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踏上新的徵程。
中國首輛火星車正式亮相
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在即將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來源:新華社)
我國首次在深水湖泊獲取超過100米長的湖芯
7月21日15時,中科院「絲路環境」先導專項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團隊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鑽探平臺,在納木錯中心湖區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鑽取長100.63米的湖芯,總取芯率達到98%。這是我國首次在西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獲取超過100米長的湖芯,實現了在深水湖泊採樣方面的突破。(來源:新華社)
新冠疫苗I /II期臨床試驗結果安全
7月20日晚,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雜誌在線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的論文。同時刊發的還有牛津大學的新冠疫苗I /II期臨床試驗結果,兩項試驗結果均表明:疫苗安全,且能夠誘導免疫反應。
近期,國內「寵物鼻紋識別技術」識別成功率突破99%,有望運用到城市寵物管理、寵物走失等場景。寵物鼻紋和人類指紋類似,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目前,這一技術最先應用在寵物保險上,貓、狗兩類寵物可刷鼻紋投保。此前,由於寵物身份證不普及,國內寵物險覆蓋率不到1%。(來源:科技日報)
國際新聞
07月18-24日
研究首次證實蚊子不傳播新冠病毒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一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不能通過蚊子傳播給人類。研究人員17日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確鑿的實驗數據,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蚊子不能傳播新冠病毒的論斷。(來源: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
研究人員找到快速測試抗體中和新冠病毒能力的新方法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7月21日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更安全、更快速地測試抗體中和新冠病毒能力的新方法,將偽型和嵌合型病毒作為新冠病毒的替代病毒,來測量中和抗體活性。該方法將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是否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再感染,評估實驗疫苗的有效性,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療法。(來源:科技日報)
科學家發表6種蝙蝠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
英國《自然》雜誌7月22日公開一項基因組學最新成果,歐洲科學家發表了6種蝙蝠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為科學家理解蝙蝠超常適應力的遺傳學基礎提供了關鍵線索,其結果對人類健康和疾病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未來增強人類面對新冠肺炎等疾病的生存能力。(來源:科技日報)
人類3萬年前就在北美洲居住
據英國《自然》雜誌22日發表的論文顯示,科學家通過墨西哥中部薩卡特卡斯洞穴的發掘成果,以及利用對北美洲和白令陸橋42處考古遺址的放射性碳和釋光年代測定,發現人類早在3萬年前就在北美洲居住了,可能在末次盛冰期之前。這一發現將人類在美洲居住的最早時間大幅提前。(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