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地球模擬器正式投入使用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白國龍、胡喆)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獲悉,首個國內自主研發的用於真空模擬系統中的多波段複合地球模擬器順利完成交付驗收試驗,正式投入使用。

  207所專家表示,該地球模擬器是國內首個用於真空系統中的多波段複合地球模擬器,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地球模擬器,其主要作用是為真空測試環境提供地球背景環境模擬,通過多波段複合方式實現地球輻射特性的模擬。

  據介紹,該地球模擬器具有多波段模擬、快速升溫、快速降溫、精確控溫、均勻性和穩定性良好、可長時間持續工作等優勢,各項技術指標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後續,地球模擬器研製團隊將在現有地球模擬器的技術基礎上,繼續攻關,爭取形成地球模擬器系列化產品,使地球模擬技術取得更大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我國自主研發地球模擬器投入使用
    據新華社電 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獲悉,首個國內自主研發的用於真空模擬系統中的多波段複合地球模擬器順利完成交付驗收試驗
  • 國內最大真空太陽、地球模擬器交付
    國內最大真空太陽、地球模擬器交付2017-08-06 07:04 來源: 科技日報  記者3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207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用於真空模擬系統的太陽模擬器和多波段複合地球模擬器,近日分別完成交付驗收試驗並正式投入使用。
  • 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仿C172五級飛行訓練器通過中國...
    2020年12月25日,由中仿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塞斯納C172飛行訓練器CNFSimulator.FTD.C172在青島九天國際飛行學院通過了中國民用航空局五級鑑定,正式投入運營。
  • 港媒:中國自建太陽模擬器投入使用 防重蹈「玉兔」覆轍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進入了新的黎明,這要多虧上月底開始在北京投入使用的一個先進太陽模擬器。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3日報導,這個模擬器佔地與一個起居室差不多,上有模擬太陽的配特殊透鏡的強大光源,另外還有真空環境,牆壁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這都是為了模擬太空中的極端環境,以便開發出更好更可靠的技術和硬體。模擬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自主研發。報導稱,太陽能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能源,同時也會帶來危險。
  •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標準化生物樣本庫投入使用
    近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內蒙古首個符合國際生物與環境樣本庫協會ISBER及ISO17025標準的標準化生物樣本庫。該生物樣本庫樣本從採集、運輸、存放入庫、信息輸入、出庫、應用,全部由軟體管理。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曆時10年自主研發
    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23日在北京發布,有望解決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大量缺乏的臨床困境,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並於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國產首臺C919飛機工程模擬器順利交付用戶
    藍天航空科技C919飛機工程模擬器 中國民用航空網1月6日訊:近日,由北京藍天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天航空科技)自主研發的C919飛機工程模擬器項目在上海完成交付用戶驗收工作。 藍天航空科技C919飛機工程模擬器是為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研製的飛行仿真平臺,參照中國民航總局CCAR-60部《飛行模擬設備的鑑定和使用規則》中的飛行訓練模擬器D級和GJB 1395A-2009《飛行模擬器通用規範》等標準的研製要求,採用世界領先的數字式電動操縱負荷系統、六自由度電動平臺和擁有全球資料庫計算機圖像生成視景系統,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極高的穩定性。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正式投入全面使用
    4月20日,大連灣海底隧道乾塢子項工程臨時圍堰開始拆除,標誌著乾塢子項工程全面具備沉管預製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正式投入全面使用。
  • 東方電氣自主研發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
    打開APP 東方電氣自主研發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新華社 發表於 2020-11-27 18:17:32
  • 國內最大!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投入使用
    4月20日大連灣海底隧道乾塢子項工程臨時圍堰開始拆除標誌著乾塢子項工程全面具備沉管預製條件大連灣海底隧道首個單項工程正式全面投入使用乾塢子項工程是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的沉管預製場,是國內最大的沉管「加工廠」,主體面積約16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包含東、西兩個塢室,每個塢室可同時預製3個沉管。
  •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CTC檢測產品進入臨床試驗
    今(28)日,記者從重慶點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檢」)獲悉,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直接用於CTC檢測的產品——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目前,這一技術率先運用在了早期肺癌鑑別診斷環節,預計在2020年底正式面市。
  • 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福建口岸首個口岸檢疫方艙正式投入使用
    此舉標誌著福建口岸首個口岸檢疫方艙正式投入使用。圖為:福建口岸首個移動方艙投入使用據悉,新型口岸可移動式檢疫方艙可由拖車牽引快速部署至海港口岸的開放泊位,方艙內設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三個功能區,約13.4平方米,全艙自帶空調、除溼機,保證天氣變化條件下掃描間內溫度、溼度恆定,滿足檢疫設備運行環境要求。
  • 我研發成功首個「人工角膜」
    ■研發成功的人工角膜產品。據央視報導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超臨界燃煤鍋爐電站項目投產
    我國首個採用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超臨界燃煤鍋爐的電站項目在河南南陽投產    2008年4月24日20時55分,隨著河南南陽天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工程4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著我國第一臺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設計、製造的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鍋爐的發電項目順利投產
  • 正式上崗!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據央視新聞消息,今天,國家航天局表示,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全面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高等級飛行模擬器,中仿研發人員佔比達七成
    「上周公司參與了幾個項目的招投標,效果都不錯,接下來我們會加緊研發設計,為這些項目做好準備。」公司市場經理劉子姣告訴記者,一季度由於疫情原因,中仿公司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企業也多次承擔了國家和上海市、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重大研發項目,目前在全球已有客戶超過1500家。「我們的產品涉及飛行和維護模擬器、軟體技術服務、系統仿真平臺、虛擬訓練系統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業務就是飛行模擬器的研發和製造。」劉子姣介紹,中仿模擬器產品線包括用於科普教育和初級飛行訓練的AATD/EDU系列以及高等級飛行訓練器FTD系列,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 一體醫療自主研發的超聲肝硬化診斷儀正式上市
    2013年4月17日,深圳市一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亞洲首臺超聲肝硬化診斷儀正式上市。據超聲肝硬化檢測儀的研發企業--深圳市一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醫學總監張曉峰介紹,傳統的肝硬化檢測是採用穿刺取樣,這種檢測技術要求較高,而且檢測時會給患者帶來創傷,因此醫生和患者都希望有一種無創的檢測手段。
  • 國內最大空間環境模擬器KM8在天津開工建設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最大空間環境模擬器KM8在天津正式動工開建。    新建的KM8空間環境模擬試驗設備為立式容器,是繼KM6之後,我國最大、最先進的空間環境模擬設備。    目前,KM8空間環境模擬器容器系統已經開始現場施工,該系統也是現場施工時間最長的分系統。容器系統現場安裝施工完成後,將進行真空系統、熱沉系統、測控系統等其它分系統的安裝以及系統聯合調試,調試完成後交付型號用於真空熱試驗。KM8空間環境模擬器預計於2014年下半年完成建設,並交付型號試驗。
  • 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正式投入臨床治療
    6月6日「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在武威正式投入臨床治療技術新聞發布會」在西安召開。武威重離子中心裝配了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療系統,經過多年的建設,於2020年4月1日正式開診。據介紹,該項目的成功建設,實現了世界最大型醫療器械的國產化,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美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重離子治療腫瘤的國家,打破了多年來國外重離子技術壟斷,實現了我國在全國最大型醫療設備臨床應用方面的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