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無創基因檢測寫入我國教科書,為歷史開篇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臨床醫學越來越多地與基因組結合,顯示出有別於傳統醫學的巨大優越性。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讓這種優越性得以大規模地應用到臨床上。

  無創基因檢測被寫入我國教科書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概念計劃,標示著個性化治療方案將通過基因組學技術的運用,更為深入、準確、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質特徵。近年來,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受到了市場的熱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作為新一代測序應用最成熟的領域,也受到了臨床的青睞。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將基因檢測應用於胎兒DNA檢測的先進技術,2011年底引入美國和西歐,並迅速商業化應用到中、南美、南亞、東南亞以及非洲。目前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主要檢測常見的三大染色體疾病:T21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候群),T18染色體異常(愛德華氏症候群)和T13染色體異常(帕陶氏症候群)。2014年3月份,我國衛計委發布了《關於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意味著我國無創唐篩等二代測序臨床申報正式啟動。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受到了國際上的認同。在17屆國際產前診斷與治療會議(ISPD)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被公認為是全球最前沿的檢測技術,是未來產前診斷的發展方向。在我國,無創產前唐篩被寫入到《婦產科學》教科書中。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篩查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優勢

  無創產前檢測利用漂浮在母親血液中的胎盤細胞來檢查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目前臨床上對這種檢測方式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那麼無創產前基因檢篩查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有哪些優勢?對於目標疾病——T21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候群)、T18染色體異常(愛德華氏症候群)和T13染色體異常(帕陶氏症候群)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檢出率高,假陽性率低;篩查範圍大,可應用於12w-16w的檢測,對於棘手的病例,甚至可以應用至30w;所需要的信息少,取材便捷,流程簡單,該技術發展空間大,可有效降低後續侵入性產前診斷的數量,解決產前診斷技術力量不足問題,減少有創操作合併症的發病率,減少糾紛產生。

  無創基因檢測新進展:無創雙胎、無創缺失重複、無創單基因疾病篩查

  隨著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普及,對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拓展得越來越廣。目前無創雙胎、無創缺失重複、無創單基因疾病篩查開始成為了熱議的主題。

  無創雙胎

  近年來,隨著不孕不育患者數量的提高及輔助生殖技術的快速發展,雙胎或者多胎妊娠的比例大幅提高。然而雙胎妊娠比單胎妊娠更容易發生一系列問題,必須及時關注是否有胎兒畸形、雙胎輸血症候群、選擇性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早產、流產、腦癱等問題。過去,除了絨毛穿刺、羊水穿刺等有創檢查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進行雙胎篩查。然而隨著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如今雙胎妊娠也可以通過無創DNA檢測技術對畸形等問題進行排查。

  11月8日, 「中國雙胎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我國逐步建立起雙胎無創產前檢測的標準規範,推動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在雙胎妊娠中的應用,使其受益人群更多、應用範圍更廣。「中國雙胎基因組計劃」將在三年內完成1萬例雙胎樣本的無創產前檢測,培訓一批雙胎無創產前檢測遺傳諮詢師,並建立雙胎無創產前檢測標準、遺傳諮詢體系和報告解讀標準,以規範雙胎無創檢測流程。

  無創缺失重複

  目前,除了篩查21、18和13三體,NIPT開始被用於檢查胎兒23組染色體中一些比較小的缺失和錯誤。研究人員發現,加大測序深度可以對更小的缺失/重複進行檢測。11月9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的新研究利用了半導體測序平臺,通過對孕婦進行簡單地血液測試,可鑑別存在於諸如貓叫症候群(Cri du Chat Syndrome)和DiGeorge症候群等疾病中的小染色體缺失和重複。

  無創單基因篩查

  由單一基因缺陷所致的疾病稱為單基因疾病,嚴格遵守孟德爾遺傳定律。單基因疾病發病率低,很多都為罕見病。單基因疾病種類多,臨床表型複雜多樣,臨床表型類似的疾病可能由不同的基因突變所致。

  傳統的單基因疾病有創產前檢測可能導致胎兒流產、感染、胎盤出血和早產等併發症,實現無創產前單基因篩查是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據研究報導,目前可進行6種單基因疾病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包括地貧、先天性耳聾、楓糖尿病、腎上腺皮質增生、魚鱗病、肌營養不良症(DMD)。通過單基因位點檢測結果準確率高達98%以上,無創基因檢測可對單胎及同卵雙胎進行檢測,對於常染色體遺傳性單基因病和X染色體連鎖性單基因病檢測準確率無差異 。

  結語

  自無創基因測序進入臨床以來,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青睞。在「基因組學技術在生殖生育領域的臨床應用暨第四屆胎兒發育異常、產前診斷與宮內治療學術會議」上,多位專家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文根據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喬福元教授在此次會議中的主題演講《唐氏綜合症的篩查及預防進展》進行採編。

相關焦點

  • 無創基因檢測:孕媽媽的唐篩首選
    在我國,平均每30秒就要有一個缺陷兒出生,許多孕媽媽都在體會著和孔老師一樣的憂心。使事情發生轉機的是孔老師與基因檢測技術的邂逅。經朋友介紹,孔老師來到醫院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沒想到,十天後順利拿到了華大基因出具的低風險檢測報告,讓她及家人安心地度過了整個孕期,在生產時僅用半個小時孔就順利產下了女兒能能。
  • 達雅高香港基因檢測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女性的福音
    這世界上最幸福的莫過於你在為做選擇左右為難的時候,有人過來告訴你最優選擇答案是哪個。篩查染色體疾病的產檢項目怎麼選,唐氏篩查?羊水穿刺?還是無創產前基因篩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最先發展於香港,然後迅速擴散,造福世界。
  • 無創基因檢測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衛健委回應
    隨後,璐璐被診斷為唐氏症候群。像是被拽進了一場噩夢,楊柳沒再睡過好覺。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無創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推行的第8年,該技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該技術陷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
    隨後,璐璐被診斷為唐氏症候群。像是被拽進了一場噩夢,楊柳沒再睡過好覺。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
  • 華大基因宣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量突破400萬例
    任何年齡的孕婦都有孕育唐氏兒的可能,且由於年輕孕婦在懷孕女性中佔據的比例較高,據華大基因檢測數據顯示,在所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陽性的孕媽中,49%為35歲以下孕婦,因此,年輕孕婦也不能忽視。據華大基因相關人員表示,該檢測孕12周以上就可進行檢測,建議最佳檢測孕周為12+0-22+6周。
  • 無創檢測「低風險」仍生下病嬰 無創DNA技術引發輿論質疑
    公告指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一直被明確定位為胎兒染色體異常產前篩查技術,適用人群僅限於適合做唐氏篩查的人群,如果檢測結果為高風險,或者檢測結果雖為低風險但檢測後出現產前診斷指徵還需要後續的產前診斷。  華大基因同時指出了無創技術的局限性。據公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作為針對21號染色體、18號染色體和13號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篩查手段,「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
  •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丨高齡產婦做產前檢測,生出來仍是唐氏兒
    隨後,璐璐被診斷為唐氏症候群。像是被拽進了一場噩夢,楊柳沒再睡過好覺。她左思右想,將產下唐氏兒(唐氏症候群兒童)的根源指向了醫院和無創基因檢測技術(以下簡稱無創基因)。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報導在網絡發酵,文中講述湖南長沙某位母親,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基因技術未能起到篩查作用。
  • 華大基因就無創產前檢測發公開信 呼籲孕媽媽相信科技力量
    7月16日消息,華大基因針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媒體報導發布公開信,華大基因表示,醫生綜合各種檢測給出的臨床診斷非常重要,請孕媽媽們一定要認真聽從臨床醫生的建議。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雖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目前已被多個國家推薦作為篩查技術,但仍然具有一定技術局限性和適用範圍,存在一定漏檢的概率(假陰性)。最後再次希望廣大孕媽媽們,理性的認知真相,相信科技的力量。
  • 多次獲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到底有什麼優勢?
    這也是繼2016年獲得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之後,盧煜明因其發明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再獲大獎。盧煜明教授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並持續致力於將這一研究應用到胎兒唐氏症候群等遺傳缺陷的檢測上,被譽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奠基人。那麼,什麼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呢?能夠篩查出哪些胎兒異常呢?相比其他產前篩查技術有哪些優勢呢?
  •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再提速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產品NIFTY®——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順利通過內部提速測試。自2015年6月15日起,在價格、準確性等產品要素不改變的前提下,NIFTY®的檢測周期大幅壓縮,整個流程由之前的15工作日縮短為7個自然日。此次提速,可覆蓋到國內的40多個城市和地區,讓華大基因的技術革新成果惠及到更多的客戶,又一次踐行了「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NIFTY®的提速,在科學上或許只是數字的改變,但對於孕婦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 華大基因回應無創產檢質疑:染色體質量異常不在檢測範疇
    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華大集團助理總裁韋煒、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育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彭智宇、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徐茜等出席會議。問題一:無創產檢是否存在濫用的現象?據彭智宇介紹,2017年深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TP)人群覆蓋度約為70%,在該年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在首位。
  • 孕婦可免費檢測無創基因啦!詳細流程、篩查醫院看這裡……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今年我市將免費為本市戶籍孕婦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納入20項民心工程。從今日(6月26日)起,具有本市戶籍、妊娠12+0~22+6周的孕婦,可到本市產前診斷機構和各區婦幼保健機構登記,在知情同意下接受採血、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產前篩查諮詢指導等服務。
  • 無創DNA能篩查出什麼?無創DNA檢測又該怎麼做
    現在大多數孕媽對於寶寶的健康都很重視,因此在懷孕期間,都會去做無創DNA檢測,但是有些孕媽不知道無創DNA檢測什麼的?又該怎麼做?下面U健基因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 Natera牽手華大基因,將開拓中國無創檢測新市場
    為了將Natera的循環腫瘤DNA Signatera微小殘留病變(MRD)測試技術在中國商業化,並利用中國測序巨頭華大基因的測序技術在特定市場中開展生殖健康測試,兩公司近日籤署了一項為期十年,價值5000萬美元的技術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華大基因將向Natera支付5000萬美元作為預付許可費,預付特許權使用費和未來的階段性費用。
  • 長沙準媽媽們可免費享受1次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長沙準媽媽們有福了 市婦幼贈送 免費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大禮包 華聲在線1月31日訊 長沙的準媽媽們有福了!長沙市政府為夫婦一方具有長沙市戶籍(或女方取得長沙市有效居住證)的準媽媽們,發放健康大禮包,每位符合檢測條件的準媽媽可免費享受1次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即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產前篩查,簡稱NIPT)。 NIPT檢測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進行高通量測序基因分析,讓準媽媽們知道,您腹中的寶寶是否有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3種染色體異常疾病發生風險。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它可以檢測t21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候群)和t18染色體異常(愛德華症候群)和t13染色體異常(巴陶氏症候群)也可以檢測90多項目,4個性染色體異常,20個微缺失症候群和20個骨骼發育不良基因突變等,準確率為99.5%。 2、羊膜穿刺術:覆蓋胎兒23對染色體,既能診斷染色體數目異常,又能診斷染色體結構異常,診斷範圍廣,屬於侵入性避孕方法,但可能會導致流產、感染。
  • 天津市啟動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項目民心工程
    6月25日,天津市民心工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項目啟動會在市衛生健康委新聞中心舉行。天津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殘聯和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本市四家產前診斷機構分管負責同志和市級專家在主會場參加了啟動會。
  • 國內首個無創產前基因篩查技術標準發布
    原標題:國內首個無創產前基因篩查技術標準發布   11月28日,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基於孕婦外周血漿游離DNA
  • 【航澤科普】知道無創產前DNA檢測的重要性嗎?
    、染色體異常檢測、疾病易感基因檢測、親子鑑定、酒精代謝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PPC細胞抗衰老、NK抗腫瘤、基因診斷等.採集孕媽媽少量靜脈血,通過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檢測母體中胎兒的游離DNA,判斷胎兒是否存在出生缺陷,如先天痴呆、發育遲緩、多發畸形等。特點:無創、安全、準確、早知、快速、無憂。寶寶健康,全家幸福。
  • 漩渦中的無創產篩:為何檢測不準
    2016年5月13日,王敏生下一名女嬰,醫生發現小孩面容特殊,建議進行染色體檢測。後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確診,為18號染色體長臂缺失。 王敏於2016年2月16日做的無創產篩。根據報告單,檢測機構為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簡稱「金域檢驗」),送檢單位為臨滄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