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石井鎮政府獲悉,該鎮「鄉村微景觀」匠人創意技術競賽改造階段已經結束,進入網絡投票環節。
本次活動由石井鎮人民政府和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管委會主辦。在2020年12月1日的啟動儀式上,主辦方抽籤選出6支專業的團隊,對該鎮奎霞村的6處景觀點進行微景觀翻新改造。根據主辦方提供的設計圖紙,結合團隊的實操經驗,操刀改造,最後進行綜合評比。
這種引進專業團隊來操刀鄉村微景觀,並且由不同團隊同臺競技的形式,在南安並不多見。
昨日上午,記者穿梭在奎霞村的古厝群中,尋找散落在各處的微景觀。來到奎霞村西區,由釧業團隊負責的1號拖拉機景觀呈現在眼前。一道古厝倒塌後僅存的石拱門矗立在前,進門後就是一個休閒小公園,2張石桌點綴其中,地面上的鵝卵石步道在綠植中蜿蜒。
改造前
改造後
奎霞村村委會副主任林志堅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是一處倒塌的古厝,無人管理,甚至有群眾會把生活垃圾倒在此處,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周邊村民休閒「話仙」的好去處。
泉州日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的是5號微景觀,也是本次競賽中唯一一支南安本地的團隊。負責人張日旭告訴記者,雖然是按照設計圖紙來操刀,但是在實際操作上也得考慮現場的環境和景觀的搭配。
改造前
改造後
「古建築是奎霞村悠久建村歷史見證者,這也是泉州市打造美麗文明鄉村建設紅磚厝的主要戰場,結合奎霞村歷史文化內涵,展示奎霞村歷史名人及古蹟建築風貌,無一不體現處處紅磚厝,古厝巷飄香的村內真實寫照。」張日旭感慨道,不只是自家負責的微景觀,這幾天自己全部從頭到尾走了一遍,與去年12月初團隊剛進場時截然不同,藏在厝邊巷尾的微景觀,和古厝群相得益彰,更具旅遊魅力。
「大部分微景觀之前都是空地、廢地,經過這些團隊的改造,都已經變成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有步道、小公園、涼亭等,是一次變廢為寶的升華。」奎霞村黨支部書記林瑞球說。
「本次競賽有多層意義。我們村已經被列入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14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厝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林氏宗祠、遠勝雙大厝、四桃雙大厝、典當雙大厝、紹東雙洋樓、代庵大厝、林文質故居等。如何盤活這些旅遊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一直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想要以更好的氛圍來迎接客人,肯定要先把村裡的整體環境做一個提升,所以說引進專業團隊,也是我們鄉村振興的一種探索。」林瑞球介紹,本次競賽選擇路牌、陶罐牆、大榕樹、古大厝等6處主題不一的微景觀為基礎,由6支來自廈門、南安的團隊各自負責,為中國的鄉村建設匠人提供展現手藝的舞臺,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原有略顯破舊的6個角落和先前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
目前,6處改造後的微景觀已經進入網絡投票階段,主辦方還將組織各界人士實地走訪,進行最後的綜合評比。
THE END
記者:陳振東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