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微氣候是指服裝與皮膚之間微小空間的溫度、溼度和氣流的總稱。根據服裝衛生學的標準,舒適的衣內微氣候一般是溫度在32攝氏度左右。羅雲說,不同服裝影響微氣候的程度,目前學界還沒有出來具體的參考值。
近日,人人網微博裡上傳了一條「穿衣法則」,短時間內就超過6000人轉發,在不少網友將其奉為「技術帖」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
15度穿衣法則 微博
計算衣服溫度,穿到26℃
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相當於6℃,稍厚的彈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是2℃,薄的棉毛衫是1℃等,若溫度為22℃,那麼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
@茄子求過360:我想知道,如果夏天37℃,按這個法則的意思是要扒皮嗎?如果氣溫正好是26℃,是說要裸奔嗎?
@小丸子哩哩哩:我這冬天零下20多攝氏度,按照他這個26℃的算法,我得穿46攝氏度,9+6+5+4×2+4+3×2+2×3+1×2=46,誰能告訴我,怎麼穿到身上?
@何小肚:此帖兩處致命傷!一、同樣質地衣服,穿著方式不同,保溫度不同,比如羊毛衫穿在外套裡和羊毛衫穿在T恤外就截然不同!二、沒有考慮到著裝中下身的裝扮。
22度穿衣法則 由來
本是給女兒設置的穿衣法則
昨天下午2點,記者聯繫到該「穿衣法則」的最初發明者——杭州市中醫院中內科副主任醫師桂曉春。
「這只是我為女兒總結的加衣、減衣經驗。」桂曉春告訴記者,杭州的秋天氣溫起伏不定,女兒三四歲時,穿衣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燒、感冒。於是,她每天測室內溫度,並記下孩子穿了什麼衣服。根據一年來孩子感冒、出汗時的溫度和當時的穿衣狀況,總結出了這條適合女兒的穿衣法則。
那不同衣服的度數是怎麼得來的呢?桂曉春進一步做了解釋。
「溫度為26℃時,穿一件T恤剛剛好,以這個為基準,如果溫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剛剛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這就意味著,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類推。」
0度穿衣法則 說法
衣服有度數不靠譜
按照桂曉春總結的「法則」,每件衣服都是有度數的,那究竟存在不存在這樣的服裝溫度呢?記者諮詢了多位服裝設計專家和面料專家,他們均表示沒聽說過。
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講師、服裝工程學博士羅雲稱,「服裝的屬性沒有具體的溫度指標。我們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決於服裝微氣候。」
服裝微氣候是指服裝與皮膚之間微小空間的溫度、溼度和氣流的總稱。根據服裝衛生學的標準,舒適的衣內微氣候一般是溫度在32攝氏度左右。羅雲說,不同服裝影響微氣候的程度,目前學界還沒有出來具體的參考值。
在羅雲看來,桂曉春的這條法則對杭州當地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並不適用於鄭州。「鄭州的冬天溫度比杭州低很多,按這個算法,氣溫降到0℃以下時,豈不要穿3件羽絨服?」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冬天穿衣不應該超過4件,否則會讓人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