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熱傳「穿衣公式」,靠譜嗎?
近日,網上流傳一條「穿衣公式」,公式中明確量化了羽絨服、棉衣、羊毛衫等衣服的溫度,指導人們通過衣物溫度和當日氣溫的簡單相加來選擇應穿衣物
-
「穿衣公式」熱傳 衣服保暖度也能量化?
原標題:「穿衣公式」熱傳 衣服保暖度也能量化? 「厚羽絨服保暖度為9℃,厚羊毛衫保暖度為4℃,薄外套保暖度為3℃,短袖T恤保暖度為1℃……搭配衣服時,控制在26℃即可。例如,若當日氣溫為22℃,那麼只需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22+1+3=26)。」
-
網上熱傳「穿衣公式」 德州專家:不能生搬硬套
日前一則「穿衣公式」在網絡上走紅,這個公式將衣物分成不同類別,各自量化成相應的溫度數值,然後只要用「最佳舒適度」26℃減去當日氣溫,就能「算」出當天需要什麼樣的搭配。 根據「穿衣公式法則」,各種衣物的保暖情況如下: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相當於6℃,稍厚的彈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短T恤衫等小於1℃。
-
看似實用的26℃「穿衣公式」 其實並不靠譜
最近,有微友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則在網上熱傳的「穿衣公式」,該公式將衣物分為不同類別,各自量化成相應的溫度數值,然後只要用「最佳舒適度」26℃減去當日溫度,就能計算出當天需要什麼樣的搭配。那麼,這個公式到底靠不靠譜呢?
-
[聊城]「穿衣公式」網絡熱傳 氣象臺:借鑑意義不大
對於網絡熱傳「穿衣公式」,工作人員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室內室外情況也有不同,公式借鑑意義並不是很大。 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如今農曆二月還未正式到來,迅速回升的氣溫讓人大大感受一把春天的氣息。走在街頭,有些市民已經換上薄外套、羊毛衫,有些還裹著厚厚的羽絨服。不少網友感慨,每天早晨都為穿什麼而發愁。
-
「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時間:2019-11-25 10:4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26度穿衣公式折射了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最近,26度穿衣公式火爆網絡,不少家長也以這公式為依據給孩子穿衣服。
-
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穿衣法則」未必靠譜
專家建議選擇衣服須根據具體地點溫度溼度而定近日天氣越來越冷,一則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的「穿衣法則」在微博上盛傳,該微博分別註明了多種質地服裝的溫度,通過相加與當日天氣溫度平衡來選擇應穿衣物,受到不少網友的追捧。不過,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該法則沒有科學根據。
-
「26度穿衣法則」不靠譜,「三層穿衣法」讓孩子溫暖舒適過寒冬
那位寶媽很不以為然的、帶著幾分得意地說:我這是「26度穿衣法則」,這是讓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穿衣法則。今天西安最高氣溫是14度,這會兒大概才10度左右,所以... ...那位寶媽的話還沒說完,他家孩子又摔倒了,而且這次似乎摔得還比較嚴重,孩子半天自己爬不起來,那位寶媽也就顧不上繼續跟我「科普」了,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好在孩子沒什麼事。
-
「微笑」表情符號被認為不禮貌?4成受訪者表示要視情況而定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6.5%的受訪者經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詞語或微笑、再見等表情。55.6%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社交禮儀可以讓人更輕鬆地表達情感,51.2%的受訪者則認為這樣會導致人們在網上聊天時小心翼翼,生怕被誤解。
-
「26℃穿衣法則」科學嗎? 醫生:每個人體感不一(組圖)
「26℃穿衣法則」概述: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棉外套5℃,厚羊毛衫加棉背心4℃,抓絨衣、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衣服溫度與天氣溫度相加等於26℃為最適宜的穿衣方式。例如若外部溫度為22℃,那麼給孩子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即22+1+3=26就可以了。
-
「土豪資格」公式熱傳 網民自嘲只是土沒有豪
楚天金報訊 @楚天金報:【網傳「土豪資格」計算公式,來算一下!】某招聘網站日前給出了一個答案,「體面指數」高於0.7的人就算土豪。這家網站還專門提供了一個「體面指數公式」,該公式為「體面指數=1-體面開支/收入」。
-
微信熱傳「人體排毒周期表」被指不靠譜
最近,「人體排毒周期表」在微信上熱傳,讓不少夜班族和喜歡熬夜的人感到恐慌。「人體排毒周期表」靠譜嗎? □喬佔兵 李清晨 /文 中醫:有一定道理但不科學 中醫古籍裡面並沒有排毒之說。排毒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新詞」。從「排毒周期表」的闡述來看,這裡所說的排毒似乎可以理解為新陳代謝。 中醫認為,人體有12條經脈,分別對應五臟(包括心包)六腑及三焦;一天有12個時辰,12個時辰分別與12條經脈相對應。
-
根據寶寶穿衣公式巧過冬季
要知道,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根據「穿衣溫度=26℃-室溫」的公式,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 天氣轉涼,不少寶寶會因適應不了環境的轉變患上感冒等,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們在寶寶穿衣方面尤為重視,當大人還穿一層衣服的時候
-
刷爆屏的26度穿衣法則,真的有用嗎?
網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26度穿衣法則」被許多家長當做是穿衣參照表,根據不同衣服對應的溫度,加上環境溫度等於26度,給孩子增添衣服,讓孩子處在26度的溫度中。那麼,什麼是「26度穿衣法則」呢?這個法則是杭州中醫院內科醫生提出來的,根據醫學上人體最舒適的環境溫度是26度,這樣這位醫生以保證人體穿衣處在26度作為標準,再根據自己給女兒多年的穿衣經驗總結而來,得出公式。這個法則一出,便被許多年輕媽媽當做參照。「26度穿衣法則」的標準是什麼?
-
網傳「洗碗海綿有毒致癌說」不靠譜!
原標題:網傳「洗碗海綿有毒致癌說」不靠譜! 清洗碗碟時,大部分家庭會用到清潔海綿。可近段時間,一則關於「清潔海綿甲醛超標,強致癌!」的帖子在網上流傳甚廣,讓不少人將這種「清潔神器」視為健康威脅。 清潔海綿究竟該扔還是繼續用?
-
穿太多反而容易生病:寶寶最佳「穿衣公式」來了!
近幾日兒科門診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捂得太厚引起的,有的一歲以下患兒甚至患上了「捂熱綜合症」,其典型症狀是高熱、脫水、抽搐、昏迷,甚至腦部受損導致患兒智障。杭州市一醫院兒科馮梅副主任醫師出了半天門診,看了45個患兒,其中有5個孩子馮醫師看了一眼就覺得穿太多了。
-
秋冬適用的穿衣公式,你get到了嗎?
來源: 一隻小佳子兒 舉報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給孩子穿衣服是一件頭疼的事,穿多了怕孩子熱,
-
穿衣溫度法則 衣服都有度數真的靠譜嗎?
22度穿衣法則 由來 本是給女兒設置的穿衣法則 昨天下午2點,記者聯繫到該「穿衣法則」的最初發明者——杭州市中醫院中內科副主任醫師桂曉春。桂曉春告訴記者,杭州的秋天氣溫起伏不定,女兒三四歲時,穿衣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燒、感冒。於是,她每天測室內溫度,並記下孩子穿了什麼衣服。根據一年來孩子感冒、出汗時的溫度和當時的穿衣狀況,總結出了這條適合女兒的穿衣法則。 那不同衣服的度數是怎麼得來的呢?桂曉春進一步做了解釋。
-
組圖:清華大學3.7女生節橫幅 文科生表示看不懂理工科公式
組圖:清華大學3.7女生節橫幅 文科生表示看不懂理工科公式 (/9) (共9張) 2016-03-07 10:46 來源:新浪圖片
-
92.4%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
92.4%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 88.5%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培養情緒知覺意識 一個人的情緒表現影響著與他人溝通的氛圍,事情的發展和結果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2%的受訪者有過情緒失控的經歷,78.2%的受訪者坦言這給自己帶來較大負面影響。92.4%的受訪者認為提高「情緒管理能力」重要,88.5%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培養自己的情緒知覺意識。61.3%的受訪者認為做好情緒管理的關鍵在於樹立自信,49.5%的受訪者建議有情緒時慢張口,克制衝動。