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表」+「路線圖」 中共標定現代化歷史新方位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電 題:「時間表」+「路線圖」 中共標定現代化歷史新方位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馬海燕

  「現代化」在中國並非一個陌生的詞,隨著歷史的演進和國家的發展,它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標定了中國「現代化」最新的歷史方位,包括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這次全會的主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含中共對於現代化的最新理解。

  從歷史看,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便提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四個現代化」。到了中共十八大,「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被提出。在此基礎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被外界視為新時代豐富「現代化」意涵的必要之舉。此後,中共再次將「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入十九大報告。

  而時至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這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更明確的總體目標。全會以公報的形式明確:「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三個時間點不是孤立的,它有據可循,顯示出我們黨在政策上的『一脈相承』。」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說。

  上述總體目標的第一階段被認為與鄧小平當年的講話相呼應。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從1992年當年算起,「再有三十年」,即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的2021年。

  「總體目標」的第二、第三階段,則與中共十九大報告相呼應。展望2035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報告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過「三個階段」的劃分,總體目標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全會公報同時提出了13個方面的「堅持和完善」,可以被視作是總體目標的「路線圖」。包括: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其中既有國家運行發展的枝幹問題,如「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也有涉及民眾生活精細的「小事」,如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體現出中共對於現代化構建的宏觀視野和民生關照。其背後的邏輯即是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專家同時注意到,上述13方面的「堅持和完善」,既是對未來的方向指引,也是對已有經驗進行體系化的總結。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識下,中共十八大以來,已有幾十次中央深改組、深改委會議聚焦制度與治理體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

  這些會議致力於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和日趨成熟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這都為十九屆四中全會奠定了基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說,中國已然在現代化的軌道上,走出了一條自信的路。(完)

相關焦點

  • 新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新時代繪就新藍圖,新徵程開創新局面。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這樣的戰略安排既實事求是,又面向未來,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回溯歷史——   我國的現代化進程是循序漸進的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是人類歷史上最劇烈、最深遠也是不可避免的社會變革,始終推進著人類文明的不斷躍遷。
  • 科學認識新時代中國的歷史方位
    原標題:科學認識新時代中國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的中國,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現在何方?這是世界讀懂中國的一個重要視角,也是我們科學開展工作、正確形成決策的基本前提,歷史方位把得準,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見其遠。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中國之治」的新境界。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在會上向全國人民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5年召開的四屆人大重申這個發展目標。
  • 「學習黨史」陳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這三條道路裡看似沒有「現代化」三個字眼, 實際上, 都是中國走上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的前提, 或者說, 現代化進程是這三條道路題中的應有之義。總體上看, 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 中國學了好的, 也學了一些不好的;有學得成功的, 也有沒學成功的;還有壓根就不可能搬過來的。這是中國下決心既學西方又走自己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所在, 也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歷史必然性所在。
  • 中共十九大:中國共產黨人立起新坐標
    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 人們熟知方位之後,便有了用東西南北來標定
    人們熟知方位之後,便有了用東西南北來標定。不管是先有方位認知,還是先有東西南北一詞,姑且不論,單說東西南北在生活中之活用就非常有趣。於是,便有了買賣東西,走南闖北之類的詞語,只不過早已超出了方位之意。細品「東西南北」,實乃妙趣橫生,這也是中國漢字的一大特色,其實每個漢字的背後都蘊含了很多的歷史文化,有的是幾經變化,有的是返璞歸真,有的是與時俱進,不管怎麼變,就如同這東西南北一樣,只會變得越來越「時髦」,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靈氣」,也越來越有「煙火味」。
  • 解讀峇里島路線圖: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新裡程碑
    據新華社報導  在經過兩個星期的艱苦談判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終於孕育出備受矚目的「峇里島路線圖」,它將為人類下一步應對氣候變化指引前進方向。  參加本次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司長蘇偉在第一時間對「峇里島路線圖」進行了解讀。
  • 為國家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成果三:提出國家現代化的路線圖  交通路線圖是從起點到終點的線路圖,用來指引人們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在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中,路線圖被用來描述未來的發展目標、基本路徑和政策措施等。  受其啟迪,2003年本人在《東方復興:現代化的三條道路》書中提出國家現代化的路線圖,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中提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路徑圖等。它以生產力結構為橫軸,以生產力水平為縱軸,描繪國家現代化的路線圖。
  • 徐守盛:項目推進要有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
    他要求,項目推進要制定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重點項目要重點保、重點上、重點抓,通過加快建設重點項目凝聚人心,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李微微參加調研。 常德捲菸廠易地技改項目規劃用地2260畝,周邊交通便捷,水、電、氣配套完備,建成後可解決常德捲菸廠過去三地制絲、三地包裝、配套不全等問題,實現資源整合、集約生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千億元。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_新聞中心...
    新年伊始,《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與《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一起,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總藍圖,描繪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間表」、「路線圖」,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
  • 高中歷史重大事件時間表 最詳細歷史大事年表
    高中歷史重大事件時間表 最詳細歷史大事年表歷史時間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可以這麼說,離開歷史時間也就不存在歷史,更談不上歷史思維以及歷史教學了。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大事年表,供參考!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
    改革開放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對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分析把握基礎上,根據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重新標定了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領導人民共同開創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
  • 習近平: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
    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有針對性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強化基礎支撐,注重系統集成,完善工作機制,嚴格督察落實,不斷提高改革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 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圓滿閉幕
    大會充分肯定了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十屆委員會的工作。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帶領全校師生醫務員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綜合改革,推進依法治校,提高辦學質量,加快內涵發展,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目標中的第二步,學校整體實力穩居國內一流高校前列、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 人民日報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關於新發展理念  新方位,「怎麼想」?腦中要有新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新發展理念,為經濟新方位標定了前行航向。
  • 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已經明確
    原標題: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已經明確奮進大灣區乘風破浪時南方日報2019年7月5日訊 炎炎夏日,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上,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個管節鋼殼順利出運,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個「超級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 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原標題: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新華社雪梨10月23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23日發布新聞公告說,該博物館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豆娘物種,對評估特定生態系統變化有重要意義。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 為14個領域設定不同發展時間表
    2020年底,日本政府公布了脫碳路線圖草案。其中不僅書面確認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還為海上風電、電動汽車等14個領域設定了不同的發展時間表,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投資的方式加速向低碳社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