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血」識癌新突破!國內首個自主研發CTC檢測產品進入臨床試驗

2020-11-27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8日21時44分訊(見習記者 陳美西 實習生 易映竹)對於早期癌症患者來說,精準識別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以下簡稱「CTC」),並阻斷其轉移擴散,意味著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甚至達到治癒的效果。今(28)日,記者從重慶點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檢」)獲悉,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直接用於CTC檢測的產品——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這一技術率先運用在了早期肺癌鑑別診斷環節,預計在2020年底正式面市。

臨床面臨困境

減輕受檢疾苦是初衷

眾所周知,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症治療率的關鍵。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只要早期發現,90%的癌症可以治癒。

但是,篩查早期癌症並不是一項易事。

以肺部腫瘤篩查為例,低劑量螺旋CT可以篩查出肺部小結節。但是,對於小於2釐米的肺部小結節,直接從CT片上判斷其良、惡性質,則是臨床面臨的一大挑戰。穿刺、或內窺鏡下活體組織檢測,取樣不便,可能引起氣胸、肺出血等手術風險;血清學腫瘤標誌物檢查,則具有靈敏度和特異度差的缺點……

「對於肺部小於2釐米的小結節,在不清楚其良、惡性之前,是開刀切除,還是繼續觀察,」這是臨床醫生和患者共同面臨的困境。

有沒有一種檢測方法,使受檢者免受痛苦,又能提高診斷的精確率?國家癌症中心教授、重慶點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創始人張開泰及其團隊,8年前就關注CTC檢測技術的發展。為了減輕受檢者疾苦,他一直想研製出一款敏感度高、特異性強,可輔助腫瘤良、惡性鑑定、及時預警復發、轉移的CTC檢測產品。

從2014年起,張開泰帶領點檢團隊攻堅克難,開始致力於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的研發工作。在長達4年的基礎實驗後,團隊又進行了4年的臨床驗證,累積了1.8萬人的臨床前期研究數據,總投入達到了1.2億元。

「無數次的推倒重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體會。」今年4月,這一研究成果正式獲國家衛健委批准,將在中日友好醫院、重慶市腫瘤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單位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

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壁壘

「僱」病毒「捉拿」腫瘤細胞

張開泰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的技術核心,在於病毒基因改造,「僱傭」其為人類抗癌服務。

張開泰打了一個比方: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出一個「壞人」,尚且是件很難的事,更何況在數以億計的血液細胞中,找到數量極少的CTC。但如果有大膽者,敢在壞人臉上塗上螢光,那麼警察一眼就可以識別出來。

誰來做這件事呢?經過改造的病毒,就是這位「大膽者」。

在CytoTert CTC檢測流程中,血液樣本加入經過基因工程技術重組的皰疹病毒,病毒就可以從4ml血液樣本中,自動識別、感染CTC,並點亮綠色螢光蛋白。

「就像在CTC『臉上』塗上螢光標記。」張開泰解釋,根據檢測到的綠色螢光信號,試劑盒就可以分離、捕獲CTC,為受檢者提供更精確的腫瘤診斷報告,並運用到後期療效評估、復發檢測各個環節。

在此之前,國內CTC檢測試劑一直被美國強生公司CellSearch等進口產品佔去大半份額。

美國醫學博士、點檢總經理梁純子表示,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臨床試驗完成後,這一局面將得到改善。對比進口同類產品,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無需配置昂貴的專業儀器,只需配合常見的流式細胞儀就可以進行,操作簡便,成本更低,這也有利於臨床試驗後市場鋪開。

目前,點檢公司已經獲批5項專利技術,還有8項專利正在申請中,從預期用途到生產工藝,對技術進行了全流程保護。

預計2020年進入市場

未來主攻幹細胞靶向治療

作為國內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直接用於CTC檢測的產品,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已經精確到可以從10億細胞背景中,找出數個的CTC細胞。

點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前期累計的100餘例小於2釐米的肺小結節臨床檢驗中,配合CT檢查,CytoTert CTC檢測對於早期肺小結節的檢測準確率已經達到80%,遠高於臨床醫生通過影像判定的30—60%。

同時,這一技術還將陸續運用於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檢測。

大眾多久能體驗到該項技術帶來的醫學福利?張開泰預計,最快在2020年底。

對於產品的定價,他明確回應,定價交給市場,但產品面向大眾,價格會遠低於同類進口產品。

「我們不僅要找出腫瘤細胞,還要控制循環腫瘤幹細胞。」張開泰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團隊已經成功建立了從早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離和培養腫瘤幹細胞技術,並以此開展用藥試驗,希望真正「掐住」腫瘤細胞復發和轉移的源頭。

正式落戶沙坪垻後,點檢還將每年組織召開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教授,共同探討腫瘤體外診斷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機遇挑戰,搭建行業交流、學術科普平臺。

相關焦點

  •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每日甘肅網5月2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 金奉乾)5月26日,武威重離子治療中心隆重舉行重離子治癌系統臨床試驗啟動儀式,標誌著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癌系統在註冊上市和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新的關鍵一步
  • 治癌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BNCT裝置有望4年內完成臨床
    來源:一財網惡性腫瘤有了一款自主研發的新治療設備,且有望在4年內完成臨床實驗,走向市場。8月1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該所東莞分部成功研製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下稱BNCT)實驗裝置,目前已啟動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前期技術準備。
  • 國內首個雙靶點CAT-T產品臨床申請獲受理,或將首發進入臨床
    10 月 20 日,上海恆潤達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恆潤達生 「)的雙靶點 CAR-T 細胞候選產品抗人 CD19-CD22 T 細胞注射液的臨床申請獲得受理,這是國內首個提交臨床試驗申請的雙靶點 CAR-T 候選產品。
  • 健康|國內首個頭頸部鱗癌的免疫一線治療獲批 頭頸癌迎來治療新突破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報導 12 月 11 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方網站顯示,默沙東 PD-1 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商品名:可瑞達)獲批單藥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 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20)的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復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的一線治療
  • 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那什麼是滅活疫苗?
    4月13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滅活疫苗(Vero細胞)Ⅰ/Ⅱ期臨床試驗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正處於「通過審核」預註冊狀態,這意味著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開始進入臨床試驗,同時,亦是繼陳薇教授團隊之後,中國第二個註冊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 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陳啟宇辭任復星醫藥董事長;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基石...
    聯新成立於2010年,定位於為醫院提供智慧病房和慢病管理解決方案,並且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為醫院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化產品,幫助醫院建立覆蓋診斷治療、臨床護理、患者服務、藥品物品管理、質量管理等5個不同維度的全院全業務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醫院應用業務從傳統手段向智能化手段的過渡,提升醫院整體運營管理水平。
  • 賽多利斯生物工藝助力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作為國際領先的生物工藝完整解決方案和設備供應商,賽多利斯宣布其BIOSTAT® STR生物反應器系統暨生物工藝助力天津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成功研發出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Ad5-nCoV),並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成為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
  • 首個國內研發的新一代NTRK/ROS1多激酶抑制劑項目完成I期臨床首例...
    首個國內研發的新一代NTRK/ROS1多激酶抑制劑 SIM1803-1A片於2021年1月5日在中國完成I期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的首次給藥。SIM1803-1A片是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選擇性針對TRK A/B/C、ROS1及ALK的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
  • 基石藥業自主研發的CTLA-4單抗CS1002在中國獲批臨床
    蘇州2018年8月28日電 /美通社/ --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石藥業」)今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抗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 (CTLA-4) 全人源單克隆抗體 CS1002 的臨床試驗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批准。
  •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CAR-T產品進入臨床II期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合源生物19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將加速以CD19為靶點的CAR-T產品「CNCT19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轉化和商業化進程,並推動後續雙靶點CAR-T產品、TIL產品等管線產品的研發。
  • 研發日報丨Lurbinectedin治療小細胞肺癌關鍵Ⅲ期臨床試驗失敗
    【2020.12.4研發NEWS】國內首款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啟動III期臨床;奧賽康子公司注射用蘭索拉唑首家過評;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獲烏克蘭膳食補充劑註冊批文;必貝特醫藥HDAC/PI3K雙靶點抗癌1類新藥獲批臨床;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曆時10年自主研發
    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23日在北京發布,有望解決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大量缺乏的臨床困境,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並於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一周醫藥業情報 | 新冠疫苗研發開始臨床試驗;默沙東確定分拆新...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表示,該公司已對首名參與第一階段臨床試驗者使用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開發的mRNA疫苗mRNA-1273。第一階段的研究是評估mRNA-1273的三個劑量水平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共有45名健康成年人將參與這項研究。 強生希望11月進行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 基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CTC檢測新方法|CTC|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CTC從腫瘤病灶脫離後進入外周血隨血液流動,沿著血流方向來尋找合適的「土壤」來生長,最後要麼被毛細血管截留或者粘附在血管壁上,要麼就在外周血中循環最後被清除,只有極少數目的 CTC能附著在血管壁上,重新穿過血管,到達新的「土壤」,適應環境後成長為新的腫瘤。
  • 智飛生物:疫苗開展3期臨床試驗,為國內第5個進入3期試驗疫苗
    20年11月15日,烏茲別克斯坦政府近日對媒體表示,由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將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這是中國第五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CAR-T療法:公司參股重慶精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後者在研CAR-T 療法,主要針對CD19靶點,19年2月,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 註冊臨床試驗數量超美國但無產品獲批,CAR-T彎道超車油門在哪?
    作為通用型 CAR-T 「開創者」,法國 Cellectis 公司通用型 CAR-T 產品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目前自主開發的四種通用型 CAR-T 療法:UCART19、UCART123、UCART22、UCARTCS1,與 Servier 和 Allogene 聯合開發 ALLO-501 通用型 CAR-T 療法;與 Allogene 合作開發 ALLO-715 通用型 CAR-T 療法,均進入了臨床試驗
  • 中國首個治療地貧基因編輯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10月27日,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已經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這也是國內首個獲得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
  • 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日前,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天然來源的小分子免疫調節創新藥物阿可拉定對比華蟾素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雙模擬、全國多中心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在2020年12月30日期中分析時,由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
  • 諾輝健康發布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臨床試驗結果:技術檢測靈敏度達95...
    9月25日,諾輝健康在2020年CSCO學術年會上正式發布中國首個癌症早篩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註冊臨床試驗此次試驗於2018年9月正式啟動,累計入組數據近6,000例,實際納入統計分析數據4,758例,目前已向國家藥監局正式完成全部臨床數據的提交。 據介紹,試驗中用到的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常衛清由諾輝健康自主研發,是全球目前最準確的腸癌篩查分子檢測手段,針對中國人群基因位點設計,擁有多項國家級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