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歐盟各個成員國之間一直存在著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勞動生產力不同,國家財政實力不同等多面的深層次差異。而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以及北歐等多個國家,必須拿出更多的財政收入結款或者補貼給經濟狀況較差的成員國,才能維持歐元貨幣不崩潰」,這也是當初英國想要脫離歐盟的其中一個導火索。
如今,英國已經圓了「脫歐」的夢想,但是同樣的經濟矛盾依然在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心中萌芽。
2020年7月17日,歐盟領袖在布魯塞爾舉行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面對面峰會,討論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出的7500億歐元「振興經濟」方案,然而這場歐盟特別峰會從17日開始一直到20日都沒能結束,甚至陷入了一個焦灼的局面。
據了解,南歐國家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希望歐盟無條件發放紓困金,而以荷蘭為首的四個國家則要求任何紓困金和貸款必須附帶嚴格條件,確保借款國家執行經濟改革。
在歐盟峰會中,法國和德國較早前倡議歐盟這7500億歐元「振興經濟」方案當中,5000億歐元為無償撥款,另外2500億歐元則為貸款撥款的形式進行發放。這個倡議一提出,就得到了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的支持,而這些國家是歐洲疫情爆發以來經濟損失較為嚴重的,目前也急需資金刺激經濟。
但是荷蘭、瑞典、丹麥、芬蘭以及奧地利等國家卻持相反的態度,由於這幾個國家受疫情影響較小,因此主張大幅度限制無償撥款的規模,甚至將7500億歐元全部採用貸款的形式,不願意承擔與「富裕」國家相等的分攤義務。
由於雙方各執觀點僵持不下,歐盟峰會被迫一度延長。
7月21日凌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公布了一份歐盟復甦基金新計劃案,3900億歐元將以無償撥款形式發放,另外3600億歐元將以低息貸款形式發放。
這項協議是在布魯塞爾經過近五天的激烈談判後達成的,需要所有27個成員國的一致通過。協議的達成也代表著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勝利。
分析解讀
在過去的3個月裡面,法國全年國內GDP預計萎縮9%,而新冠確診病例人數全球第一的美國,經濟萎縮也只不過在6.6%左右。對比之下,法國似乎才是這次疫情裡面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急需這筆資金刺激經濟。
雖然這次歐盟峰會協議最終還是達成了,但這次疫情也為歐盟的團結埋下了矛盾的種子:
一方面,自從英國脫離歐盟以後,法國和德國便順理成章成為了目前歐盟「較富裕」的國家,而在歐盟的制度底下,「富裕」的國家也順理成章幫扶「經濟落後」的國家。在這次歐盟峰會當中,「經濟落後」的國家更是完美體現了「節儉」精神,申請資金扶持的時候理所當然,但提到分攤義務的時候卻堅決拒絕。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為此當場發飆,讓白宮笑話,這事恐怕會為法國埋下伏筆。
另一方面,疫情伊始,義大利作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曾向歐盟提出援助,但是沒有等到任何回復。此後,義大利又再三把希望寄託到歐盟其他國家,但是,自始至終這些國家都選擇了隔岸觀火,沒有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想要幫助他們。而最終等到的是中國援助,不僅僅是物資的援助,還有醫療隊伍,重要設施設備和經驗方面的援助。
除此以外,較早前德國政府已經為「一攬子援助計劃」劃撥了巨資,該援助措施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下降2020年下半年的增值稅稅率等。這個舉措讓不少的跨境電商賣家都能夠從中獲得稅務減免優惠,同時根據歐盟復甦基金最新計劃顯示,無償撥款資金將於2021-2022年發放,而貸款撥款將於2023年發放。
很顯然,這7500億的「振興經濟」方案短時間內對於跨境賣家沒有太直接的幫助;相反,7500億歐元對於歐元區必然會有所反彈,賣家可以持續關注歐元走向,及時調整好商品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