始發展水培。從最初歪打正著的水培藠頭,到水培蒜頭,水培芹菜,水培芽苗菜……我們家好像有一個拼圖式的家庭農場,一塊一塊零零散散地放置在家中的角角落落。
-
田地裡種的蔬菜,它們都是純天然的,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圖片中的這個景色,可以說是非常的美麗了,美麗的風景不一定是雍容華貴的,也不一定要是富麗堂皇的,有時候我們的心情不同時,在看這些景色的時候感覺也是不同的,絕大多數的人基本上都喜歡這樣的景色,幾乎人人都愛呢!對於這一片田園風看上去就非常的美。很多的人都說曲有高山流水,其實美景又何嘗不是呢?
-
到莫高窟看世界最早的全景地圖,比谷歌早1000多年
第61窟《五臺山圖》大佛光之寺高3.42米,寬13.45米,面積為46平方米的莫高窟五代第61窟西壁通壁的《五臺山圖》,既是一幅佛教史跡畫,又是一幅山水人物畫,還是一幅全景數據地圖。全圖中繪有佛教建築和民用建築共199座,橋梁13座,寺院26座,佛塔22座,蘭若36處,僧尼庵30餘個,共計佛寺、塔、廟、庵114餘座、榜題近200條、佛教人物和善男信女500餘人,也是莫高窟畫建築物最多的壁畫。 此幅巨型壁畫第一部分是菩薩化現景象,觀音、文殊、毗沙門天王、普賢各路菩薩五臺赴會,祥雲繚繞、瑞獸引路。
-
甘肅有一個地方叫敦煌,沙漠與清泉共存,神奇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對於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可能大家首先會想到衛星發射基地、敦煌莫高窟、沙漠。還有與它有關的歷史文化印象,那就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也是中西方文化與經濟往來的歷史見證人之一。而位於甘肅酒泉的敦煌,則正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
-
江青煽動紅衛兵:敦煌莫高窟是精神鴉片
從其商品部購得一冊《莫高窟史話》,書中也有這樣的內容:「從1900年藏經洞被發現,接著就是外國探險者接踵而來,大量的文物因而流向海外……所以陳寅恪先生嘆息道:『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這句話被勒石刻碑,又被書籍徵引,似乎坐實了陳寅恪先生所言的真實性與權威性。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豐收·十二時辰·戌時】歡慶豐收中的思考
【豐收·十二時辰·戌時】歡慶豐收中的思考 2020-09-22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海千畝野櫻莓喜獲豐收
金秋十月,處處都是一派豐收的景象。
-
浙大董亞波團隊:莫高窟的「養顏」人
莫高窟南窟有492個洞窟,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像61號石窟,裡面的甬道有近10米深,甬道兩旁的崖體如同「銅牆鐵壁」,大大增加了信號傳輸的難度。董亞波團隊設計了一個多跳自組織結構,在洞窟裡布置幾個中轉,讓數據在接力中傳遞出來,「信號傳輸的線路都是根據各個洞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的。」
-
從物聯網到雲計算,他們用數位技術守護莫高窟
14年來,他與研究團隊為莫高窟裝上環境監測系統,時時刻刻記錄著莫高窟裡一件件藝術品的「生命體徵」,還可以通過雲資料庫檢索分析,為文物保護專家「對症下藥」提供了重要幫助。,與研究團隊一起在莫高窟搭建起無線網絡,先在10多個洞窟中嘗試布置最簡單的監測設備做嘗試。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敦煌莫高窟有著怎樣的歷史和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總書記來學習。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是茫茫戈壁中一處亮麗的綠洲。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它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商旅使團在這裡駐足,再出西域、入中原。 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鳴沙山東麓響起了叮叮噹噹的敲擊聲,那是莫高窟開崖建窟的第一聲錘音。 發出這聲迴響千年錘音的人,正是被譽為莫高窟創始人的樂僔。
-
上海迪士尼、敦煌莫高窟也開了……
敦煌莫高窟昨日恢復開放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 10日,暫停開放108天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恢復開放,並宣布自恢復開放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含港澳臺地區)醫護工作者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從業資格證,享受免除莫高窟門票費用的特別優惠。
-
莫高窟遊客超過合理承載量 今後將限制參觀人數
記者日前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為了減輕因遊客過多而對莫高窟壁畫造成的損害,今後莫高窟要參照布達拉宮的做法,在實施遊客參觀預約制的基礎上,從明年起逐步實行參觀人數限量。 據敦煌研究院的同志介紹,每年5月至10月是莫高窟旅遊旺季。敦煌研究院的統計顯示,旺季時莫高窟遊客每天平均保持在3000人到5000人。
-
「科學應對暖溼化」讓北鬥賦能氣象 為莫高窟保護添力量
金秋時節,站在敦煌莫高窟北約2公裡處的宕泉河大橋上,敦煌市氣象局副局長朱永鋒告訴記者:「這就是在2019年7月宕泉河那場洪水被衝斷過的大橋,洪水過後,很快就搶通了。這是敦煌市區通過莫高窟的唯一通道。」
-
【視頻】彭澤: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見成效
【視頻】彭澤: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見成效 2020-07-03 0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他2017年畢業來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之一是臨摹窟中塑身,以進行保存和研究等。興趣使然、專業貼合,他來對了地方。 出機場,西行數百米,向南拐入一條僻靜的公路,兩旁僅能看見駱駝草和延伸到遠處的電線桿。路盡頭是一處小小的「綠洲」就是莫高窟,也是敦煌研究院的所在地。公元366年,一位叫樂僔的和尚在這裡首開石窟。
-
詹井村:大閘蟹豐收 群眾笑開顏
新年伊始 沿灘區沿灘鎮詹井村 大閘蟹養殖基地十分忙碌 現場一片豐收景象
-
敦煌莫高窟今晚亮相《國家寶藏3》,它的國寶守護人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國寶守護人中還有一位特別嘉賓:動畫界的明星「九色鹿」。都知道留存於世的壁畫堪稱敦煌莫高窟的靈魂。其中,位在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壁畫同類題材中保存最為完整的連環畫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畫之一,它以精湛的繪畫藝術再現了《佛說九色鹿經》中「鹿王本生」的故事。這就是今晚《國家寶藏3》要帶出的第一件國寶。
-
羅平小黃姜進入豐收季 地裡姜農忙
11月7日羅平小黃姜開始進入豐收季。在羅平縣板橋鎮玉馬村委會大法郎村後海子的壩子,湛藍的天空下,姜農們在田地裡高興地忙碌著:有的拔姜、有的割葉子、有的裝箱、有的稱重、有的裝車,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洋溢著豐收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